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上市企业高管为研究对象,通过跨层设计考察高管离职的影响因素。基于201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2 084家上市企业及其高管团队特征数据、12 782名高管个人特征数据以及这些高管2011年的个人离职行为数据,分析高管个人特征差异、团队多元化特征以及高管所在企业历史绩效特征对高管个人离职行为的跨层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面特征对高管个人离职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从个体层面看,高管与其他成员的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和收入差异越大,高管随后一年的个人离职行为越明显;从跨层效应看,高管团队收入的不平等显著促进次年高管的个人离职行为,高管团队学历多样和企业历史绩效显著降低高管随后一年的离职行为。研究结果对于企业高管团队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上市公司在2003-2009年开展的非关联股权标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要素市场发展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异地并购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央企在并购要素市场落后地区企业时,双方要素市场发展差异越大,央企凭借其政治权威获得的政治寻租利益就越大,并购绩效就越高。相反,地方国企在并购要素市场落后地区企业时,目标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越低,双方要素市场发展差异越大,地方国企在并购后重建"支持之手"的政治寻租成本就越大,并购绩效就越低。但另一方面,地方国企并购要素市场更为成熟地区的企业时,双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地方国企摆脱"掠夺之手"的作用就越显著,并购绩效就越高。而民营企业在并购要素市场更为成熟地区企业时,目标方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越高,双方差异越大,要素市场扭曲带来的资源错置效应及市场摩擦就越大,导致并购绩效越低。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影响企业跨国和跨地区贸易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方言距离对企业跨省份销售行为的影响。为了有效地识别因果关系及其深层历史根源,本文利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跨区域移民信息构造了方言距离的工具变量。研究表明,方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差异是影响中国企业跨区域贸易决策的重要因素:企业所在城市与销售目的市场之间的方言距离越大,企业进入该市场的可能性越小。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地域文化差异对区域间贸易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经济遗产。  相似文献   

4.
制度、企业生产效率与中国地区间出口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一个两国三地区的垄断竞争开放模型,考察了地区出口差异形成的微观机制,重点研究了地方制度质量差异对企业生产效率和地区出口规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04年期间的4年非连续数据所做的经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地区技术水平、地理因素、劳动人口、FDI流入等变量差异后,法律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因素对地区出口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其敏感性呈上升趋势,并超过了地理和外资分布差异的敏感性。因此通过改善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有助于缓解地区出口差异,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制度理论为视角,通过对404家旅游企业高管的调研,对制度压力(规制、规范和认知)作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前因变量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制度压力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规范压力最大,认知压力次之,规制压力影响的统计结果不显著.政治关联在制度压力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规范压力和认知压力越大,越容易导致企业政治关联行为,而规制压力正相反.最后,从中国情境下企业行为的制度前因和“关系”文化以及政治关联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田丽  刘起贵 《管理评论》2008,20(11):10-16
经济发展程度和制度的差异,使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践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区域间呈现明显差异。本文依据企业融资结构基本理论,对我国上市与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资本市场和不同区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以2010—2019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区风险偏好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风险偏好对企业并购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风险偏好越高的地区,企业选择并购作为成长方式的概率越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工具变量以及双重差分模型(DID)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偏好较高地区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异地并购,所从事的并购项目风险更高;与风险偏好较低地区的企业相比,并购后取得的短期并购绩效虽无显著差异,但长期并购绩效却显著较差。最后,从影响非正式制度发挥作用的企业内外部治理因素角度进行的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风险偏好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正式制度建设较差地区的企业。本文揭示并提供了地区风险偏好影响企业并购行为的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非正式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同时丰富了文化与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中国企业难以国内跨地区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跨地区经营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市场机会和异质性资源,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战略选择。虽然庞大的国内市场为跨地区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中国企业在国内跨地区经营方面却表现较差。有鉴于此,本研究致力于揭示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面临的制度性障碍,以进一步促进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中国证券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目标市场的制度环境对企业跨地区经营战略有正向影响,目标市场和企业所在地之间的制度距离以及目标市场的市场分割程度对跨地区经营战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地区制度环境差、地区之间的制度距离大和市场分割严重是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面临的重要障碍。从影响强度来看,制度距离的负向影响最强,地理距离的负向影响次之,市场分割的负面影响最弱,制度环境的绝对影响强度处于地理距离和市场分割之间。本研究还发现上述因素对跨地区经营战略的影响强度与企业跨地区经营经验和目标市场规模有关,企业跨地区经营经验越丰富、目标市场规模越大,制度环境对跨地区经营战略的正向影响越强,制度距离和市场分割对跨地区经营战略的负向影响越弱。本研究揭示了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面临的制度性障碍,并比较了不同制度因素影响强度的大小,不仅对企业评估各地区经营环境、科学合理地制定跨地区经营战略,而且对政府进一步促进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作为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它使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为制造业企业走自主转型之路提供契机。本文在分析该制度施行过程的基础上,借助2012—2018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年度数据,利用多期倍差法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整体上通过促进市场化进程推动了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随着督察批次的增加,该制度对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影响加深,其对东部地区、大规模、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最后针对以上结论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分析框架,并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1980 ̄2005年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中各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资本—能源比率和劳动—能源比率差异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36.54%,45.67%和17.89%;(2)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作用在不断提高,是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3)此外,增长方式趋同的东部地区能源效率也存在显著收敛趋势,而中西部能源效率内部差异呈现波动性变化。以上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只有改善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扩散才能有效提高落后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