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一项基于浙江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妇女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老年妇女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老年妇女安度晚年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而这些资源的提供需要社会支持系统来完成。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表明: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需求广泛,经济供养渠道多样,需要照顾项目分布多样,生活照料者由不同社会角色承担,精神慰藉与亲情需求强烈。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贫困动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的研究应注重其动态性。从贫困动态性的内涵和外廷,长期和短期贫困的发生率及决定因素,贫困进入与退出概率及影响因素以及长期和短期贫困的减少对策等方面对贫困动态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梳理。研究发现,虽然不同研究在中长期和短期贫困的发生率上存在很大差异,但短期贫困的发生率一般要高于长期贫困;不同因素对长期和短期贫困的影响不同,其中受教育水平、抚养比以及健康状况对长期贫困的影响较大;贫困进入和退出的概率较高,教育水平低、失业等会提高贫困进入的概率,而教育水平高、非农活动等则会提高贫困退出的概率;增加人力和物力资本投资和收益以及社会转移支付等会有效解决贫困。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AF贫困测量法,结合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四个维度出发,将各维度对应指标均匹配到国家关于老年人或妇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识别出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在非收入层面的多维贫困现状——医疗服务不足、卫生条件简陋、互联网生活匮乏是当前我国农村老年妇女面临的三大生活困境;量化分析收入贫困与文章定义的非收入多维贫困的关系,从个体、家庭、地区层面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妇女的致贫因素——年龄、学历等个人因素和区域因素明显影响着多维贫困的发生,收入、家庭成员等变量与老年妇女晚年是否陷入非收入多维贫困也存在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探讨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创新的情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江苏、广东等地354份家族企业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以约束型社会情感财富为主导的代际传承抑制了家族企业创新;企业家社会资本可以削弱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对处于代际传承中的家族企业而言,创新意愿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和家族企业创新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探索社会资本理论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在回应当前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创新关系理论研究悖论的同时,有助于家族企业提高代际传承中的创新水平。在实现个体企业“基业长青”的同时,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和谐。大学生社会资本的积累,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大学生需要通过增强社会资本意识,积极开发校友资源,踊跃投身社会活动,培育自身的良好品质等途径来积累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视角下四川藏区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的社会网络和高同质的认知,使得四川藏区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呈现不断弱化的趋势,社会资本的弱化又进一步固化了贫困人口的经济贫困状态.因此,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要达到减轻和消除四川藏区贫困的目的,就需要从二方面着手:一是要打破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封闭状态;二是要提高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的小说世界里有一系列光棍形象,他们是乡村社会最不幸、最低贱的群体。社会地位的缺失、经济地位的低下,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毒化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更多地暴露出人性卑劣的一面;成年而元婚,正常两性生活的缺失,使他们将不幸的弱势妇女视为自己的性骚扰对象,从而成为弱势妇女的精神暴君。  相似文献   

9.
利用来自湖北省一个村庄的质性调查材料,探讨了农村老年贫困的类型与成因。农村老年贫困既有经济贫困,也有社会贫困和文化贫困,家庭结构性因素是导致老年人经济贫困的关键,村庄价值层面的因素导致老年人社会贫困和文化贫困的产生。三种类型的老年贫困之间是有层次的,处在不同阶段的老人贫困层次不同。老年贫困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既需要着眼长远的政策调整,也需要现阶段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政府的综合性协调努力。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中国妇女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旧观念的影响,中国妇女的发展状况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努力提高中国妇女的文化素质;树立独立自主意识,增强竞争实力;提高妇女参政能力,以实现妇女自身权利和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妇女的整体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当贫困超出“物质匮乏”的含义时,很多人都无法规避它。新时期“三农”小说对乡村社会的贫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书写。贫困群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人穷志不穷”型;第二类是“人穷志也穷”型;第三类是“志穷人不穷”型。这三类形象反映了乡村社会部分农民在物质、精神、心灵、情感等方面贫与富的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场域中的位置是一种资本数量、质量、结构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高校场域中的一定位置也会带来相应的资本,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从场域的视角来看,高校要坡自己在竞争的场域中获得较为有利的位置,必须实施四大策略:明确位置,科学定位;建立强大的“关系网络”,积累社会资本;塑造大学精神,积累文化资本;积累经济资本。  相似文献   

13.
老龄化社会与妇女问题——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化社会涉及到一系列与妇女相关的社会问题,在老年妇女的发展方面,社会应提供给妇女充分的参与机会,并应把老年妇女的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在养老观念上,未来的老年妇女将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和提升自我价值为主要需求;在养老的形式上,家庭养老仍然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社会的辅助力量将成为家庭养老的必要补充;妇女对生命周期的规划将有助于妇女人口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影响着人口老龄的变化趋势;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老年妇女自身养老的经济能力总体在增强,但农村老年妇女仍然更强地依靠家庭的养老支持网络。今后,希望政府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上更加关注老龄妇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是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自2013年以来全国已完成8900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精准扶贫在各地广泛实施。文章采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家庭调查数据(2011年),对新疆、内蒙、宁夏、青海、广西、贵州和湖南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城乡贫困分布状况和贫困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的贫困发生率高于汉族,但城市表现出汉族贫困发生率和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各有高低的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中,民族地区农村1660岁劳动人口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儿童贫困发生率和老年贫困发生率因不同地区和民族表现出了差异性。城市汉族和少数民族均是老年贫困发生率最低,城市劳动人口贫困发生率居中,城市儿童贫困发生率相对最高。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高以及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城市就业都会减少城乡贫困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社会中,在以人口年龄结构差异为自变量而引致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农村老年人在资本要素方面的弱势地位使其近乎凝固于乡村社会的边缘化位置.且在当前形势下,该群体的边缘化而引致的贫困深度和范围均呈现扩大化趋势.本文基于排斥视角对于我国农村老年贫困问题与社会排斥的向度和力度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解决农村老年贫困的动力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Alkire&Foster(A-F)多维贫困理论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测度我国农户多维贫困水平;同时,将社会资本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置于同一框架下,构建影响我国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二者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资本和农村劳动力流动均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贫困,而且农村劳动力流动可以显著强化社会资本对农户多维贫困的缓解作用。因此,为实现农户家庭多维度脱贫,应重视社会资本的建立与运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序引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问题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其中作为一个特殊而脆弱的群体,即占老龄人口大部的老年妇女问题,更应引起家庭、社会的关注。概括地说,就是要关心和注意老太太的生活状况、需要解决的困难,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她们也能过得好一点、轻松一点。提出让老太太过得好一点、轻松一点,是因为有些老年妇女活得并不轻松。有位老年问题专家指出,老年妇女平均寿命长,丧偶率高,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孤独和寂寞,加之退休早、收入少。所以,对老太太的问题更应该关注。据报载,有位70岁的老太太在家庭中就受…  相似文献   

18.
子言 《社区》2008,(33):1-1
英国有个叫“展望”的社会组织,最近发表了一份题为《精神资本和精神健康》的报告,讨论关于“开心一辈子”的话题;其中一个观点是说,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是获得精神健康乃至身体健康的“资本”;心态越积极,这个“资本”也越雄厚。  相似文献   

19.
老年妇女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妇女是社会弱势群体,老年妇女安度晚年所需的资源需要由社会支持系统来提供.本文利用"2000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老年人口与健康调查研究"中浙江省的资料,构筑了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身体不舒服时或生病时的主要照顾者等四个指标,分析了老年妇女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得出的结论为老年妇女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主要由缘于亲缘的亲情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与政府反贫困治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使社会行动得以实现的资源。社会资本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特征,一些贫困群体因在社会结构中占有较少的社会资源而陷入关系贫困的境况。关系贫困是在社会资本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贫困分析范式。从关系贫困的视角,政府反贫困治理要由目前的物质资本范式和人力资本范式转向社会资本范式,其具体策略应包括提高贫困者的社会地位,构建贫困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增加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