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本文利用民俗符号学原理,以口承语言民俗为参照,从海螺在藏族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中的具体体现入手,进行归纳整理,力图解读出海螺作为表现体,在藏族民俗符号系统结构中体现的多元文化信息,进而挖掘出其中蕴舍的藏民族独有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廖梦雅  薛洁 《民族论坛》2013,(5X):66-71
兵团民俗是兵团各族职工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生活文化。通过对八师石河子市133团、143团民俗生活的田野调查,从"赶巴扎"、节庆互动和语言交流三方面观察与参与观察,运用民族关系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探讨,由此折射出兵团民俗生活与民族关系和谐构建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动交融的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3.
兵团民俗是兵团各族职工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生活文化。通过对八师石河子市133团、143团民俗生活的田野调查,从"赶巴扎"、节庆互动和语言交流三方面观察与参与观察,运用民族关系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探讨,由此折射出兵团民俗生活与民族关系和谐构建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动交融的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4.
犯罪是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侵害和平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反社会行为,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对犯罪控制过分强调国家对犯罪的控制力量,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必然出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现实面前,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本文通过对民俗与犯罪的关系考察,把民俗引入犯罪控制的视野,从民俗入手,以审慎的眼光来理解乡民行为实践所构筑的意义世界,客观地探讨民俗在乡民地区所发挥的功能,进而提出:民俗作为民间力量对预防犯罪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丰富多彩,其部分民间习俗的形成受道教影响较深.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盛会,都反映出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传播的影响.论文从宗教学、民族学的学术视野,考察分析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与道教的关系,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道教色彩,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文化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乡村民俗"与"都市民俗"是以空间观念划分的民俗类型,作为彼此分离又相联系的文化范畴,在当代正经历着必然的整合过程,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更显出互动、互流、互感、互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唐代"寒食诗"所反映的当时寒食节民俗事象的钩沉,及诗人们在寒食节期间民俗心态的探寻,粗线条地勾勒出唐代寒食节的民俗生活相;从民俗史的角度为研究和认识唐代文化打开一个小窗.  相似文献   

8.
民俗志基于民俗田野调查,是民俗研究的一把利器,属于民俗研究的重要环节和结果呈现.民俗志书写不应只是一种资料汇集式的民俗记录,它应具有一定的理论追求,允许民俗学者的个性化诗性与美学书写.民俗志书写,更应贴近民俗主体的现实民俗生活,关注其民生与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俗志"是相对于"民族志"而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民族志理论走向"反思"的时代,中国民俗志理论需要拓展民俗志记录的对象、关注民俗事象的现代性存在状态、借鉴民俗学情境学派的"实践性"理念以及民族志的"反思性"理念,实践的、反思的民俗志也是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禹步史料的分析已有多种成果,但对禹步目前尚缺乏民俗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对禹步史料进行历史文献学与民俗学综合研究,可以有一些新的见解,包括禹步与大禹历史人物史料的关系、与数术民俗文献的关系以及与先秦社会史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的犯罪学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在犯罪学中有着重要的功用。民俗文化规范文化行为、模塑文化人格、调节文化生活的功能可以遏制犯罪行为;民俗文化中的语言民俗、社会民俗、心理民俗等可以激活犯罪行为;在犯罪侦查中,利用民俗文化可以揭示涉案人的身份特征、查清涉案人的地域范围、分析涉案人的作案动机、辨析涉案人的反侦查伎俩。在犯罪防控中,应强化民俗文化的非正式社会监督功能、加强文化管理以净化文化氛围、加强民俗文化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渗透在天水伏羲庙纸人灸病习俗中的巫术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术信仰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巫术文化与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巫术借助民俗广为扩大,而民俗因为有了巫术的影响,其观念更加深化和巩固。天水伏羲庙伏羲祭祀活动中的纸人灸病习俗中所使用的神树、纸人、蘸上鲜血的护身物等,无不折射出巫术的观点,是巫术的三种基本原则综合渗透的表现。然而透过表象的巫术这层面纱,看到的却是古老民俗和当今所提倡的主流思潮的契合——生物协同观、心理疗法以及早期的医药观念。  相似文献   

13.
戏剧体裁来源于民间文艺,题材多来源民间文学,同时戏剧也属于市民文学(通俗文学)。本文从民俗学角度看元代四大悲剧,认为其作者是受民俗心理的支配来构建戏剧冲突,反映了普遍的民俗信仰、突显出戏剧的主题,并表现出了时代的民俗心理特点,突显出戏剧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时代背景、地名、民俗、语言等四个方面考证出《木兰诗》是蒙古族古代民歌。  相似文献   

15.
郑献甫是清代著名的壮族诗人、学者,在岭峤壮族古典诗人中,是卓然独立的大家。其纪游诗内容多样,包罗丰富,大致可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之维、民俗之维、历史之维、时政之维,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四重文化内涵,即抒写行者无疆,揭橥风物民俗,寻求古今会通,传载末世心史。郑献甫的行走人生标举了封建时代文人独具特色的人生范式,给予我们较为丰富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中的额勒苏台嘎查察哈尔蒙古人的研究,力图反映镶黄旗与其他生态地域的蒙古族牧民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存状态.文章又从额勒苏台嘎查牧民人口、村落、牧业生活、风俗习惯、生产收支变迁等视角来阐述当下牧区牧民生活现状,并对保护牧民生态环境和生态民俗等方面的政策与现行探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回族语言和波斯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回族目前普遍使用汉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使用一些波斯语词汇。我们从研究回族先民语言到现代回族汉语代演变历程,来探讨回族语言和波斯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民族社会学连载之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文字是各族群传统文化的载体 ,也是民众日常交往的工具 ,从而一定程度上成为族群的象征和标志 ,其使用情况可以反映族群之间的关系。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家的语言政策、我国各族群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其所体现的族群关系状况 ,并结合学校教学语言的使用 ,讨论了少数族群教育的模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语言濒危原因探析--兼论语言转用的多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大量语言濒危现象为例证 ,对引起语言濒危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为产生语言濒危乃至消失的原因有两类 ,其中由于主动的语言转用造成的本族语消失是产生当代语言濒危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影响语言转用的人口比例、文化基础、经济优势等多种基本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这些社会因素互相交织在一起 ,对语言的使用发生综合的影响 ,最终由取得优势的因素决定语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