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金代兵部熙宗时始置,最初由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兼任其长官,其后始有专职职官设置,先设兵部侍郎,后置兵部尚书。已搜检出的30位兵部尚书中,女真人达20位,占居多数。出职、科举、归降、因功是金代兵部尚书的四种入仕途径,女真兵部尚书以出职入仕为主,汉人兵部尚书以科举入仕为主。同品级平调是金代兵部尚书职官迁转的常规程序,对于女真人而言兵部尚书大多呈现的是一种官职的调动,对于非女真而言代表的是官职的升迁。金代兵部尚书无论在身份、入仕途径、职官迁转诸方面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2.
南宋词人刘德秀,《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补。《全宋词》刘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兹辑补其未备者若干事:德秀自号退轩。曾任桂阳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年,已知长沙县。十二年,已知湘潭县。约十五年至光宗绍熙元年,四川制置安抚使司参议官。三年八月,已知重庆府。此后,曾任大理寺主簿。五年七八月间,已任大理寺司直。五年八月至宁宗庆元元年四月,监察御史。元年四月至二年正月,行右正言。七月起,兼侍讲。至迟此年十月,阶官已至朝奉大夫。二年正月,除右谏议大夫。至迟此年十二月前,仍兼侍讲。三年二月,犹在右谏议大夫任。至迟此年七月,已官兵部尚书,仍兼侍讲。至迟此年八月,已官殿中少监、兵部尚书。四年四月,兵部尚书、兼实录院修撰。九月,吏部尚书,仍兼实录院修撰。五年七月,出知婺州,贴职已至宝文阁学士。六年,犹在婺州任。此后至嘉泰二年十一月前,龙图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此后至开禧元年四月,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四月至九月,太中大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爵郡公。以病乞去,九月,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鄄城县现有元代蒙古族后裔数千人,分布在该县苏老家、北王召、苏华庙、柳园村等自然村。他们是元始祖忽必烈之后元亲王和尚(后改姓名为苏克明)之后裔。苏克明的后代在明、清两代较大发展,其玄孙苏礻右曾在明朝任兵部尚书。从此至清末,苏氏家族中科举考试,代不...  相似文献   

4.
清官书记载,乾隆十九年,乾隆帝不断指责兵部尚书舒赫德处理乌梁海事件不力,并以其安置阿穆尔撒纳建议不妥为由被革职,子女发配充军。满文档案记载了舒赫德与乾隆帝间的一次意见分歧,此事恰为官书所缺载。据此可知,舒赫德被革职的真正原因恰恰源于此次分歧,而最终原因还是在于乾隆帝的用人策略。  相似文献   

5.
敦煌写本中有唐侯昌叶直谏表一通,编号伯二八一一号。原件题名作:“金紫光禄大夫守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侯昌叶直谏表”。表文系抄件,首尾基本完整,仅末工行残十余字,计五十行,约一千八百字。该表迄今未见有人整理论及。内容涉及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期间唐僖宗政事,是一篇传世诸唐史籍、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7,(3):29-30
在徐健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中,有这样几句关于纳兰妻室情况的话:“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府。继室宫氏,某官某之女,封淑人。”纳兰在许多词里,一而再,再而三地悼念的,就是“赠淑人、先君卒”的前房卢氏。  相似文献   

7.
在鄂西土家族的历史中,田氏族是其大姓之一。鄂西的方志及田氏宗族谱牒,在记叙田姓的历史时,田行皋其人的史事活动是必须记叙和追述的。田行皋究竟为何代何时之人?实乃迷踪交迭,令人搔首弗明,颇有争议而又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 田行皋,以《鹤峰县志》记载:曾官居施、溱、溶、万招讨把截史,后加兵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施州刺史,仍知溱、万、溪、溶四州诸军事。后世学者、田氏裔亲诸君记叙时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考证徐渭为<金瓶梅>作者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证西门庆的原型即徐渭的幕主、"极品高官"、兵部尚书胡宗宪,以修正潘承玉先生徐渭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刘玑,是明代前中期的一位关中学者.许宗鲁为刘玑撰写《资政大夫户部尚书近山刘公玑墓志》,是刘玑研究的重要资料.以此墓志为基础,结合明清史志、文集资料,本文全面梳理了刘玑的生平履历,展现其从学、仕宦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尤其是通过对刘玑从学关中大儒李锦、讲学撰著《正蒙会稿》、为官二十八年而历任十职等学行大事的考订,从而确定刘玑的关学学者身份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元代史学领域的"华夷"、"正统"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元代史学领域的"华夷"、"正统"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华夷一家"观念在元代中后期于思想领域所获取的主流地位,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寒士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寒士文学自两晋南北朝开始兴盛,至元明时期一度发展为时代文学的主导力量。刘宋朝寒士鲍照的人生、创作等方面特征明显,代表性强,且生活时代较早,堪称寒士文学的一大范型作家。鲍照有治平理想但无法实现,同情和关注劳动人民的疾苦,关爱亲人,其人生坎坷流离,个性执著,人格分裂。鲍照一生忧国忧民,锲而不舍,最终死于乱军中,为"既悲且苦"的悲剧性寒士作家的范型。  相似文献   

12.
《松雪斋文集》是赵孟頫入元后的心灵记录.他应征出仕,颇有用世之志,骤受恩遇,则进一步激发了其参政意识,然而宦海浮沉,感慨良多.赵孟頫对自己出仕的叙述有着"捉来官府"、"误落尘网"、"诏举逸民"、"擢自布衣"四种解释模式,追忆中的自我美化和强化,是现实境遇影响的结果,也是其自我心理的需要.而他对仕元生涯的慨叹,则由钦羡逸民与自述本志、有意用世与渴望归隐两种叙述框架交织而成,其心理特征是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交战.他的归隐田园、官事尘杂、蛾眉见嫉、贪恋君恩四种描述归隐之志的视角,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归隐之志.而这正是南宋遗民文学所呈现的共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元代名臣张养浩归隐云庄八年后又毅然再仕,这一看似偶然的选择实际昭示了其思想发展的必然轨迹,即作为士而言对道义的坚守与担当。正是士志于道的儒家理想,贯穿了张养浩出处进退的每一步选择,勾画出他完整的仕途人生。其隐而再仕,也正是这一理想驱动下的必然实践。  相似文献   

14.
赵世延为元代雍古部名臣,一生经历了从世祖至顺帝约九朝,历仕省台要职近五十余年,位高权重,关心军国利弊,对元朝中后期的政治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誉为“九朝元老”、“九朝良臣”、“九朝御史”。赵世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反对武力镇压,主张以怀柔羁縻的方式,处理民族矛盾。他重视文教事业,先后在陕西、四川等地创办了鲁斋、紫岩等知名书院;建议仁宗加封梓潼神君为文昌帝君,使之成为职司全国科举文运的神祗,晚年负责编纂《经世大典》。  相似文献   

15.
赵孟兆页在元代画家中地位最高,名声也最为显赫,是元代新画风的重要开启者。他的“古意”是对以尊重人性为主体的老庄精神、魏晋精神的复归。针对宋末元初日益颓废的画风,赵孟兆页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绘画主张,积极发扬晋唐时期清远、古雅的艺术风格,开启了元代绘画的简淡之风。他大胆地“引书入画”,增强笔墨独立的表现意味,将造型与写意相结合,深化了书法性绘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自明代开始,贵州的历史文化已经散发出璀灿的光彩,在安顺乃至贵州的历史人物画卷中,赵侃是明代前期引人瞩目的一颗耀眼明星。他不仅是安顺人引以为自豪的第一个进士,也是贵州较早任职京师贵为九卿的官员之一,并且又是最早身受皇帝赐祭葬的大臣。赵侃为官勤政爱民、疾恶如仇,敢于直言谏对,是封建时代传统的治世能臣;他关爱家庭,富有同情心、责任感,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士大夫。他对于安顺和贵州学风的转化具有推进作用,在贵州的历史人物中享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明万历时,吏部左侍郎赵用贤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义乌知县赵大河撰写墓志铭,透露了他们两人意气相投,性刚有才,但仕途多舛的共性.赵大河为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莫逆之交,协助戚招募义乌兵组训成抗倭主力戚家军,并任监军.他爱国爱民,刚毅清正,为人所敬仰,却为历史所湮没,幸赖赵用贤撰写的墓志铭得以留传后世.  相似文献   

18.
公元1368年太祖朱元璋于金陵建立明朝,累世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在历史上产生了。朱元璋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效法汉唐,继于宋元,开天辟地,自成一统。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集决策大权于一身。丞相用人大权也被剥夺殆尽,吏、兵二部虽然管理大小官员的任用,但仅能掌握中下层官员的管理任用,更使君主专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中叶以后吏部这仅有的权力也遭受到挑战,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而非经过正常的吏部铨选的传奉官的出现就是其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诗人、诗论家,其是否与袁枚、蒋士铨共倡“性灵说”,笔者对此并无疑义。但赵翼又与袁、蒋合而不同,其不同处在于赵翼以史家身份,遵从发展的历史唯物史观,积极倡导诗歌求变、创新的精神,追求和探讨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途径与方法,真正把“创新”作为诗歌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因而赵翼在有意提倡诗歌“创新说”,而把诗写“性灵”纳入其诗歌创新的运营轨道。本文重点梳理了其诗论与袁、蒋的不同,详细诠释了其诗歌“创新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鲜于枢,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生活于战争动乱的金元之际的仕宦之家,多才多艺。他的诗词豪放飘选,描写底层百姓极具个人特色,是元代代表性的诗人。同时,他是元代书法家中的集大成者,元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他作品中的复古之风以及他对书法创作的论述,都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