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的作用 ,有效地防止浪费、贪污、腐败 ,了解和摆正会计机构与监督职能、会计监督与法人治理、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会计监督与会计委派制、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期,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虚盈实亏,资产流失.从财务监督方面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财务监督不力,《会计法》得不到有效实施等.因此,实行财务主管上级委派制就成为一种必然,财务主管上级委派制的核心是财务监督权与厂长经理经营权的分权制衡,确保财务人员履行财务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改革中,高校创收能力日益提高,已经由纯事业性向半事业性、半经营性转化.财务管理却有些滞后,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是因财务监督弱化所致.因此探讨财务监督的重点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是目前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以<沧浪之水>为分析蓝本,认为"官场化"权力的日常运作酝酿了腐败.所谓"官场"乃权力运作的核心场域,是以权力运作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关系丛"--结构,"官场"还建构着人们的生存态度,并且作为结构的"官场"与其建构的生存态度的互动使"官场"能够不断地实现再生产.腐败的可怕在于"官场化"的逻辑和生存态度向社会各领域的弥散,公权力系统中的腐败向私人领域侵入,导致的将是公权力系统和私人生活的双重腐败,腐败在一种日常生活式的场景中不断地被再生产和强化.私人生活与公权力领域的双向恶性互动、建构形成了腐败的动力学机制,并且导致了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去道德化了.法律如何建构公正的体制以及控制和对待权力的日常运作,将关系到反腐败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腐败发生机制分析和反腐败的路径探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文献缺乏对腐败和反腐败的多重并发条件的有力解释.在PEST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实际,使用fs/QCA对31省份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组态问题,需要多重并发条件影响作用;三种类型构成了地区高腐败程度的驱动路径,即"政府—市场平衡型""官员掠夺型"和"市场—社会平衡型";三种类型构成地区低腐败程度的驱动路径为"政府—社会协同型""政府主导型"和"政府—官员强化型";腐败治理需要"官场+市场+社会"多主体共同承担,并且不同地区的腐败治理路径具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腐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敏感的社会问题,消除腐败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腐败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大,以致老百姓常常是"谈腐色变",本文拟在分析腐败形成的基础上,以"三个代表"为指引,从不同角度对腐败问题作一探讨,试图为解决目前腐败问题作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论腐败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从多角度、多视野来认识腐败产生的动因,通过对"腐败成本"深入的探讨,对腐败成本和腐败利润作了分析、揭示和总结,从利益比较中对我国腐败成因提出了新见解.针对目前我国腐败高发多发现象,文章指出,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反腐败利益机制,提高腐败成本,完善党纪国法,加大惩处力度,真正实现反腐败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腐败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自从剩余财产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关于腐败及其治理,各国政府和广大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与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运用社会网络理论,通过分析"腐败网络"的类型特征和形成机理,探求腐败的内在根源和构成要素,提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腐败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一个由"某种状态"到"某一特定行为"的转变.这种转变与人们对政治和道德关系的认识紧密相连.在政治与道德相融合下,腐败多指国家、政治或个人道德所处的某种状态;政治与道德初次分离后,腐败是尘世政治生活不可避免的状态,且无根治良方;在政治与道德再次融合下,腐败内涵复归为政治生活或个人生活的某种状态,并被打上了世俗政权与教会政权矛盾冲突的印记;民族国家兴起后,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催化下,政治与道德再次分离,腐败开始指向某种特定行为.至此,腐败概念的内涵实现了由传统认知向现代认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秘书腐败是国家机器上的"锈斑",危害极大.转型期我国秘书文化的欠健康状态,是秘书腐败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是转型期,我国的秘书文化带有浓重的"官本位文化"积垢,人文精神被削弱,而陈旧的秘书观尚未改变.遏制秘书腐败的根本途径是构筑先进的秘书职业文化,实现秘书工作职业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海峡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合作进入了实质阶段,但是海峡两岸的金融法律制度仍未与之相配套,其中金融监管体制的差异成为了海峡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的最主要法律壁垒。海峡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应借鉴欧盟金融服务法推行相互承认原则的成功经验,确定海峡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的原则,进而整合海峡两岸金融法律制度,以消除金融监管合作中的法律壁垒。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划分日益模糊,这些都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构建高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我国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遵循效率性、协调性、独立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探求我国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从而保证我国金融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期金融监管之反思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在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后纷纷强化金融监管,通过变革寻求出路。美国大力进行金融改革,通过整合与优化监管体制、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实施全面监管等措施力图摆脱危机。这些措施体现了美国当局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也显示了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基本发展趋势。中国应以人为鉴未雨绸缪,及时反思和检讨传统监管理念并对其进行更新和重塑,在金融监管体制上强化协调与配合,在金融监管方法上侧重金融活动和金融监管的实际效果,在监管范围上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和全参与者的覆盖,以实现金融安全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金融监管模式法律定位是指在法律上对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作出的明确界定和权力安排,它遵循与经营模式相适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先进性的原则。我国立法应针对当前多元、分业监管模式在法律定位上的不足,建立和完善对金融监管权力制约的有效机制和实质性的协调机制,对混业经营监管权力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抑制经济过热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金融监管中几个方面的问题: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监管建设的路径选择和金融监管的边界.从中发现我国金融监管的市场经济导向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与监管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同课题。但从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 ,金融监管还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面对加入WTO、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形势 ,要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 ,增强管理风险的能力 ,就必须从完善金融监管的基础和监管创新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显示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为防范金融危机,减少其对经济的冲击,必须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完善的、系统的、可操作性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监管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朝功能性金融监管方向发展,建立主监管制度以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并就监管当局的具体监管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上反思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表现为:鼓吹金融自由化,拒斥政府管制所导致的金融监管理念的偏差;错把放松管制等同于放弃监管的金融监管权力的虚置;现有监管制度的内在缺陷导致信贷市场法律规制的失败;货币政策的失误给危机的爆发以可乘之机。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金融自由、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使金融监管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从法律上防止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经营者行为模式、金融监管体制和国际金融监管的比较,指出有效防范危机与激励公平竞争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实现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的"匹配"。并在透视中国现实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当前"分业监管"的必要性,明确提出通过确立中国金融监管目标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定位,奠定基础逐步实现中国一体化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对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平台,在金融全球化中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来保证中国金融监管调整的前瞻性,监管功能有效性和向统一监管过渡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