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乙二醇为工质,在Re数为250~6000,Pr数为65~90之间的工况范围内,对7根具有不同肋形结构尺寸和肋排列形式的三维内肋管管内对流换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换热最强的三维内肋管与光管相比,在过渡流区换热强化倍数平均可达4.5倍,同时流阻增加约3倍;在层流区换热强化倍数约为2.4倍,而流阻仅增加约0.67倍。三维内肋的肋形结构尺寸和肋排列形式均对三维内肋管内的换热和阻力特性以及层流向过渡流的转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螺旋形扭带阻力与转动特性,选取了不同宽度(6,7和8 mm)的三种扭率(2.0,3.0,4.0)及3种螺距比(1.5,2.0,2.5)的参数组合下共27根螺旋形扭带插入换热管内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插入螺旋形扭带后换热管内流动阻力和转动性能都有明显提高,并且分析了其带宽、扭率和螺距比等参数对压降和转速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压力降关联式和转速关联式。通过与光滑扭带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实验研究的扭带具有良好的转动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直齿扭带的阻力与传热特性,将12根不同结构参数的扭带分别置入换热管内进行了冷态与热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直齿扭带的宽度、扭距、齿间距是影响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建立了实验状况下包含各影响因子的阻力系数关联式和换热系数关联式。直齿扭带比光滑扭带的阻力系数增加了约8.3%~35.4%,而努塞尔系数提高13.1%~74.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圆管内均匀布置1~5片旗形件时油的强化传热及流阻特性。当工质参数处于146≤Pr≤206和852≤Re≤6857时以4片旗形件最佳;其换热系数h与光管换热系数h_0之比可高达4.1;而压降之比(△p/△p_0)最高只有3.4;综合判据(Nu/Nu_0)/(f/f_0)~(0.29)之值可高达2.9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微肋管结构尺寸及工况等对管内流动冷凝性能的影响,采用R22为工质对4种结构的微肋管和1根Ф9.52mm光管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质量流速、微肋结构尺寸和管径等对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根Ф9.52mm微肋管的换热系数分别比光管提高了90%和120%,而其内表面积只比光管增加了40%和70%.  相似文献   

6.
对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在水平微翅管内的流动沸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微翅管的翅高和翅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并综合比较了3根微翅管的换热性能。同时,将微翅管与光管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翅高为0.2mm、翅数为60的换热性能最好;微翅管的换热性能明显优于光管。  相似文献   

7.
对纯工质R22和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25%/75%)在水平光管和微翅管内的流动沸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两种工质在环状流条件下水平管的周向壁温变化特性,为动力工程蒸发换热设备以周向壁温变化来判断两相流流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降膜蒸发实验台,研究了在低压状态下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的传热性能.实验蒸发管分别使用光管和某种型号强化管.实验测试了管子结构、喷淋流量以及在喷淋液中加入添加剂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流量增大,管外换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都会有一定的增加,当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换热效果变差的情况.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比普通光管高62%.本次实验使用的质量分数为4.15%的添加剂对于换热无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水平圆管内插入旗形件时其后掠角对30~#透平油的对流传热及流阻特性的影响。实验圆管为Φ24 mm×2 mm×700 mm的紫铜圆管,后掠角为86°,81°,76°,70°,65°五种。其它参数范围为:146≤Pr≤206,1067≤Re≤6857,0.07相似文献   

10.
在低沸点工质换热试验台上对R134a进行光管、强化管内水平流动的沸腾换热试验,分析讨论了热进口效应以及周向壁面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螺旋扭曲扁管管外强化换热性能,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对螺旋扭曲扁管管外层流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 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并且与圆管进行比较。通过建立不同规格的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几何模型,得出螺旋扭曲扁管 的长短轴比a/b越大、螺距s越小,其管外传热性能就越好,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就越大,与此同时,其流动阻力 也会增大。随着Re数的增大,强化传热综合性能增强,但趋势变缓。该研究结果对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的设计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插入螺旋线圈来增加管内放热系数,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强化换热方式。本文详述了作者在实验室所进行的管内螺旋线圈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情况及结果。  相似文献   

13.
套片式换热器的管束排列形式一般都是叉排,顺排非常少见.由于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通常比叉排的流动阻力更小,因而对一些流动阻力有限制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本文即介绍了对某种结构形式的顺排套片式换热器的热力性能的试验情况.试验表明,在某些应用场合,套片式换热器排列成顺排是更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次流道对周向平行弯曲细通道夹套性能的影响,对有无次流道的周向平行弯曲细通道夹套内流体的层流 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果:次流道增加了夹套的平均Nu数;在低Re数 时,有次流道夹套的流阻系数f小于无次流道夹套,而当Re数大于1 050时,有次流道夹套的厂高于无次流道夹套;有次 流道夹套的传热不可逆的熵产率小于无次流道夹套,而2种夹套的流动不可逆的熵产率在低进口Re数时相差不大。次 流道强化了夹套的传热性能,且在低Re数时降低了夹套的流动阻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和国内外文献有关低沸点工质在水平螺旋翅片管内蒸发换热特性实验数据,讨论了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速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将实验数据与现有的螺旋翅片管换热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andlikar的关系式具有明确的流动沸腾换热机制及一定的计算精度.为提高其通用性和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Kandlibar关系式的具体设想.从而为优化设计螺旋翅片管、研制高效蒸发强化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溴化锂水溶液池沸腾换热的实验装置,以及溴化锂水溶液在真空条件下的池沸腾换热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池沸腾换热有一定影响,且随溶液浓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浓度对池沸腾换热有明显影响,且随压力提高,影响增大;管束对池沸腾换热有增强效应,水平管束的沸腾换热系数明显高于单管的沸腾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7.
研究等流量法在高温回热器试验台上的应用.用等流量法(修正的等雷诺数方法)对75kW回热器进行传热性能试验,并进行传热数据分析.从总传热系数K中分离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h,获得了有工程应用价值的Nu-Re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纯工质在水平内螺纹管内流动沸腾强化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几何尺寸,质量流量,热流密度和蒸干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