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扩招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对维护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大学生的人生和财产安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文件精神,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渠道,拓宽教育渠道,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保障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高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是新形势对高等学校的必然要求和亟待解决的突出课题。一、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是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1.高度重视,齐抓共管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集体性和长远性的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党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树立…  相似文献   

3.
做好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成才的前提,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党政领导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人命关天,安全第一的观念;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突出位置,分工专人负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健全制度,强化责任;以对师生员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安全工作,严防各种案件、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论夫妻财产制与民事交易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夫妻财产制直接制约着涉及到夫妻财产的民事交易安全 ,民事交易安全应成为夫妻财产制立法的原则之一。在夫妻财产制立法中强化对民事交易安全的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立法应就财产归属以及夫妻财产权利的各项权能 ,夫妻对外责任 ,夫妻约定财产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使夫妻对本人和配偶有关财产的行为及其后果有可预见性 ,也使交易对方知晓交易的后果 ,以保护夫妻双方以及与之交易的第三人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文从校园安全文化的理念、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和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三个方面论述了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提出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的陶冶作用、能力作用和创新作用 ,讨论了校园安全文化形成的物质条件和需求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路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校园开放程度的增加,高校校园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明确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非传统安全教育,扩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的非传统安全意识、思维能力及心理弹性,努力构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有效机制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的校园安全问题逐年凸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较低,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因此,高校应以预植入型免疫防范之理念为基础,确立相关理论概念的内涵与范围,围绕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主题,从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以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及学生的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8.
校园安全文化是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出现的一个崭新的现象和理念,它和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大学生有四年在校园中生活成长,校园的安全人文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个体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建立完善、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又对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一、校园安全文化的特性安全文化包含了人对自然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和人的安全价值关系。校园安全文化是“文化”范畴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安全文化在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的安全困扰因素和安全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代大学生安全困扰因素从学生自身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自然因素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对于客观把握当代大学生安全观和安全现状有进一步的帮助;对大学生安全发展趋势的正面影响因素和负面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探讨,对于了解大学生安全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视角,对于构建大学生安全体系和做好大学生安全工作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整体规划以及滞后于新安全形势的变化等特点,由此带来了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缺失为未来社会的发展稳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思维,树立综合安全观、合作安全观和以人为本的安全观,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在于通过健全体制,规范制度,构筑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兼顾显性和隐性,整合资源,优化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环境;实现校内外结合,发挥主体性,增强非传统安全教育的实效。同时,对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评价要与其教育途径相配套,这样才能真正使非传统安全教育具有操作性、可控性,达到目的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证券投资必将越来越流行。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稳定我国证券市场,本文从税收的角度进行探讨,通过证券财产转移环节课税的经济效应入手,比较分析了世界各国的证券财产转移环节税收制度,提出了建立我国证券财产转移环节税收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校开展的公共安全教育多侧重于维护大学生自身安全的小安全观,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阐明了当前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从加强大学生社会安全责任的大安全观教育出发,借鉴西方国家公共安全教育中的先进经验,优化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多元教育主体职责,促使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的增强,综合安全、共同安全逐渐成为新安全观的核心。公民的个人安全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和国家安全一样成为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对外应加强与各国之间在安全问题上的沟通与协作,对内要以人为本,提供更为全面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改善公民的生存条件;公民个人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风险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4.
保安没收是指司法机关以消除社会安全隐患、预防犯罪为目的,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特定之物予以强制无偿剥夺的法律措施。保安没收属于刑法中保安处分的一种,其性质是预防性的,与作为刑罚的没收财产以及其他没收法律措施有本质区别。多数国家的刑法中都设置了保安没收,但各有特色。我国刑法中同样存在保安没收,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设置还存在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5.
婚姻法新解释遵循了个人财产权优先的原则,更加重视契约精神,但是由此也给女性的安全带来很多问题。使女性在客观上受到威胁,在主观上也感到恐惧。文章主要从客观方面讨论女性安全问题,研究威胁女性安全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与我国物权法草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担保物权中动产抵押和权利担保更加受到重视,允许无形财产、未来财产和集体财产作为担保财产,担保物权的公示方式日益丰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空间扩大,非典型担保形式不断发展,并且注重对担保财产使用价值的支配。适应上述担保物权的发展趋势,我国物权法草案增加了几种新的担保物权类型,但也存在一些尚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基本安全的生命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的重要基地,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媒介化时代,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媒介应用的异化加剧了教育生态的复杂化,媒介化环境中教育对象个体的迷失等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构成巨大挑战。新形势下,教育者应淡化身份权威、强化职业伦理,学会用新媒体理论引导;加强信息媒介环境建设、优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社会生态;强化大学生媒介伦理素养教育,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价值认同,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转型体制下的高校学生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贫困学生比例的增大,高校学生的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追溯了高校学生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历程,着重从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从扩大助学贷款发放的覆盖面、增加奖助学金的种类和额度、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等七个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当前高校学生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当前网络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留学生公寓数据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就该系统安全问题给出5个方面的设计方案.此设计方案以实践为基础,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对同类应用系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发挥住房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需要从规范性角度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马克思的第一需要理论、福利经济学、政府干预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的主张,为住房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住房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够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得以实现。不同的住房保障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不尽相同,我国需要在保障形式、配租方式、保障标准和规划建设等方面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