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据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大致如下:“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于文。”在有关姓氏制度的文献记载中,郑樵的《氏族略序》可谓记载比较详备,可信程度亦较高。联系春秋战国时代有关的其它历史文献来看,姓氏制度其实就是西周春秋时  相似文献   

2.
姓氏谈     
中国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家族是以婚姻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我国古代社会,姓与氏最初是分开的.《通志·氏族序略》”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践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成功的文学巨著,《史记》的细节描写无疑是成功的。它或具有暗合作者史识、为人物事件作伏笔、寄寓作者褒贬之义的论断性;或具有隐含作者身世之慨、文化复仇、人格补偿的抒情性;或具有特征突出的奇异性和"笔补造化"的想象性,极大的丰富了《史记》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4.
秦及汉初官文书中以“族某氏”表述吏民的氏,说明不晚于战国晚期秦庶民已经较普遍拥有氏。西汉中期以后,《史记》、西北汉简则广泛使用“姓某氏”,甚至成为官文书的固定格式。私名前的称呼在汉初之前应被视为氏,而非姓或后人惯称的姓氏。姓在汉代官文书中的使用可能是改从周道并修订律令导致的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根——释“帝”字的形义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说“黄帝子孙”,“龙的传人”,表示大家都是一个祖先的骨肉同胞。司马迁《史记》的首篇《五帝本纪》就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华夏族从历史上寻根,都会寻到高祖黄帝,黄帝在传说中既是创世神,又是宗祖神。巫师、巫术以玉为灵物,皇、黄相通,所以又有“玉皇大帝”的名目。总  相似文献   

6.
《史记》表现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心理状态,不过"发愤著书"不是司马迁的创作宗旨。创作主旨应该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司马迁把个人的不平和愤懑宣泄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上,述往事,思来者。他身陷刑狱而交游莫救,从而认清对人世的真相,并从经济的角度审视社会的发展,在忍辱痛苦中反思生死之理,他蒙冤却有口难辩,进而究天人之际,升华了《史记》主题,彰显了《史记》的写作主旨。  相似文献   

7.
《史记》作为我国史学和史传文学的一部巨著,其叙事之入神,人物形象之生动,是有口皆碑的,“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史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它在叙述时能注意视点的变换,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历史事件;在处理人物关系时,能准确把握称谓视点,刻划历史人物的性格,表现作者的感情,有很大关系。“视点,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所处的位置,立足点,出发点。”由于事物是丰富的、多层次的,世界是纷繁的、多角度的,所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5,(5):117-118
<正>一、韩英社交称谓语的差异1.姓名称谓。韩语姓名称谓语采用"姓+名+接尾词、姓+接尾词、名+接尾词"的形式,姓名、姓、名是被称谓的主体,接尾词"■""■""■""■""■"等表示关系亲疏、地位尊卑。英语社交称谓中的姓名称谓有"教名+姓"或"教名+中间名+姓"两种形式。由此可见:韩英称谓语姓名称谓的组合形式不同,韩语"姓前名后",而英语"名前姓后";韩语需要使用接尾词而英语名字往往和宗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史识体现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撰述宗旨上。《史记》的记述以人物为中心,创立了新的成熟体裁,记载了众多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人物,这是历史编纂思想的一次升华。探讨司马迁的历史见识和《史记》历史编纂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历史编纂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说“黄帝子孙”。“龙的传人”,表示大家都是一个祖先的骨肉同胞。司马迁《史记》的首篇《五帝本纪》就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项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华夏族从历史上寻根,都会寻到高祖黄帝,黄帝在传说中既是创世神,又是宗祖神。巫师、巫术以玉为灵物,皇、黄相通,所以又有“玉皇大帝”的名目。总而言之,黄帝是中国土特产的上帝。  相似文献   

11.
姓名是一个代码,是人在社会上的一种称谓。但是由于其使用者的原因,某些姓名已经不再仅仅是某些人的代称了,而是成为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普通词。这类词的来源很广泛,如:源自著名的文学作品;源自《圣经》中的人物;源自发明人;源自历史人物或源自神话、传说与童话。懂得姓名的引申意义对于扩大词汇量,了解西方文化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名作为称呼语,与社会背景、时代风貌、日常生活等因素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处在宗族谱系中的人名,由于宗族仪轨的约束,同时还带有某种宗族文化的色彩。本文从陕西省《米脂县万丰里高氏族谱》中的人名入手,对此族谱中人名的变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做出分析,并指出宗族中各代子孙按照族谱所定"起字"取名的情况正在消亡,族中人名典型地反映出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喀喇沁地区蒙古语自然村地名按词义分类,可包括自然地理式、氏族人名式、职业分工式、聚落计户式等4种类型。自然地理式村名显示喀喇沁人以山地聚落为主;氏族人名式村名显示喀喇沁部由众多氏族融合而成;职业分工式村名显示喀喇沁地区曾经有过发达的畜牧业和狩猎、山林经营传统,农业及其他职业也逐步得到发展;计户式村名显示,喀喇沁地区初期的蒙古村落以3、5、7、8户为主,规模很小。同名自然村名前加特定限定词,是自然村的横向扩展形式;以驻地核心村命名自然村上一级行政单位,是农村管理网络的纵向扩展形式。喀喇沁地区蒙古语地名的汉化有音译、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意译、意译、两名并行、改名等不同过程。地名演化是语言演变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常州地名语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是一种文化。常州地名记录着杰出的历史人物,流传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表现着某些民俗史实,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反映出常州的历史文化特征,透析出常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地名也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英汉人名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姓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隐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和阶级状况的信息。采用对比法对英汉姓名的构成、来源以及命名方式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英汉姓名差异所体现的文化差异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屈原应该名原字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载"屈原者,名平"。此后,不少《楚辞》大家都将它与"正则"、"灵均"的解释相对应,致使屈原名平字原的说法相沿已久。笔者从十条主要材料的梳理入手,疑"屈原者,名平"中的"名"为"字"之误,屈原就叫屈原,平应该是他的字。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笔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情境和文化意蕴,其中几个笔名与《周易》有着深刻的联系。鲁迅巧妙地化用《周易》的卦名作为自己的笔名,这些笔名不仅与署此笔名的文章内容密切相关,暗示着鲁迅的立场和态度,而且传达着鲁迅对《周易》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古人以字相呼本有尊敬之意,然而这种风气在宋代却有了显著的变化,以两宋为分水岭,北宋与古无异,南宋却作为尊长避讳的一种而不可轻易触及了。  相似文献   

19.
姓氏读音和写法中存在着若干问题.读音方面主要包括:一字多姓,古今音不同,工具书、姓氏主人、老百姓三者之间出现矛盾,各工具书注音不同,同一本字典的姓氏注音体例不一致等.写法方面主要包括:某些姓氏的繁简体、正异体等是不同的姓氏,由于某种原因而改变姓氏的写法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姓氏规范应注意习惯性、同一性、简易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的部分校舍被称为“嘉庚建筑”。嘉庚建筑不但外形美观,内在和谐,且每栋建筑被冠以独特的名字。其命名有的源于经典著作,有的出自典故,有的则与历史人物有关,且都非常典雅,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其命名有四个特点:(1)源出广泛,用典精准,寓意深刻;(2)与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形成十分巧妙的结合;(3)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让大楼亦成为育人的“大师”;(4)善用人名激励后人,善用地名以慰乡情。其命名借文化之力,彰显了陈嘉庚先生“在文化环境中育人”的教育理念。嘉庚建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