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娟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47-50
网络文学写作是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全新写作方式,网络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文学写作与传播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时尚。网络文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带有明显的即时交流性、科技化、商品化等当代流行文化特质。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网络文学写作改变了文学的本质属性,在写作主体、写作受体、写作题材及其写作文本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写作是对传统写作理论的颠覆与重构,而网络文学的独特性又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的研究随着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出现在中国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大有取代传统文学研究之势。然而,这种所谓的"网络文学研究"日益呈现出概念与学理上的混乱、矛盾,这样一种研究现状,实际上反映出当前文学研究上的流行时尚,即所谓的"大文化"研究,或者说"后现代"情结。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形成了后现代性的审美范式。在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层面上,作者和读者的传统身份渐趋模糊,双方共同参与创作,形成主体间性式的审美交流。从接受层面来看,由于文本的不确定性,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阐释就只能寓于每一次的文本体验当中。从网络文学的自身特性来看,它也表现出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家族中不可忽视的一名新成员,现已摆脱雏形,越过草创阶段,表现出生机勃勃的亮丽景观。但是当我们回望网络文学便会发现它与生俱来地伴随着游戏审美色彩。在文学观念的层面上,网络文学的游戏化倾向是不是网络文学的审美特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和互联网的特性铸就了网络文学的游戏审美特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文学创作的。网络文学游戏审美不但是它自身的特质,而且让文学回归了它的本质要素。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创作述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最后几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文学也悄然兴起。从聊天室、BBS站出现一些富有文学情趣的文字开始 ,经过众多文学网站、个人主页、电子文学刊物的推波助澜 ,使得网络文学的存在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流行文学现象 ,网络文学的存在价值、生存环境 ,以及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走向 ,它对传统纸介质文学、传统印刷出版业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评判标准和前景等问题 ,正在受到关注。文章对此类探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文学是学界的热门话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被作为一对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此劣彼优的结论。其实,网络只是文学的一种工具性革命,而并非文学本身,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对应的概念,更非对立的关系。文学的弊病不应当归罪于网络。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却也适应了广大网民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与读者双方面都会逐渐成熟,网络文学的进步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神性主导品格,显示出空前的平民性和民间性,内容随心所欲,具有鲜明的超文本性特征。网络文学也存在着题材狭窄单一、写作手法欠缺等问题,这需要网络写手们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需要完善的管理和组织,以及建立网络文学自身特性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网络文学的繁荣,网络文学有以下几个特点:创作主体平民化、自由化;创作过程快速性、交互性;表现形式多样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选材的相对狭窄约束了受众视野,对于传统文学在表现主题和创作手法上造成了冲击,但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网络作家”。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已经悄然存在3年之久。它在囊括了类似于传统文学的网络期刊、网络文学论坛等表现形式的同时还包括了 BBS、MUD 以及部分网络聊天等另类文学,并且体现出了载体的网络化、题材的普泛化、语言的电子化、主体的年轻化和超文本性等一列的特点和特性。而且网络文学也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这种规律又是由多种因素所制约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仅从精英文学的衰落角度或从网络文学对文学体制解构的角度把网络文学看成是一种反抗的文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对于网络文学的认知很可能局限在网络文学的文学性等古老问题上,把网络文学看成是一种游戏的文学、一种个人的文学、一种短暂的文学、一种文学秩序瓦解后的末世景观。为了避免这种价值判断自然形成的价值歧视和排挤,我们必须把网络文学和一个时代、社会的文化变迁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领袖阿尔都塞认为 ,人是意识形态的动物 ,他主张一种“大意识形态”观念。依此 ,文学等社会意识形式 ,都是意识形态化的产物。中国和西方文学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为理论形态的文艺学 ,因其观念性、理论性的本性 ,和它对文学活动具有的阐释、批评、指导的特殊功能 ,使它同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相互亲和性 ,故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会相对更加严重。中国现代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 ,以梁启超的“三界革命”开其端 ,后历经四个里程碑 ,至文化大革命达于顶峰。其演进历程 ,给当代现实的文艺学建设 ,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文献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是不断发展的,当旧的文献形态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时,文献就会产生变革。图书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因为文献是图书馆建立的基础,文献的发展势必对图书馆事业产生重大影响。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图书馆从产生到体系完善、功能发展和形态变革都离不开文献发展的推动。从图书馆工作的具体环节看,文献发展也会冲击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服务方式和手段及图书馆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3.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在开启现代化转型进程后,一直在追求与主流文学的同步.随着建国后文学生产的高度体制化,内地文学思潮的流向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其文学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文学的民族身份却不断淡化,直到1980年代以后文学的民族意识逐渐复苏.新疆当代汉族文学在历史积淀薄弱的前提下,以边疆汉族文学姿态起步,成为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文学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其所处的文化地位和生存环境仍然是令人忧虑的。然而,在这种遭受文学界忽视和误读的境遇中,依然有人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以王泉根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王泉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执著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以务实坚定的学术勇气和朴学求真的学问精神重绘了儿童文学的地图,开辟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运行下的文学现状引起了我们对未来文学的思虑 :未来的文学将会是怎样 ?它会不会消亡 ?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说明 ,文学与人类社会并存 ,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未来的文学是多元化的 ,丰富多彩的文学 ;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文学 ;是娱乐与消闲性的文学。文学正轻松地、自由地、充满魅力地向着未来走去  相似文献   

16.
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当代中国 ,虽然文学的影响力并未下降到如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样无可挽回的地步 ,但就雅文学本身而言 ,确实面临很大的困境。本文分析造成雅文学发展困难的内外因素 ,在深入讨论雅文学的“劲敌”即俗文学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雅文学可能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文文学的第一个文学实体———南洋地区华文新文学,既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国境之外的第一个文学分支,又开始具备自己独特的人文品格和文学特点;既吸收继承了其母体的文学与文化传统,又及时积极地学习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先进经验与艺术手法。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具有意识流手法雏形的作品,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胡适终生所坚持的民间文学观,其思想特点大致是:民间文学存在于中国文学的异质同构的总体系统中,与庙堂或贵族文学处于相对立而又有联系的位置;民间文学既有原创主体又有修改主体,而经过修改的民间文学往往出现原创性与变异性两种形态;文学进化链条所展示的“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主要是指平民百姓原创的民间文学,也包括“高尚作家”创作或修改的民间文学;就语体来看民间文学亦是白话文学,白话是“老祖宗几千年给我们留下的资本”,其中则有白话文学.胡适的民间文学观虽然对贵族文学存有绝对否定而对民间文学又有绝对肯定的偏向,但是它在理论上的创新价值和在实践上的对“五四”白话文学、平民文学建设的指导意义,及其对后来民间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光大的效能,都应给以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文学社团和流派在文学的现代转化中有着突出的意义 ;南社作为横跨两个阶段的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社团流派显示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以其激进的反清革命立场和囿于传统的文学观念被文学史定位。本文从南社入手 ,从它的建社宗旨、创作实践以及其组织活动方式中 ,细致地梳理出蕴藏在传统文学现象背后的现代性新质 ,从而也将它在社团流派发展演化乃至文学现代性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发掘出来 ,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