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际公关》2013,(6):74-75
敦煌壁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随着环境的破坏,此时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敦煌文化正处在消亡的边缘。为了更好地传承华夏文明,保护敦煌文化生态,2013年,IBC公益计划重点关注“敦煌文化生态保护”,将敦煌作为“创意美丽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2.
SHMJ: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接触到"岩彩"绘画? 梁健:一直以来我都在画"水墨",记得在天津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临摹"敦煌壁画"的课程,2008年我就和几个同学来到敦煌考察了半个月时间,当在现场观看"敦煌壁画"的一刹那我就被彻底打动了。以前接触"敦煌壁画"是在画册、媒体、文艺作品中,当真正融入到现场去感受它特别震撼。  相似文献   

3.
"互动教学"冲击了传统教学中单向的知识传递关系,强调教师学生互动双向交流。敦煌壁画作为我国最富有艺术价值及文化底蕴的壁画群,是高校壁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当前敦煌壁画教学存在着重传授历史典故而轻对绘画技巧分析的格局。这一方面是由于敦煌壁画本身的绘画特点所致,另一方面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关系密切。文章先后阐述了"互动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高校敦煌壁画教学运用"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敦煌壁画的绘画价值及"互动教学"理论下的高校敦煌壁画教学策略四方面,旨在为敦煌壁画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敦煌壁画中反映骑射文化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敦煌壁画中的骑射文化是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是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相互友好交流、交往的历史见证,是不同时期骑射文化的聚合,同时也反映了河西走廊古代民族的发展里程。  相似文献   

5.
敦煌壁画、汉代五雕、荆楚辞赋、陕北剪纸、京剧艺术等,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为了秉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作者在绘画创作中,浓墨描绘“藏原风情”、淋漓表现“楚骚辞意”、真实再现“京剧风彩”,并从中归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6.
敦煌石窟历史悠久,其壁画保存了自北朝至宋元时期大量的服饰图像和资料。因敦煌壁画保存相对完整,成为研究唐代服饰美学的重要资料。以唐代的敦煌壁画作为主要研究材料,从服饰的色彩和形式等方面探析敦煌壁画艺术中唐代服饰美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敦煌男性壁画乐舞的渊源及流变,从历史学、宗教学、舞蹈身体语言学等角度尝试探讨敦煌壁画男性乐舞"静态"的舞蹈资源构成及其"动态"的舞台呈现,以期为中国古典舞教学、创作、表演和批评提供具体的参照和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成都大圣慈寺曾是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寺院之一。本根据有关史料,对当时成都大圣慈寺壁画的规模,宗教意韵,艺术风格及其作多为第一流的画师作了论述,指出成都大圣慈寺壁画不仅精美绝伦,数量繁多,而且对我国佛教化的普及和敦煌绘画以及巴蜀大地化均有关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顾毓琇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华裔科学家,他曾在《中国的文艺复兴》(1948)中提出,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相冲突,但也许更好的理解是把之作为“文艺复兴”的前驱,看到二者前后承继、缺一不可的紧密联系。顾毓琇的这一观点既不同于胡适、蔡元培等人直接把“五四”看作“中国文艺复兴”的观点,也不同于李长之强调“中国文艺复兴”与“五四”之间存在着断裂转向的看法,而为当今学界提供了一种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艺复兴”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14,(2)
正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  相似文献   

11.
敦煌石窟艺术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其设计之合理性功不可没.借鉴与汲取其设计精华,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敦煌壁画艺术为中心,从宗教、美学、设计等角度出发,对壁画与建筑的关系作一深层分析,将会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一种启示,从而引发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2.
胡适有"中国文艺复兴之父"之称.他是明确把中国新文化运动比附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人,并参照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变革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中国新文化运动,进而在人的觉醒,文化的复兴与创造等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之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佚名 《21世纪》2010,(11):38-40
敦煌研究院早前的调查结果称,敦煌莫高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有2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最新的统计显示,在莫高窟目前存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中,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病害  相似文献   

14.
从"莫高窟"的壁画形象中人们发现,"敦煌音乐"之所以能够在古时流传上千年,与其自身不断发展及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舞剧《丝路花雨》的成功亦是基于传承与发展之上的。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如何将"敦煌音乐"文化弘扬及发展,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课题。通过对莫高窟壁画中伎乐形象的描述,以及以《丝路花雨》为代表的现代"敦煌艺术"文化所编创的舞台作品的分析,剖析古代与现代"敦煌音乐"文化的特点,并提出将来"敦煌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路,以期引发关于"敦煌音乐"文化乃至"敦煌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一位新旧交替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9世纪著名文化史家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充分肯定了但丁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德国文艺复兴运动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不同,它培养出德国式“文艺复兴精神”,并发展了基督教人文主义。在德国式“文艺复兴精神”的启蒙下,宗教改革有了精神基础;在基督教人文主义的蓬勃发展中,宗教改革铸就了雏形。因此,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本文对德国式“文艺复兴精神”与德国基督教人文主义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胡适“五四文艺复兴”说发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五四文艺复兴”说发微洪峻峰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人们在不同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对它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说。现在,我们大都把新文化运动叫做启蒙运动,然而在五四时期,胡适则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的“五四文艺复兴”说在当...  相似文献   

18.
敦煌壁画中的狩猎图像资料十分丰富,跨越的时间界限较长,为研究狩猎图像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绝佳材料。通过对史前岩画、先秦青铜器、汉画像砖中类似图像的考察,可知敦煌狩猎图像表现出鲜明的世俗特征,并与佛教思想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复兴时代,耶稣·基督形象发展史中开始出现“耶稣为何被天主抛弃”的追问。此追问缘于对人性的关注,即“文艺”赖以“复兴”的原点与基础。然而,意在关注人、人性的文艺复兴,却在对人本的追求中逐渐远离了“文艺”赖以“复兴”的基础与起点。由此,某种意义上说,文艺复兴是悖论性的。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前西欧至少出现两次较大规模的文化“复兴”热潮,一次发生在9、10世纪,是封建帝王倡导的“自上而下”的文化“复兴”;一次发生在12、13世纪,是以市民阶层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文化”复兴”。本文介绍这两次“复兴”的情况,分析了两次“复兴”的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这两次文化“复兴”与文艺复兴之间存在显著的脉络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