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53年10月美韩同盟建立至今,两国关系起伏不断,曲折发展。2008年李明博上台后,美韩关系进入"修复"期,2010年3月的"天安号事件"和11月的延坪岛炮击事件为两国关系注入了"固化剂"。美韩同盟的强化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中国崛起的宏观背景,也与美韩两国出于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密切相关,突发事件成为美韩同盟强化的直接动因。美韩同盟关系的新发展对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如何应对当前的被动局面,有效化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事关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局,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一直都是美国拓展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撑。自奥巴马政府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及特朗普推行"印太战略"以来,美国尤为强调同盟的重要性,将同盟视为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工具"。但是,美国的盟友们并没有设立和美国相同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因美国盟友间战略目标的差异,美国与同盟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本文以美韩同盟为案例,探讨在中美权力变迁的背景下,美国的同盟关系如何变化,美国的同盟管理面临着何种困难。本文运用了非对称同盟关系的分析框架,以评估大国和小国结盟时不同的收益和成本计算,论述了权力变迁时期衰退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将如何影响其同盟关系。案例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崛起且美国加强与中国的竞争,美国结盟的成本变小,而结盟带给美国的收益则增加了;韩国在与美国结盟的过程中收益变小,成本变大;美韩同盟面临着"大国担心被抛弃—小国担心被牵连"的困境。值得强调的是,美韩同盟关系的变化是权力变迁时期的结构变化所致,且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很可能普遍存在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4.
美韩同盟对于保卫韩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70年代的美韩同盟却麻烦不断,撤军问题、人权问题及"韩国门丑闻"成为损害同盟关系的三大问题.虽然韩国"自主国防"的实施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其独立性增强,在同盟中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韩国并没有彻底摆脱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美国仍然占据同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黄凤志  刘勃然 《国际论坛》2013,(2):28-34,80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从冷战结束之初同时弱化,发展为世纪之交"一强一弱"(美日同盟强、美韩同盟弱),而经过韩国李明博政府和日本鸠山内阁时期强弱态势的短暂逆转,自2010年中开始,两同盟出现冷战后的首次同步强化态势。地区冲突爆发是两同盟同步强化的直接诱因,美日韩三国安全政策趋向统一是决定性动力,日韩两国的国内政治形势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两同盟同步强化,加剧了朝鲜半岛的战争危机、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紧张和军备竞赛危险。  相似文献   

7.
美韩同盟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的结束以及共同敌人的消失,曾使传统的美韩同盟关系遭受到一次巨大的冲击。但是两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达成了新的共识,使得美韩同盟关系得以维持下来,而且在两国政府的战略“规划”中得到了长期确立。  相似文献   

8.
澳美同盟、美韩同盟是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谋求良好、稳定的周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澳美、美韩同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澳美、美韩同盟的性质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故而美国对二者的联盟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不同程度的权力强制造成澳韩两国在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中的地位差异;制度约束及权威引导不同则造成了二者功能上的差异;利益协调方式的不同导致二者的战略目标及冷战色彩不同。澳美、美韩同盟不仅面临“被抛弃”和“受牵连”的传统联盟困境,还陷入了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的联盟新困境。对此,中国应充分运用澳韩间的联盟差异和澳韩面临的联盟困境,遵循“两双”总思路,区分海陆侧重点,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坚持“一带一路”大方向,关注南北支线新发展,重点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加强与澳韩两国间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从而影响其联盟内的“牵连”与“抛弃”认知,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9.
试析冷战后美韩同盟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韩同盟关系是研究东北亚战略格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析变量。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冷战结束后美韩同盟关系在结构上所发生的变化 ,对这种变化的状态、动力以及限度进行系统的分析 ,以求对冷战后美韩同盟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章同时指出 ,这种变化必将对未来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势产生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论证 ,则是摆在研究者面前一个至为迫切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美韩两国结成的军事同盟是美国介入亚太安全事务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韩国对外战略的主要支柱。当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环境的变化,美韩同盟的性质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箫轲 《国际论坛》2013,(4):68-73,81
美国与中国是韩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两个主要对象,美国在推动韩国经济起飞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则是韩国目前最大的贸易对象和顺差来源国。比较两组经济关系可以发现,政治规定性的不同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中的级差决定了美韩经济关系与中韩经济关系的结构性不同,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则显示了中美比较优势的不同和竞争力的差距。随着美韩FTA的生效,美韩经济关系不仅更加密切,双边同盟更能从战略意义上得到强化,中国对此需要做出积极反应。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基金会,经过100多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美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是美国的独特现象;指出在国内关于美国基金会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的专著和文章关注美国基金会的历史起源、发展概况、功能作用及与中国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程群  何奇松 《国际论坛》2012,(5):66-73,81
美国高度依赖网络空间。为防止潜在对手对美国发起网络攻击,美国实施网络威慑战略。为实现此目标,美国高调宣布实施网络威慑战略,研发先进网络武器,以实现拒止威慑和惩罚威慑,同时构建完善的网络威慑战略体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困境与挑战,威慑战略成效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4.
新闻在美国的国家治理中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理念。在“新闻无处不在”的美国,“新闻参与”使政治权力呈现出竞争式而非等级式的“治理”特质。本文对美国政府“新闻治国”的构成及成因作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进行剖析,从一个侧面窥测美国在冷战后的对华政策。东南亚处于亚太矛盾的聚合点,对中美两国而言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中可以看出,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虽然时有变化,但有较强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的行动领域。美国作为网络空间中最为重量级的国家,其网络空间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撰写于美国总统换届之际,对奥巴马政府的网络空间战略进行了梳理和特点分析,对新一届政府网络空间上的政策倾向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最后分析了中美网络空间关系的进展和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元危机论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开始了由盛而衰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美国人特有的消费习惯--"超前消费"、美国连年增加的"双赤字"、石油价格的上涨、欧元与美元的竞争等,都使得美元的地位不断受到削弱.人们有理由相信美元时代的终结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主权论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的历史条件下出台的。它是为了美国的一家利益而挑战国家主权的一种反全球化思潮,是一种自私和霸权的行为。新主权论对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都是有害的,也不利于全球化进程。新主权论所体现出来的单边主义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对美国有利的结果,但最终会使美国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