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供给充分,生产的粮食除满足自身需求外,主要承担了国家粮食安全储备、粮食的省际调拨等任务。近年来,主销区对黑龙江省粮食的需求比较大,但粮食供应上存在品种缺口,因此,根据黑龙江省粮食消费与需求的变化,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安全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当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粮食形势不容乐观。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应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又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供给充分,生产的粮食除满足自身需求外,主要承担了国家粮食安全储备、粮食的省际调拨等任务。近年来,黑龙江省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渡阶段。因此,根据黑龙江省财政农业支出的分析,加大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得出2001—2006年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总体变化处于半平衡状态、综合空间变化基本稳定的结论,保证了黑龙江省国家商品粮基地地位,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适度地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提高耕地后备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区域生态安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耕地后备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地广人少,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安全后备基地,也是国家农业补贴的重点省份。但是如何补贴,补到什么程度才能起到激励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黑龙江省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鼓励并加大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用好用足WTO规则,制定适合农户及垦区的农业补贴政策;深化改革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农业管理体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目标体系的构建;加强农业补贴政策立法的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以粗放型为主,农业结构单一、农民思想保守、农村发展落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严重制约着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东北作为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切实推进东北地区农村工业化,转变农村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利于实现东北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此,对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国家商品粮基地和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发展现代农业产品物流具有现实意义。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流与战略理论对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据此初步确定黑龙江省物流发展的实践战略。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粮食主产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占有特殊重要地位。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及因此而引起的土壤“营养不良”;水资源紧缺,水质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灾情加重;农业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残留食物中。农业环境恶化严重地威胁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新农保"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的到期养老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各方投入过少。借助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将国家投入的粮食风险基金改变投入方式,由按耕地面积直补改为投入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积累账户。探讨这一措施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即在无需国家追加投资情况下,促进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同时,还能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积累,配合其他措施真正解决黑龙江省农民到期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黑土区向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范围的关于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利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1∶25万区域化探资料,选取五种重金属元素在GIS支持下对黑龙江省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区的地球化学环境质量是比较好的,98%以上地区处于无污染的水平,只是局部地区处于轻度污染的水平。可见该区土壤质量较好,是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的优选之地。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重庆市商品粮基地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粮食生产的难点,记述了重庆的粮食流通与贸易政策,分别对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粮食生产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是党在"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三农"问题尤为突出,"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城乡贸易差距三个方面,在对黑龙江城乡统筹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当从依托城镇化、建立农村土地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三个方面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运用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弹性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肉类消费是当前黑龙江城镇居民最重要的食品消费支出项目,在整个食物消费市场中影响力强;粮食、油脂类的消费逐步趋于稳定;水产品需求具有一定的潜力。黑龙江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粮食文化观,即:“民以食为天”之粮食政治文化观;“农业乃百业之基,粮食乃农业之基”之粮食经济文化观;“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之粮食行政文化观;“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之粮食企业文化观;“技术创新为粮食保驾护航”之粮食科技文化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粮食消费文化观;“食以安为先”之粮食安全文化观;“节粮光荣,浪费可耻”之粮食道德文化观;“色、香、味、意、形、养”之粮食审美文化观;“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之粮食哲学文化观。论述了粮油期刊和粮食文化的关系以及粮油期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国家粮食战略中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