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说《重生》中存在一个"康复"与"毁灭"的悖论:患病军人一旦康复就被送回制造创伤和死亡的战场.以福柯权力理论观之,可以发现这一悖论蕴含规训与反抗两个相反的权力维度:从规训角度看,空间权力规训塑造了患病军人驯顺的肉体,男性气质规训建构了他们臣服的主体,因此在战时英国社会的监狱式规训下,他们无处可逃,只能重返战场,接受"毁灭";从反抗角度看,萨松与军方当局展开三次话语权博弈,最终以个人的慷慨赴死解构规训权力,同时激起帝国体制服务者对体制与战争的反思,在大英帝国行将就木之际留下民族日后重生的火种.  相似文献   

2.
"新形式主义"在美国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诸多诗歌流派中,影响最大、争议最多。本文针对美国诗歌批评界对"新形式主义"的攻击,分析了这一颇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的起源,在对"新形式主义"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格律诗的比较的基础上,肯定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所具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权力对封闭性具有依赖性是《资本论》和《规训与惩罚》共同揭示出的权力理论。《资本论》描绘了资产阶级权力对社会关系总体的依赖,并且描绘了封建权力没有实现总体的封闭性而遭遇的瓦解;《规训与惩罚》描绘了惩罚权力力求借助仪式和符号所实现的引人注目和人尽皆知,以及规训权力力求借助监狱体系来实现的对全社会的全面覆盖。《资本论》和《规训与惩罚》共同揭示出封闭性的重要性,封闭性是权力得以持存的重要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从《大公报》的办报思想,创刊宗旨为切入点,尤其是针对"新记"《大公报》的文学副刊,对20世纪30年代京派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分析,梳理二者间的相关性,以此阐明这一阶段《大公报》文学副刊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影响,揭示其副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权力运作机制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关注的一个焦点,空间是一切权力机制运作的基础,现实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冲突、斗争和规训都会印记在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各种空间之中。在这些英国现代主义小说中,某个国家、城市、荒岛甚至农场都成为权力的角斗场,空间成为权力规训的手段。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空间书写中的权力规训表现为小说中当权者对人们现实和心理两种空间内的行为、情感与思想的约束、限制和惩戒。  相似文献   

6.
"新虚构"电影纪录片《科伦拜恩的保龄》围绕美国科伦拜恩高中校园枪击案,以实地体验、真人采访和现实材料追溯等新视角探寻社会悲剧背后的"枪支痼疾".结合此纪录片文本,据托马斯·霍布斯的"恐惧论"哲学提出的"集体恐惧"是对美国枪支崇拜诱因的一种解释,其表征和形成来自对美国的"恐惧"历史和政治劝说、媒体话语权力的"恐惧规训"的观照.  相似文献   

7.
正一、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种地不交税,读书不花钱,看病不再难",这是我最近到农村去经常听到的口头禅。近年来中央对于三农问题倾注了极大力量,农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形势,这也是逼出来的。工业大发展了,城市现代化了,可是农业和农村还依然是一盘困局,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在整体水平上相差太远。20世纪80年代的乡村工业发展,又吸收了一  相似文献   

8.
府南河整治工程是成都市20世纪最大的一项城市改造建设和环保工程.这一历时五年基本就绪的工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华,蕴含了成都治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的现代化精神.成都人民在府南河整治工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参与性,以及在实践中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吸收世界新的理论成果而开创的"成都精神",应当高度肯定并进一步弘扬.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中国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争论这一主题,从两大派别的基本状况、争论的基本状况、争论的现实价值以及争论的余波与震荡四方面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这一冲突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勾勒出它的大体轮廓,为大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为《急就篇》研究提供了大量新材料。本文结合这些出土材料,探讨使用古文献新证、古史新证和名物新证等方法对《急就篇》的研究,并提出《急就篇》的新证研究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钟山》杂志在我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引领和倡导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在"新写实小说"和"新状态文学"的倡导上更是功不可没。文章重点就《钟山》对"新状态文学"的倡导进行了反思,认为"新状态文学"的倡导和理论构架具有召唤性与浪漫性、模糊性与矛盾性、功利性与策略性等特点,因此在更大程度上是一次占据文化市场份额的话语权力争夺。但由于话语圈的狭小和文化场的紊乱,所策划的"新状态文学"最终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新教育》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杂志之一,它积极介绍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传播西方教育大家思想,为中国教育界开辟了一条研究、借鉴西方教育的重要渠道。《新教育》对近代西方教育的成功传播,对国人了解研究近代西方教育,加速中国近代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新教育》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教育的重要窗口,与其办刊宗旨的贯彻与坚守、汇聚超强的编辑队伍、传播形式上的多样性等办刊策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角度分析《哈利·波特》系列文本中权力的空间机制,揭示其隐匿的后现代空同叙事解构.文本中权力空间机制有两种方式——对群体的隔离和对个体的监视.权力通过空间隔离排斥魔法社会的弱势群体,保护优势群体,并强化自我群体意识;权力也通过空间监视个体,控制并规训未成年巫师的身体.该机制分析揭示了魔幻文本空间实际上充满了权力控制,权力与空间是《哈利·波特》中隐藏的后现代特性.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福柯的权力学说与话语理论,探索《达洛维夫人》中纵横交错的规训权力体系。通过研究帝国权力对公民的规训、父权话语对女性的规训以及社会“理性”对“疯癫”的规训,剖析个体在无处不在的规训权力下所采取的防御策略及其可行性,旨在揭示社会主体在现代权力网的监视下进退维谷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5.
对于洪仁玕《资政新篇》中现代化举措的来源及其现代化观念的根源,学界一直缺乏详尽的追究。仔细考察《资政新篇》所受当时新教传教士中文杂志及书籍的影响,可以揭示贯彻在《资政新篇》背后的新教文明观和现代化观念。《资政新篇》中的思想观念,主要来自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时期对"洋社会"的接触,以及对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了解。《资政新篇》之新,正在洪仁玕比一般的中国人更早地了解世界时势,并预见到了在中国即将出现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普利策作为美国报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报人,他所创立的新新闻思想使其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四部分对其新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一、早期经历——新新闻思想产生的萌芽;二、《圣路易斯快邮报》——新新闻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三、伟大的《纽约世界报》——新新闻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四、巨星的殒落——新新闻思想的延续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雷蒙·威廉斯的《乡村与城市》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和城市的意象,对英国社会中的资本主义制度、权力关系、文化现象等作了一番深入的思考。该书继承并修正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是20世纪生态批评和空间批评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8.
保罗·奥斯特是享誉当今美国文坛的一位后现代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采用多种现代与后现代创作技巧。在侦探小说的外壳下,表现的多是对西方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本文试结合福柯的规训权力和权力话语理论,对奥斯特的成名作《纽约三部曲》进行解读。小说通过"被监视者"与"监视者"身份的互换,以及小说人物同权力话语的较量,揭示其对规训权力的反抗和对迷失的自我的追寻。  相似文献   

19.
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发展研究领域,尤其是对农政变迁的研究贡献有其独特之处。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批判侵夺自然、剥夺人的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主张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发展后现代农业;主张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家和市场力量推动下的农村变迁和土地流转。通过论述作为主体的人的消失,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着重指出农民如何在“发展”中被问题化为需要改造的对象、在流动中被规训为驯服的工人或剩余的劳动力。这一思潮从话语、权力、规训和生命政治等视角批判和质疑启蒙主义的哲学基础,创造多元叙事的空间和可能,为解释农政变迁提供了另一条理路。  相似文献   

20.
面对"异彩纷呈"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文学研究或呈现为"简单"的现象铺陈,或在文学之外窥视、逡巡,无法突破"表象"抵达"本质",无法充分呈现20世纪90年代文学学术化的可能性。《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选择"文学"为"体"、"文化"为"用"的研究立场和方法,使20世纪90年代文学学术化的可能性充分敞开,呈现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新方法。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在传媒语境中关于"文学"的新看法和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