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公民美育     
公民美育是指通过欣赏、营造与保护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与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来培养社会公众的公民审美素养的教育形式。作为公民品质与审美素养的融合,公民审美素养包括公共审美情感、审美批判能力、审美参与能力这三个要素。与生态教育、环境审美教育、生活美育等相关教育形式相比,公民美育具有实践性、文化性、公共性的特征。公民美育源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教育要求,致力于培养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意识能力和公共精神。公民美育是建构审美共同体,主要包括建构审美情感共同体的审美情感教育、建构审美正义共同体的审美批判教育、建构审美实践共同体的审美参与实践等三重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育的角度论述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与荒诞等基本审美形态。优美与感知愉悦基础上的审美心理协调、形式美意识和审美欲望和兴趣;崇高、悲剧与痛感之中的精神振奋、理性审美能力和审美态度;喜剧与轻松自由的心理平衡、清醒机敏的审美顿悟和乐观旷达的幽默态度;丑、荒诞与厌恶基础上的复杂情感刺激、意义悟解能力和审美理想———不同审美形态与特定情感体验、陶冶和特定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培养构成美育对应关系,具有独特的美育性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美育教育中特有的功能,即审美同情、审美想象和审美超越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良好的道德情感、创新的精神和心理调节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因此,要把美育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提的层面中超拔出来,着力加强大学生的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殷曼楟 《南京社会科学》2023,(2):116-124+142
当代美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即美育服务社会。就此而言,美育要求超越传统的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美育的社会参与,审美经验则在其中发挥着贯通作用。美育社会参与可视为重塑审美经验、培养审美能力、建设社会交融关系的过程,而审美经验自身的性质也为此提供了条件。鉴于此,需要发挥审美经验高度感受性和情感化的优势,让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效参与个体社会知觉能力的形塑过程。以美育机构为平台的社会参与式美育实践则有助于推动美育创造性地提供社会交融关系,在美育过程中提高参与者的情境判断力与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美育社会参与下的审美经验重塑路径需要重视功能性与过程性,在审美内容建设中注重个体关怀与社会关切的统一,而美育实践也需重视当地性、情境化、多元化和反思性。  相似文献   

5.
试论美育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美育,即审美教育,任务是培养起广大人民的审美能力,其内容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人们以情感的熏陶,根本目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美好心灵,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美育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指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育人就要培养人的创造性 ;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教学的主导思想出发 ,指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信息化社会和大学生现实状况的需要 ,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因此美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美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二是培养幼儿对美的创造能力或表现能力。这二方面应同时并重,不可偏废。审美情感或对美的爱好,是人所特有的本性,不用说幼儿,就是初生的婴儿对好看的玩具、悦耳的声音也能做出积极的反应。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放任自流,让幼儿的审美观自发地形成,必须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迅猛发展的社会需要大批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成为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通过联想训练、想象训练、发散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等具体的方式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实践转向对审美教育的影响特别巨大,因为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实践和艺术创造实践.实践转向将使审美教育由意识形态教育转向审美实践教育,转向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将由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审美教育的学校实践,同时注意家庭和社会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还将由感美美育和立美美育的实践分析转向创美美育的实践分析,不仅培养和丰富受教育者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审美意识,而且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美和艺术的技能、技艺、技巧,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将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自由创造性过程中培养和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具有求异、新颖、价值、灵活、综合等特征。创造性思维在学生成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并提高其认识能力,能为实践活动开辟新途径,能激励学生不断创造并促进其形成创造品格。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的巧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其非逻辑性思维能力。最后,本文就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审美人类学是在对中国美学的反思中诞生的,有着鲜明的“民间意识”、“语境意识”和“田野意识”。它主张借鉴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关注中国民族民间丰富独特的审美创造活动和艺术,以改造传统美学的西方中心主义、精英主义倾向,恢复和激活美学对民族审美传统和当代文化发展的思考,增强美学解决本土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使美学的抽象思考建立在扎实的人类学的实证调查和丰富材料上,使美学研究既具有超越品格,又具有现实情怀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2.
襄樊学院开创性地提出“211”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必然带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方式的全面革新。以此探讨了在这一新型培养模式下,如何开展课堂考核和学业评价观念及方式的革新,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业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审美化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且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去欣赏英语教材的思想美、情操美、词汇美和结构美,体会英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相似文献   

14.
情感说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重要内涵。梁启超认为,情感是生命与宇宙的本质;艺术情感是生命、情感、艺术美的统一;艺术情感必须求真、向善、合美;艺术情感具有熏、浸、刺、提四种感染力和奔进、回荡、含蓄蕴藉、写实、浪漫五种表情法;艺术是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梁启超的情感说在思想观点、概念术语、理论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先导。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同时又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其 教育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改革考试制度,这些对 当今大力提倡的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仍有不少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丰子恺论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07,28(5):123-127
“艺术心”、“艺术”、“艺术教育”是丰子恺论艺术教育的三大层面。培植“艺术心”,要开启“同情心”,护养“童心”;艺术保住“绝缘”的状态能认识和揭示作为宇宙真相的“最高的真理”,艺术的效用在于陶冶情感,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艺术教育之精神在于生活的艺术化、社会的艺术化,走向审美的人生境界。丰子恺论艺术教育,主张拒斥与超越日常沉沦,既肯定个体本真的存在价值,又关注社会诗意的自在状态,对于当前的艺术教育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制度德育是继活动德育、对话德育、情感德育、欣赏型德育、主体德育、生活德育等德育理论之后的又一德育理论创新。它倡导站在道德之外,即从制度的角度来实现社会风气的扭转及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主张通过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个人。文章通过对制度德育的相关文献和专著进行梳理,在对制度德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反思高等教育现状,检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弊病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反思性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顺庆  秦杨 《学术界》2012,(3):130-137,286
徽州艺术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和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理学基础.徽州艺术之所以能以鲜明的特点著称于世,在于其具有和谐、适度、至善的美学内涵,具备一种独立的特质,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艺术形态.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人类最为本源的精神特质及其创造本能体现在艺术中的生机.无疑,发掘徽州艺术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