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观点·声音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我们退出英联邦 在英联邦首脑会议宣布继续中止津巴布韦的英联邦成员国资格之后,津巴布韦政府当即发表声明,正式宣布退出英联邦。声明说,津巴布韦决定退出英联邦,该决定立即生效。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当天说,英联邦首脑会议继续中止津巴布韦的英联邦成员国资格的决定是"不可接受的"。穆加贝指责英国等国惩罚他,是因为他在2001年的土地改革中将白人的土地分给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的英联邦,是英国和自治领在英帝国内以政治平等、帝国特惠为原则建立的新结构。它既不同于英帝国内英国与自治领之间的旧格局,也有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联邦的新形式。探讨英联邦形成的原因,必须以英国和自治领之间的关系为主轴,根据其不同阶段向英联邦演变的轨迹,从英国和自治领、英帝国、世界格局等不同层次进行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面考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土地,千百年来,人类经历了多少次的纷争、搏杀、冲突,甚至大规模的战争!现在,在非洲东南部的津巴布韦,也是因为土地,一场“风暴”正有愈演愈烈之势。 “风暴”开始于今年2月,短短两个月内,席卷全津巴布韦,1000多个白人农场被占,多名白人农场主被杀,另有两名反对党“民主变革运动”的成员遇害。据悉,参与者成千上万,很多是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4.
古尔德(E.H.Gould)在《美国历史评论》总第104期上发表《英联邦与美国革命的皇家遗产》一文,对18世纪美国独立革命的作用提出新看法。 古尔德认为,为美国革命所突出和强化的事物不是别的,正是英联邦政治权力混合、多极的这一特点。与当今学术界的见解相反,他并不强调这场革命将北美东海岸英国殖民地合而为一的事实,而是指出,这场革命的重要性在于它塑造了后来英联邦的概念。英联邦是这样一个政治共同体,由形形色色的政治、经济和情感群体结合而成,却没有一个单一国家所具的典型的清一色框架结构。针对当今学  相似文献   

5.
赵健秀小说《唐老亚》重建华裔美国人精神和文化形象。在小说中,作者重新刻画了华裔美国人积极的精神风貌,书写了华裔先辈修建铁路但被美国白人社会所隐没的历史,重新解释了被白人社会所扭曲和谬传的儒家思想,揭示了华裔美国人在经济上被囊括与社会政治上被驱逐的尴尬境地,从而对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在精神上和文化上进行了建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上非殖民化运动开展最为迟缓的地区,西南太平洋岛屿英联邦国家在赢得自治或独立后,选择了在它们看来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些国家原则上都沿袭了宗主国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司法制度等,不过都与各自的具体政治环境相结合,但西方的民主制度在这里都遇到了传统势力不同程度的挑战,使得这一地区政治现代化进程显得相当缓慢,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远没有建立起来.对岛屿国家政府来说,如何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以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需要,进而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的英联邦,是英国和自治领在英帝国内以政治平等、帝国特惠为原则建立的新结构.它既不同于英帝国内英国与自治领之间的旧格局,也有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联邦的新形式.探讨英联邦形成的原因,必须以英国和自治领之间的关系为主轴,根据其不同阶段向英联邦演变的轨迹,从英国和自治领、英帝国、世界格局等不同层次进行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面考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一、1867、1901、1907、1909年,在英帝国内先后出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四个自治领.自治领和英国在政治上既独立又依附的关系,经济上以农业牧业和工  相似文献   

8.
理查德·赖特笔下的《土生子》是“抗议小说”中的典范之作,主人公别格·托马斯一改“汤姆叔叔”式的人物设定,转而以暴力犯罪青年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如果暴力犯罪诠释的是黑人民族显性的外部抗争,那么刻板印象将从隐性的意识形态层面打破黑人民族的沉寂,其主要表现为透过别格的视角凝视白人社会,并由此反观“白人性”。从黑人的视角分析“白人性”,旨在呈现“他者”眼中的白人主流社会,挑战后殖民主义文学中根深蒂固的“黑人性”解说,打破黑人对白人社会所持有的刻板印象,以缓和“黑人性”与“白人性”之间的对抗性,进一步消除两个民族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9.
印尼土生印欧人是荷兰殖民统治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与荷兰殖民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国家和族群认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荷兰殖民政策的演变,以及上述演变对这一族群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荷兰殖民统治下土生印欧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由来与演变,分析其社会、经济与法律地位的差异,以及上述差异对其国家和族群认同的影响。获得白人父亲承认的土生印欧人在法律上属于荷兰籍公民,但其社会地位却非常尴尬,被纯种白人歧视,又被原住民憎恨。为获得平等的对待,他们通过民间、文化、政治等途径为自己发声。其族群认同受到殖民政策的影响,当政策不公时,其族群凝聚力增强,争取权益;当政策有利时,他们又渐感宽慰,呼声减弱。然而,待"遣返"荷兰后,他们却发现虽"走近"白人社会,却难以真正"走进"白人社会。  相似文献   

10.
法国的政党政治,长期以来是由保卫共和联盟与法国民主联盟组成的右翼阵营和由社会党与共产党组成的左翼阵营之间的政治较量。近年来这种格局似乎出现了一种转向新型的极左、中左、中右和极右四极竞争的态势。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到法国的欧盟及欧洲一体化政策。法国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已经演变为首先是主流政党与新极右翼政党之间的政治较量,并导致法国公众于2005年全民公决否定了《欧洲联盟宪法条约》。2007年5~6月举行的法国总统选举,法国公众对萨科齐的选择,同时也是对锐意"改革求变"的法国未来和继续推进一体化的欧洲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政治权利是妇女人权中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目前许多国家为了确保妇女的参政权,都纷纷修改宪法或法律,规定了“最低比例制”。而我国目前在人大选举中,对妇女的参政权采取的仍然是弹性制,只是倡导性地规定“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这种制度安排影响了妇女的政治权利,与妇女“半边天”的社会角色不相适应。为此,我们应当在社会观念、法律制度、国际人权对话等方面努力,以推动妇女的整体人权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妇女的参政权的实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3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发表正式声明,支持《土著人民权利宣言》。这一决定意味着澳大利亚在土著人权领域将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这是联合国在土著人权领域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此举还将推动世界土著人事业的发展,并对其他目前仍对该宣言持反对立场的国家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权利的总称。人权可分为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其存在状态包括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在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转化的过程中,政府起着关键的作用。从保障个人人权的视角看,衡量一国政府是否在认真地对待人权,主要看其是否遵循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态变化为切入点,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宪法领域主权、人权、国体与政体、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各国在宪法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观念、新做法,探究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宪法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流动的“马太效应”及政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于人力资本地区之间流动的“马太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政府干预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权能受到限制或被删除是造成“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政府应认真研究人力资本的产权权能并加以维护。在此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和职能、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发展教育、人才战略和发挥NGO作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政府在解决这一关系经济发展全局性的问题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以中国区域间地方政府创新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对五届(2001-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入围项目进行跨区域、跨类型、跨年度等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行政改革与经济增长显著关联,同时,地方政府创新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从政治改革向行政改革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公共服务仍没有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焦点领域。这一发现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央政府要自上而下地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地方政府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和政治改革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机制,重视区域发展中地方政府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最初雏形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经济效益审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绩效审计已逐渐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中心,其实施已势在必行.针对上述现状,提出开创这一全新审计工作的对策:一是学习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知识及其先进做法,培训合格审计人员;二是尝试性地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三是宣传政府绩效审计成效,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四是制定一套政府绩效审计的准则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古希腊罗马时代将政治、文明等概念与城邦、公民、伦理、制度、国家组织等密切联系起来,对后来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萌芽。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在政治的意义上,"文明"这一观念从文明与野蛮的对立、表示个人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在理性与公正基础上代表良好的风尚与高雅的市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进入近现代,在法权制度的框架下,西方资本主义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政治文明,奠定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人民主权、代议制民主、分权与制衡、法治、政府职能有限、政党政治、政治监督、正当法律程序、违宪审查等一系列政治文明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我们国家自从 90年代以来 ,政府也大力加强了人权的法律保障工作。对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规定的更加广泛 ,制度也更加完备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围绕了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这一核心 ,从人身人格权利、政治权利与自由及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独联体国家与欧盟及其成员国之间的双边经贸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态势。欧盟主要是利用“伙伴与合作关系协定”的形式对双边经贸关系进行调整。协定的内容不仅涉及关税减让、数量限制措施、保障措施等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双边政治对话和人权保护等政治问题,这些协定对于中国积极应对入世后的挑战,起草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加速两岸三地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