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族、阶级与性别等压迫性的社会结构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畸变以及黑人自我的异化,人与他人关系的异化又表现为母子之间、两性之间及社区民众之间关系的扭曲与变异,自我之爱、他人之爱及超越之爱是消弭人性异化,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实现黑人民族复兴的三把利器。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审美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那么审丑的哲学基础则是非理性主义。因此,与审美更多关注人的外在征服自然的理性能力相比,审丑则更多关注人自身的非理性能力,即人的本能欲望、病态人格,以及生命被异化等现象。总的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审丑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生命欲望的接受与认可;二是对人格扭曲和心理变态等生命非正常现象的揭示;三是对虚无主义思想所造成的生命被异化现象加以批判。作者的审丑意识不但使其创作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对当时占主流的"自然派"所体现出来的崇高风格,亦起到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嘈杂的声音体现出一种交流的焦虑,这种焦虑既是现代社会“祛魅”以后价值主观主义的体现,也是工具理性片面发展带来的对人的物化、异化的结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的复调小说形式和其中蕴含的对话精神,既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工具理性对人的物化的批判,又是对现代交流危机的突围尝试,他的小说世界,就像一个容纳许多不同声音于其中交流、交汇的教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于货币本质的分析,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始终围绕其哲学的理论任务——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展开,这构成从《巴黎手稿》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一条隐性线索。如果说《巴黎手稿》侧重于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出发把货币理解为人的类本质的自我异化的话,那么《大纲》更侧重于把货币看作一种物化的社会关系,这反映了马克思货币批判的"视域转换"。这种"转换",不仅关涉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异化的现实根源,而且关乎消解这一异化的现实道路,它始终围绕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资本、劳动和人的存在方式展开,这三个维度构成马克思货币批判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5.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把"犹太人问题"从神学问题转变为社会历史问题,从考察"安息日的犹太人"转向考察"日常的犹太人",从宗教批判进入市民社会批判。他提出,"犹太精神"是现代人自我异化的最高境界体现,只有把市民社会从"犹太精神"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才能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重塑社会关系,最终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6.
跋涉与沉思──论师陀小说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陀是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优秀作家之一,其小说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文化反思。处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夹缝中的师陀,自觉立于“中间人”的位置,深刻发掘和表现了宗法文化反生命的本质。师陀在现代与传统中苦苦跋涉与追寻,这种鲜明的文化反思倾向使他的小说拥有了独到的思想与魅力。  相似文献   

7.
《喧哗与骚动》是以人性的异化来揭示美国南方社会压迫人性的罪恶。福克纳非常关心人本身的存在价值,他向往着尊重人性的理想境界。因此,他对美国南方的清教和种族主义充满了愤慨,对被蹂躏、被压迫者充满了同情。他强调“人,只有在他的个性中才能得到拯救”。他痛心地感到社会用各种方式“剥夺”了人的个性,人性越来越被社会所异化而失去人的本性,成为被泯灭了内在本质的社会与宗教的附属品。正是由于他对美国南方社会压迫下被异化的人性有着异常深刻的认识,才使得他创造了《喧哗与骚动》中那么多被异化了的悲剧人物,使他对异化人性的罪恶揭露与批判显得坚决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重人格》,并尝试就“异化”这一为现代派文学家广泛关注的主题对之作出评价。当然,本文没有试图以“异化”来涵盖或诠释陀氏作品全部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陀氏最终关注的还是“人”本身。但由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独特性,陀氏以艺术家的直觉表现出来的“异化”现象对现代派文学家自觉的“异化”追求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9.
乡土是师陀从事创作的重要主题模式。家庭给师陀带来的巨大的创伤,影响着其对人对事的看法,造成师陀对于故乡刻意的疏离感,由此影响了其作品的价值取向。师陀擅长将人性中固有的恶描述出来。在进入城市后,他依然运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眼前的新事物,再加上面临生计的压力以及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和漂泊感,使他始终和城市显得格格不入,只是一个都市的局外人。这注定了他只能在途中,在自我批判中行走,没有归宿。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发展的视阈分析,所谓异化就是人与自身的分裂,自己与自己为敌。在19世纪,人的异化起初表现在生产领域即马克思所批判的人的劳动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的过程、产品、对象、关系等都成为压迫工人的力量,后又逐渐扩展至其他领域,并形成普遍的全面的异化。特别是20世纪中叶即二战结束以后,人类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使得人的异化现象更为突显,异化形式更为多样。人的异化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人的物化(卢卡奇),人的单面化(马尔库塞),技术的异化(海德格尔),消费的异化(弗罗姆、鲍德里亚),景观社会(德波),竞争的异化,环境、生态的异化以至于发展的异化等。  相似文献   

11.
哈姆莱特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与邪恶世界的冲突是整个《哈》剧的中心。然而邪恶世界本身却是人文理想异化的产物,它具体表现在人欲的异化、人智的异化和道德的异化三个方面。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与之进行了孤独的抗争。由于主人公自身亦显露出自我异化的蛛丝马迹,斗争只能以同归于尽而告终,通过这样的结局安排,寄托着剧作家深沉的反异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弗洛姆的总体异化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新弗洛依德主义”的创始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和非人道化过程的加剧,以异化作为揭露批判其罪恶和病态的核心范畴。因为异化“触及了现代人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他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尔库塞的“人的总体异化论”观点,提出了他的总体异化论。本文试对他的这一理论作一点探讨。一在弗洛姆看来,无论是“青年”马克思,还是“老年”马克思,异化范畴在其思想中一直占据着“中心地位”。他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劳动异化的四种表现来…  相似文献   

1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述人表现了独创的方式和丰富的内涵.陀思妥耶夫斯基惯以人物叙述人方式来讲述故事,追求一种纯客观的现代叙述风格;为了避免叙述人的作者口吻,他以在"副标题"引子"中设置叙述圈套的方法把故事委托给人物去讲述;作为叙述人的人物又具有作者的自传性,这同时也是作者自我表现、自我分析的一种特别方式.  相似文献   

14.
简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梁立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一部早期著作,他通过批判地研究政治经济学、剖析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使他在世界观上发生了决定性转变。这种转变首先集中表现为形成了异化劳动这一概...  相似文献   

15.
王小妮属于坚守"自闭"写作、反力写作等个人体验书写的诗人,但从朦胧诗潮起她并不缺少介入时代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诗歌想象维度,以此使其诗歌写作达到互补性对话和平衡。王小妮对社会的关注是自我意识观照他物的表现,体现在诸多方面:善恶互溶的宽容而疼痛的体味他者,久居城市的人赞美乡村而指责城市现代化的弊病,批判乡村在金钱笼罩下人发生的异化,在体制外以去意识形态的姿势植入社会批判。同时,社会敏感性写作能够拉近现代诗与读者的间距,为诗歌写作如何获具时代性指明通途,平衡了"自我"与读者、社会的关系,具有极高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社会实践及其“二重化”的历史进程,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身、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物化和异化、对立和对抗。从三重关系的性质看,资本主义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制度基础、文化基础和自然(历史)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扩张性的和对抗性的而不是可持续性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这个批判,构成了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研发并推出的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大型语言模型,该应用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掀起一场广泛且深刻的大讨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向有感情和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迈出了一大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被认为正在重塑着人和人类社会,人类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也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地表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人的异化,重塑人的交往、人的思维和人的劳动。信息时代人的异化问题的研究,需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分析人的异化现象,并为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危机寻找突破口。人的本质具有三重内涵,即交往、思维和劳动,交往是人的本质的独特体现,思维是人的本质的现实表现,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随着认知技术与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模拟能力,表现出对马克思所描述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确证,即人的创造物威胁着人的主体性发展。包括:人-机交往、数据化交往、数字化生存引发的人的交往异化;人机结合、依赖智能、机器生产带来"超越"的人、"弱化"的人、"虚无"的人;人与物、人自身的劳动异化等。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人的异化危机,亟须价值理性在智能时代的回归与复兴,亟须正确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与限度,亟须重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因此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人的异化的反思,一是要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即认识到人工智能不过是人类的"新工具"、认识到"新工具"的与众不同、用好人工智能这个"新工具";二是审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与限度,即必须回归人类自我价值审视、实现人工智能自我价值塑造、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限度;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应然归旨,即构建可控的、安全的、可靠的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8.
处于后现代的20世纪,整个社会结构已经网络化,个人不过是其上的一个网址而已,个体的独立自足性早已不复存在,面对这一异化的现实,一部分人自觉到了他的局限,从而实现了自我;一部分人迫于生存需要,从而压抑了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而处于青春期的追星族则以通俗歌曲作为逃避现实、表现其反抗意识的一种形式,并对其歌星进行了自我的投注,即将确立自我对象化为对歌星的狂热崇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消解了人在"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又消解了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在双重的消解和回归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雨果通过自己的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被异化以及异化的种种可鄙又可恶的行为来反异化;同时也通过对完美人性的热情歌颂和宣扬,表现人道主义的进步力量。雨果本着人道主义的基本信念去批判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他的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十分突出地反映在他强调文学的人民性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