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以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为视角,在对凉山彝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法治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断裂,是导致目前凉山彝族地区民族法治建设困难重重的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只有对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进行整合,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是解决凉山彝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法治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凉山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凉山彝族习惯法与传统伦理道德的结合,深入彝族社会,其公开性、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广泛的约束作用。凉山彝族家支浓厚的民族道德色彩、注重家支以及家庭内部和睦,在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自古就有尚武之风。本文论述了彝族尚武之风在彝族经典文献、家支械斗、习惯法、传统习俗等方面的表现。并从自然、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凉山彝族尚武之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彝族习惯法在凉山非诉讼纠纷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定纷止争作用,本文探讨了彝族习惯法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等积极作用;也分析了其挤占现代法的治理空间,使得恶俗纠纷难以有效治理等消极作用。进而提出了加强"德古"培训、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构建凉山彝族习惯法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从古至今活跃着被称作"德古"的特殊职业群体。德古运用习惯法和判例解决凉山彝族地区大量的民事纠纷。他们为凉山地区化解社会矛盾、维系社会和谐和稳定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解析彝族德古的特征、彝族德古现当代的状况入手,研究德古在民间调解中的地位和作用。德古是维护彝区社会稳定、促进彝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本土资源,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整合是彝区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由于地理、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族文化具有较多的传统特色和明显的地域色彩。出于相同的原因,凉山和凉山彝族对外界具有相当的神秘感,世界上对凉山和凉山彝族的认识和了解较少,直到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民事习惯法的民法适用现状呈现出腹心地区依然适用习惯法;过渡区优先适用习惯法;边缘区习惯法与国家法博弈和竞争的三种样态。前两种样态我们可以称之为错位,最后一种可以称之为断裂。这种错位和断裂的原因主要在于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因此,文章通过对这些样态和原因的深入分析,以期为找到一条适合于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的“路径”提供参照和依据,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国家统一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整合的必要性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在凉山相互断裂的情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法律多元的格局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关系,以实现法治资源的整合,推进凉山的民族法治进程,一直是困绕着我们的一个难题.通过长期的研究与阶段性的实践,我们认为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进行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和必然的,整合的途径主要包括立法和执法途径.  相似文献   

9.
凉山州昭觉县位于凉山彝族文化腹心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彝族服饰传统文化兼具有彝族三大方言区特色。该县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资源发展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已经给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实际调研中,同时也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进一步实现彝族服饰产业化发展计划,特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略论凉山彝族民间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奴隶制下的凉山彝族社会,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和司法行政机关,人们之间发生的纠纷主要靠社会中德高望重的德古、苏易按照习惯法进行调解。这种民调解方式在凉山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因为它源于奴隶社会,也存在消极的因素,我们应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积极引导,使其和国家法律、法规相融合,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凉山服务。  相似文献   

11.
彝族哲学思想存在于彝族语言文学、风俗习惯等各种文化现象之中。在有关支格阿鲁文献、口头流传等文化里蕴藏着古代彝族宇宙自然的和人类自我的许多哲学思想,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星堆文化距今5000到3000年,学术界对三星堆文化的族源属性考证众说纷纭。由于时间的久远,文化的变迁,以当下文化形态和思维模式,对三星堆文化进行一脉相承的族源文化研究已不现实。彝族的宗教和神话形成时间较早,对彝族传统文化元素的保留相对完整,变异性最小,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与彝族宗教和神话中的文化元素有许多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德古"属于一种社会分层,是彝族社会的民族精英,他们不经过选举或任命产生的,而是由其本人的办事能力和威信自然产生的。他们是彝族民间社会主要的纠纷解决人,是彝族民间秩序的维护者。彝族重视家支内部的团结、追求和谐的传统文化是"德古"能调解纠纷决定因素;"德古"是彝族民间自发生长的乡土权威人士,也是调解纠纷的媒介和见证者。了解"德古",对于促进彝族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易学思想和体系的演进与中国整个社会的演进是同步的。从伏羲画卦开始,它大致经历了上古《三易》和《周易》两个阶段,而上古易卦的演进,正是我国古代婚姻制度初步形成和完备的关键时期,上古易学思想对婚姻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根据上古《三坟易》和古代神话传说,该文认为上古易卦思想的演进,对我国古代先民由"氏族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转变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凉山彝族诗歌中的女性创作相较其整体而言受关注较少,女性话语呈现出某种被遮蔽的状态,但纵览大凉山彝族的女性诗歌创作,仍能整理出相对重要的三条发展脉络:一是传统女性意象的族裔复归,即“彝女意象群”的书写;二是具有反叛意味的彝族女性意象创造,即强调个体性和解放性的女性话语表达;三是以情感与身体为主题,独属于彝族女性的私密体验表达以及相关的性别观书写。这三方面构成了大凉山彝族诗歌女性话语中的主要部分,为今后彝族女性诗歌如何在愈发多元的社会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浅谈凉山彝文古籍的修复与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彝文古籍是深入了解彝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凉山彝文古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从而探讨彝文古籍的修复与整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彝族纠纷解决是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对丰富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理论、保护彝族法文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定纷止争、构建彝族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彝族禁忌的起源及演变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彝族禁忌是在彝族先民巫术观的支配下产生的 ,源于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彝族原始社会的禁忌具有神秘性、全民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古代社会彝族传统禁忌向着神圣化和世俗化两个方向分化 ,近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 ,彝族传统禁忌逐渐松弛乃至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