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为人作嫁,本身无可非议。一方面,这是由我们国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人作嫁正是为人民服务在编辑行业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各行各业,也都有一个“为人作嫁”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人作嫁”,只不过用为人作嫁来形容编辑行业的敬业精神更来得贴切和自然罢了。另一方面,这也是编辑  相似文献   

2.
认为①“为人作嫁”不应该只是形容编辑工作的“专利”,对编辑工作用“为人作嫁”来赞美、讽刺或比喻都不合适;②将“为人作嫁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用在编辑职业上不恰当,编辑“为人作嫁”讲求的是一种奉献精神,而这种奉献并非“空为别人辛苦忙碌”;③编辑在“为人作嫁”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技艺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这就是要善于“为己作嫁”.  相似文献   

3.
对新时期学报编辑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不断提高学报质量和提升办刊水平 ,建设好一支优质、高效的学报编辑队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在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中 ,学报编辑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专”与“杂”的能力、整体编辑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者化”是由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职能决定的,学术期刊编辑要有良好的鉴赏能力,实现编辑、作者的双向交流,“杂”为基础,“专”为特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编辑学者化”的实现,既是编辑学术修养养成的过程,也是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杂文散论     
1. 释“杂”杂而不纯谓之“杂”.班固《汉书·艺文志》有云:“杂之义广,无所不包.”至于杂文之“杂”,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第一,取材广泛.杂文家王春元同志说:“杂,是就取材和内容而说的.花花世界,人事纷纷,兼收并蓄,无所不包.”老作家林语堂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因为其取材至为广泛,“无所不包”,当然就成了“杂”.第二,形式多样.随笔、小品、序跋、日记、对话、书信、寓言、杂感等等,都可以是杂文(当然不一定都是杂文),真是杂七杂八,应有尽有,光怪陆离,杂然并陈.第三,从内容上说,它一般不是系统地论述某一个问题,而是片断的感想或偶然的一得,散玉碎珠,七零八落,谓之“杂感”.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校学报编辑创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强调:“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可见,编辑工作的艰苦和复杂的劳动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同时,编辑工作的全过程都充满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亦是显而易见的.学报编辑工作是空个细辑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使学报能够更好地反映、丰富和发展现代科技、学术理论等,其编辑工作更需体现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学报编辑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细致的工作,对编辑人员有很高的要来.它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编辑,不仅具…  相似文献   

7.
试论编辑工作和图书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是研究自然和艺术美的科学,图书之美来自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编”和“辑”源自两个独立的词。在古代,依次串联竹简的工作称为“编”,而搜集和聚会的工作则为“辑”。后来,“编辑”连缀起来,其基本的意思就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现代“编辑”的概念已经大大拓宽,凡是按一定的目的,从事精神产品的征集、选择、整理和加工,并促使其发表、出版或以其他方式有效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统称为编辑。一般根据传媒性质不同,编辑工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为电子媒体服务的,如电影、电视和广播等节目的编辑;另一类是与印刷出版媒体相关…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编辑是“杂家”的话,那么,高校校报编辑便是“杂家”中的“杂家”了.因为校报编辑部一般只有几个人,许多编辑既是记者,又是编辑,还要兼作资料、编务、发行等工作,身份的多重性和工作的繁杂性是任何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编辑所不可比拟的.因此,校报编辑需要涉猎多门知识,掌握多种技能,而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基础便是学会做资料工作.  相似文献   

9.
1.叶圣陶把编辑出版工作定位为教育工作 ,就是着眼于人 ,服务于人;2.叶圣陶先生关于“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书刊出版论述 ,这是他为实现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制定的明确界限 ,也是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出版的根本原则 ;3.叶圣陶先生关于“选稿 ,编辑者要有主意 ,但是不要有成见”的论述 ,是他在编辑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一切为了读者这个思想的指导方针 ;4.叶圣陶先生关于编辑一定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教导 ,是认真贯彻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的具体表现 ;5.叶圣陶先生关于编辑人员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论述 ,是做到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学报编辑难当,当好学报编辑更难。其中道不尽的苦甜酸辣,是长期战斗在学报岗位的编辑工作者深有体会的,他们常常只能在“为人作嫁”、“无名英雄”的赞誉声中寻求安慰。因为学报不同于其他期刊,读者面相对窄小,加上又是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读者就更少了。而学报编辑由于长期生活在不露面、不显名的环境中,一种默默无闻“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单向选择成为心理定势,在人们心目中普遍还认为学报编辑不过是“文字匠”而已。  相似文献   

11.
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主体意识的渗透。编辑工作亦然。为了有效地展开这项工作,我们首先得对这项工作所必备的岗位意识有所认识。一般来讲,所谓“编辑意识”,也就是承担作为大众传播的中介的编辑工作主体,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心理机能,它是编辑的心理素质的基本组成要素。具体包括“价值意识”、“市场意识”、“读者意识”和“传播意识”等内容。一、编辑的价值意识“价值”所标示的并非事物的所谓“自然属性”,而是事物对于人而言的一种联系。因而它常常也可以为“意义”这个概念所替换。“所有研究价值问题的哲学家,不管怎样都通过‘…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工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行业,这就决定了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其特殊的行业素质.这种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文学素质、杂学修养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编辑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编辑出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一系列有关新时期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邓小平编辑理论的基本内涵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邓小平对如何做好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1.对人民高度负责,精益求精,贡献“最好的精神食粮”是编辑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邓小平论述精神产品的创作、生产、出版、流传的问题时指出:“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播理论认为,编辑是社会文化传播的“把关人”和“守门员”,编辑除了通过自己对社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做好稿件加工外,还对社会文化的建构起着控制和导向作用。如何做好稿件加工工作对出版工作至关重要。稿件加工工作的重要性对编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做好稿件加工,首先要尊重作者,以作者为中心,从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其次要把尊重作者、以作者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编辑工作中,严格规范稿件加工程序,把稿件加工工作做得仔细再仔细。再次,编辑要勤于反思,重视审读,不断纠正错误,提高编辑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的编辑方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在编辑实践中不断创新是毛泽东的编辑原則。毛泽东的编辑美学思想至少包含五个方面:①“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整体现;②重视典型报道——揭示出实践美、艺术美的创造规律;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创造和发展编辑美学的根本途径;④“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编辑美学原則;⑤现实生活与斗争是编辑美学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学报资料工作是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就在于源源个断地把各种信息提供给编辑作为参考.金敏之先生撰文对资料工作的特点和作用做了6点概括.(1)资料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助手”和“参谋”,它通过搜集资料,为编辑提供学术界、科技界的新动向、新问题、新观点和新课题,以供编辑进行选题、组稿和审稿时参考;(2)为编辑提供关于党的方针、政策文献资料;(3)为编辑提供审稿参考用书或论文;(4)为编辑提供各种工具书;(5)为编辑提供核稿用的数据、原著等资料;(6)为出版社工作人员提供业务学习用书或资料.从中可以看出资料工作在编辑出版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资料信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把它看成是知识和财富.如何充分发挥资料工作在学报编辑出版中的作用,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是按照国家的出版方针以及学报的性质、任务、宗旨,通过拟定选题、组织稿件、审编稿件、加工稿件等程序完成学报付梓前的一系列工作,是作者、编辑、印刷者、发行者群体劳动的有机结合。在这种群体劳动的链条之中,编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即使是成了名的作者,其原稿都不可能称其为“成品”,它只有经过编辑的再加工、再创造,才能由“半成品”升华为“成品”而发表,而受读者的好评,产生文化效益,或产生经济效益,学报编辑对作者原稿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实质是进行科学的研究,而且还是比较高层次的科…  相似文献   

18.
合生琐考     
合生是唐宋时期影响较大的一种文艺形式.笔者详细考查了合生与机警、杂嘲、题目、商谜的关联.唐人所说的“机警”,其义即指物题诗之机敏,与宋人所说“指物题咏,应命辄成”的合生,正相一致.窃以为“机警”即是合生之别称.合生与杂嘲,主要内容都是指物成诗,且都以“言词捷给”为上,并无实质界限,故往往并称.“杂嘲”之得名,乃因其内容上的嘲戏性质;“合生”则本于此活动之“应命题咏”的方式.题目,是人物品题,故又称“题目人”;有诗之“题目”,称为“唱题目”,乃以诗歌为“题目人”之方式.因其舍有丑化嘲笑之意,故其实质仍是杂嘲.以诗为形式的商谜叫诗谜,诗是谜面,物是谜底,据诗猜物,而合生则相反,是指物赋诗,故合生与商谜可相互为用.要之,五者相通,交相为用,皆以冲口辄成、恰如其分者为可贵.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劳动价值虽常被忽视,但要当好一名称职的编辑却实在不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当好一个编辑不见得比当好一个教授容易些,从某种意义说还更困难些。”欲问难在何处,一是难在稿源面广质杂:论面,则涵盖新、老学科,兼及学术、应用,毗邻渗透,无所不包;论质,则或沙金莫辨,或璞玉难分,或有“龙”无睛,或锦上少花;论文,则精粗杂陈,瑕瑜互见。凡此,均须经编辑辨析、加工方能成为社会化的精神产品;二是难在学术“宇宙”风云变幻,真伪错出,莫衷一是,而每至时不我待的当口,竟不容有朝夕之差须臾疏忽,否则就会走入“误区”而贻害社会,甚至于与四项基本原则相悖,与党的路线、方  相似文献   

20.
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思想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期刊编辑要在做深、做精出版物内容的同时,做好坚守与创新.要严格坚守理论阵地、思想高地、职业操守;还要在“新”文、.“短”文、“深”文上做积极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