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宋诗》所栽南宋郊庙歌辞是目前最为完备的辑录,但其对歌辞作者所考甚少。《永乐大典》本《南宋馆阁录》及《中兴礼书》中遗存大量资料。据之,350首歌辞可新考其作者。其中30位作者已见《全宋诗》,13位作者《全宋诗》未载其人。  相似文献   

2.
唐诗人李远,新旧《唐书》无传,其事迹载于元辛文房《后才子传》卷七。录其履历如下:远字求古,大和五年杜涉持进士及第.蜀人也….早历下邑,调名卓然.宣宗时,宰相令狐进泰,拟运杭州刺史….至,果有治声….后历忠、建、江三州刺史,必终御史中丞.《全唐诗》卷五一九所系小传记载甚略,即概括《唐才子传》而成:李远,字求(一件承)古.蜀人,第六和进士.历忠、建、江三州刺史,终御史中丞.集一卷,谓其字一作承古,误.《全唐文》卷七六五所系小传则更略:会昌九年官尚书司门负外郎.今人梁超然有《(庸才子传·李远传)笺证}…  相似文献   

3.
《全宋诗》著录作者九千余人,然因书成众手,于作者列目有“误置”的情况。通过以《全宋诗》本证《全宋诗》,辅以相关文献的比勘,可总结出其中有误引原始文献、一人误分为二人、本无此人而误列、诗作归属可考而标为无名氏等类型。从引证文献角度,可分5类23则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作者读《全宋诗》系列札记之一,对《全宋诗》误收、失收、重出等疏夫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中州集》由魏道明编辑、商衡手抄的《国朝百家诗略》与其所"记忆前辈及交游诸人之诗"两部分组成,这是造成《中州集》前后体例不一的关键性原因。《中州集》不仅是集金代诗人诗作之大成的一部诗歌总集,而且具有明显的编年性质,为后人研究金代诗歌提供了最重要的文献依据。《中州集》每人一篇的作者小传,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学史料学价值:一是众多小传中的传主事迹可补《金史》之阙;二是小传载录了数以十计诗人的各类书目,而成为了《金代艺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小传中以例举或评曰的形式,收录了"正集"之外的82人的207首"集外诗"。《中州集》"诗传合一"的编辑体例,"以诗传史"的编辑思想,"以年为序"的编辑方法,对后世诗选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学学报》于1934年创刊,一迈步,就起点颇高,气势不凡。"冀为学术之渊薮,文化之邓林",表达了欲重振河南文化之雄伟梦想。河南大学1934年出版的三期学报,根据办刊方针,邀约了许多国内一流作者撰稿,文章新意迭出,质量出众。《河南大学学报》创刊时期的领导、编辑和作者的雄伟梦想、凌云壮志及视质量为生命的观点和行动,对今天办好大学学报仍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据记时更为准确的《明实录》和当事人文集等相关文献,可以确证建文二年、天顺元年、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登科录》所载个别读卷官籍地、勋号、散阶之误;把殿试结束后新晋之勋号、散阶载为读卷时就已拥有,当是主要致误之由。依据《会试录》及时人所载当事人的墓志铭,可以确证《进士登科录》所载个别进士的中式年龄之误。其中正统时期1处,景泰时期2处,成化时期3处。进士瞒报中式年龄,当是致误之由。其他方面也存在疏讹,刊刻疏忽和进士误报上三代直系亲属履历当是主要致误之由。  相似文献   

8.
《丙寅皇华集》收录了天启五年(1625年)出使朝鲜的明使姜曰广、王梦尹的诗词作品以及朝鲜远接使、馆伴使的唱和之作.通过对《丙寅皇华集》作者、内容、版本、史料价值、文学价值的全面研究,纠正了学界的一些误解,为进一步研究《丙寅皇华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作者读《全宋诗》系列札记《读〈全宋诗〉识小》的续篇 ,对 72巨帙的疏失又提出了 10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宋诗》由于卷帙浩繁,规模宏大,编辑过程中存在一些诸如误收、重收或漏收等疏误。对此,学界虽已尽了很大的努力,在辑侠补正方面积累了比较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未解决。笔者在翻检《全宋诗》的过程中即发现了十余首金元明诗被误收入《全宋诗》之中,而补正《全宋诗》之文章尚未注意到,故特以拈出,以期对《全宋诗》将来的修订,能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读《全宋诗》识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作者读《全宋诗》系列札记的又一篇,对上书的误收、失收、重出、自违体例等失误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字润之(一作润芝),早年他撰写文章时,"泽东"、"润之"常缀作笔名,如《湘江评论》上的多篇文章就以"泽东"为笔名。"二十八画生"(因繁体"毛泽东"三字共二十八画)是毛泽东最有特色的笔名。1915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写《征友启事》首先署用,与纵宇一郎(即罗章龙)互酬诗作及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皆署此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作者读《全宋诗》系列札记的又一篇,以补为主,以订为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钱钟书先生未刊稿〈宋诗纪事补正〉摘抄》一文为例,通过分析其对《全宋诗》所作的有关补正,认为《宋诗纪事补正》一书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评价钱钟书先生在宋代诗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宋诗》的修订和完善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诗歌押韵和音韵学的角度,对《全宋诗》中四川籍诗人作品的韵字进行校勘,我们可以发现《全宋诗》中四川籍诗人诗作有二十四处讹误。错误原因在于择本不善致讹、编者误抄。  相似文献   

16.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散文大家,为“桐城派”的开山祖师。关于方苞的科名出身,清代的有关文献多谓其为康熙年间“进士”。如清·钱仪吉《碑传集》卷二五雷《方望溪先生苞行状》云;己卯(康熙三十八年)举乡试第一,丙戌(康熙四十五年)成进士,榜未发,闻太夫人病疾,遽驰归。清苏停元《方苞年谱》(《方苞集》附)云:(康熙)四十五年,先生年三十九岁。……应礼部试,成进士第四名。……届殿试,朝论翁然,推为第一人,而先生闻母疾,进归。李文贞公(光地)驰便留之不得。…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出版后,学界围绕其中的误收、漏收、重收等现象,已做了大量的订补辑佚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仅就考察误收唐诗来说,也是成绩显著,这为《全宋诗》将来的重修奠定了重要基础.笔者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对《全宋诗》误收唐诗的情况做了新的考察,共考得误收诗凡24首,另有残句6则.  相似文献   

18.
李龏的《梅花衲》留存无名诗人有刘浩、侯季长、曾诚、陶弼、谭望、史千、王鈇、朱雍、陈祐等,其中相当一部分诗人在《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中仅存单句或根本未收。考证其人其诗及其交游,既可补《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之不足,还可繁荣和推动宋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滑稽小传》撰者"乌有先生"为宋南渡诗人周紫芝。"乌有先生"非其本号,而为周氏所撰《〈滑稽小传〉序》的署名,序文见其《太仓稊米集》。《〈滑稽小传〉序》以拟体俳谐文的形式写成,故此序文属假传体俳谐文,"乌有先生"亦系假号,系作者为迎合《滑稽小传》之内容特点而作,其立意来源有二:一则取司马相如《子虚赋》中"乌有先生"之名;二则因竹坡独爱"人见则避"的乌有而取。《滑稽小传》今已散佚,盖多为拟体俳谐文。《太仓稊米集》中多有类似俳谐诗文,并不时论及可补"小说"、"稗官"之不足的"滑稽谐谑"杂说琐闻可资印证,说明周氏之创作此类文体并非偶然,实乃自有丰富之创作实践与明确之创作观念依托,亦可窥见有宋一代士林诙谐戏谑之风的盛行及对俳谐的文学观认识之进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东明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明版《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并利用《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对《明史》和《明实录》进行了校勘,进而探讨了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