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10月初,悉尼著名华裔主持人赵叔叔邀请我参加23日晚上举办的"庆祝中澳建交45周年专场音乐会".该音乐会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演出地点是悉尼歌剧院.这场音乐会的票是中国驻悉尼领事馆专管留学生事务的刘领事给赵叔叔的,让他邀请优秀的留学生一起去.因为我和张璐瑶也算赵叔叔的"半个"学生,所以他留了两张票给我们.虽然当天我的课程很紧,而且我个人对交响乐所知甚少,但听说这次是在悉尼当地最大的音乐厅演出,还是想去长长见识.  相似文献   

2.
庄佩金 《可乐》2010,(5):30-30
侄子来看我,说他女儿正在美国读12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三),有份家庭作业做不出来,需要我帮忙。 我哈哈大笑:“拿你叔叔开玩笑吧!你是大学毕业生,有啥题能难住你?”  相似文献   

3.
重视生活     
三毛 《社区》2011,(8):11-11
我认为写作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人问我:“你可知道你在台湾是很有名的人吗?”我说不知道.因为我一直是在国外,他又问:“你在乎名吗?”我回答说,好像不痛也不痒,没有感觉。他就又问我:“你的书畅销,你幸福吗?”我说.我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福,这些都是不相干的事。又有别人问我:“写作在你的生活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吗?”我说它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他又问:“如果以切蛋糕的比例来看,写作占多少呢?”我说就是蛋糕上面的樱桃嘛!  相似文献   

4.
小熊对人很有礼貌,大家都很喜欢他。一天,熊爸爸带他到猴叔叔家去玩。小熊行了个礼说:“猴叔叔,您好!”“啊,好孩子!”猴叔叔很高兴,拿出一串香蕉和三个大橘(jú)子说,“吃吧,吃吧!”“橘子真甜呀!”小熊刚吃了一瓣(bàn)儿就想起了妈妈。他悄悄地把剩下的橘子都装进了衣兜(dōu)里。他们要回家了,出门的时候,熊爸爸发现小熊的衣兜鼓(gǔ)鼓的,就说“:你这兜里装着什么呀?我看看。”当熊爸爸把小熊兜里的橘子掏出来的时候,小熊的脸红了,他忙解释(jiěshì)说:“我不是要自己吃,我是要拿回去给妈妈吃的。”“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猴叔叔夸奖…  相似文献   

5.
年近古稀、精神尚好、仍然奋笔耕耘的赵修身,不仅是报龄较长、较早被评为高级编辑、现任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的老报人;而且又是较早成为省作协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年龄偏大的老作家。 几次想为赵老师写点专访,但他都是笑而不答、一再推辞。最近又去商谈,这回总算有点松口,但又提出两条:一是专访只能给《山西老年》,因为这份杂志的多数读者年龄相仿、“知音”甚多;二是稿子的主题最好写“爬格格”、“摇笔杆”的苦与乐,只要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或许也能引起老年朋友的共鸣。 说到“爬格格”,赵老师感受颇多。他说,办报纸我是  相似文献   

6.
今天升旗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到了教室,班主任赵老师说:“今天要表扬张吴瀚同学,他是我们班第一个拿到稿费的同学,他积极写话,大家要向他学习哟!”赵老师对我说:“下课时,到我桌上拿稿费单,再跟你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我喜欢画画儿、下棋、练武术……可哪样都没持久。大人们说:“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没长性。”有一年,院里搬来一位邻居,在根雕厂工作。他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另两根传说是在挖一个老树根时,被一种不知名的毒虫咬伤后坏掉的。我便叫他“三指叔叔”,他也不生气。他人挺和善,却不爱说话。因为好奇,我总爱到他那儿玩。每次去都看到他在做同一件事:用各种各样的小刀在削穴其实是雕刻雪一块足有一米来高、小水桶一样粗、又老又旧的大木头。三指叔叔告诉我,这是一块黄花梨木老料,很珍贵的,他要雕一尊“观音大士”像。一天傍晚,我又来到他家。…  相似文献   

8.
鱼的权利     
去年5月初,我到美国马里兰州去探望叔叔。一天下午,我们闲着无事,叔叔便开车带我到距他家3公里之外的一个山湖边钓鱼。叔叔只携带了一支钓竿,领着我来到一个幽静的位置坐下来。我从叔叔的手中抢来钓竿要先试试,叔叔却连连摆手说:“你没有钓鱼执照,不能钓,否则一旦被警察发现了,那可是要被罚款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只带一支钓竿的原因。”我却不以为然,在这深山野湖,又没人看见,管它呢!叔叔说:“没人看见也不行。”他命令我做他的助手,给他上饵、脱鱼。叔叔是个钓鱼高手,他差不多每10分钟就能钓到一条。我坐在他的旁边,帮他上饵、脱鱼。他时不…  相似文献   

9.
邻居的女孩儿今年13岁,一天,她跑来告诉我:“叔叔,你在《新少年》又发表文章啦!”说着她拿出学校刚刚发下来的《新少年》杂志,很快地翻到刊登我文章的那一页让我看。她还悄悄地对我说:“叔叔,我真地很羡慕你!”被人羡慕的感觉挺好的,孩子的羡慕更是让我感动。  相似文献   

10.
偕母亲逛街     
今天是双休日,见天气不错,便去外面租了一辆车,对母亲说:“娘,今天我们带你出去逛逛。”母亲穿戴好,却犹豫了:“唉,我一个老婆子逛啥?还是呆在家里看门吧。”我和妻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硬是把她拥上了车。母亲这辈子真不容易,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给我和哥哥成了家,供姐姐读完了大学,并伺候着丧妻多年的叔叔,直到他去世。母亲得知我们要雇保姆看孩子,又执意随我们进了城。她说,“找人看孩子要花钱,我是孩子的奶奶,照看孩子是我份内的事。”母亲来到城里三年有余,从没踏出家门半步,也从不去左邻右舍串门。每日为我们洗衣…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智力很好,人也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仔细观察过他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时眼神老是不对劲,自习课上也是眼睛盯着书,半天不翻一页,我在他身后站老半天他都发觉不了。我断定他心里有事,不能把全部心思用到学习上。于是我在他的周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不认为你和老师是知心朋友吗?能不能把你的心事说给老师听听,看看老师能不能帮你?”  相似文献   

12.
学绝活儿     
一天,邻居马叔叔给我们表演“绝活儿”,他往鼻子里吸水,能从眼睛挤出水来。我看见水从眼睛一滴一滴地滴在杯里,也想试一试,便问马叔叔:“每个人都能从鼻子吸进去,从眼睛里滴出水吗?”马叔叔说:“那当然,鼻子和眼睛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3.
早听说我的启蒙先生赵月明老师在村里担任了“义务校长”,这真让我纳闷:赵老师1975年离休,如今已奔80,又有先天性眼疾,家中子女孝敬,孙儿绕膝,应该说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才是正事;可他却放着清闲不受用,偏要去当不沾分文的“义务校长”,真令人不解。 我得空看望了一回赵老师,才总算解开了这个谜。那是1992年,下神山学校的初中部因种种原因,教师走的走,学生散的散,实在办不下去了。赵老师为此心急如焚,成天价跟老伴唠叨:“眼看着这些娃娃们失学,我心里不好受  相似文献   

14.
“爸爸,‘警察吴叔叔’今天又来看我和奶奶了,他给家里买了米和油,还拿出他刚发的工资给我交学费。爸爸,你不要牵挂我们。4年来,‘警察吴叔叔’一直在照顾着我和奶奶。听他说你减刑了。我和奶奶高兴极了。又快过年了,我们每天都在数着日子盼望你回来……”  相似文献   

15.
粉笔头………………………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然后老师就拿了根粉笔丢他,老师丢得很准,效果自然也达到了。他惊醒后还以为是旁边的人丢的,就冲着旁边的同学大骂。老师问他怎么了,他一脸无辜地说:“老师,他拿粉笔丢我!”  相似文献   

16.
初秋的一天,叔叔带我去钓鱼。多年的垂钓经历使叔叔深谙何处鱼最多,他特意将我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我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叮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有些失望。“再试试看。”叔叔鼓励我道。忽然诱饵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回好啦!”我暗忖,“总算上来了一条!”我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出去,再提出水面总是空空如也。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无奈,“再试一遍,”他若无其事地说,“钓鱼人得有耐心才行。”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拽我的钓线,…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社区》2012,(28):58-58
他老撕我的票 有一天,一个荷兰人在美国看电影,买了票之后,走进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又走出来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售票小姐觉得很奇怪,可是还是卖给他,结果又过了一分钟,又见那个荷兰人走向售票口,再买了一张票。这次售票小姐就问他说,不是已经买了票了吗,干吗还要再买啊?那个荷兰人就很生气地说:“我怎么知道,每次我一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相似文献   

18.
娱乐世界     
民间笑话 一百顶高帽子 有一个人要到外地作官,临行前他去老师家里告别。老师告诫他说: “居官要处处谨慎。”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 “没关系!老师,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有什么事办不成呢?” 老师听了很生气: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真性感     
罗西 《社区》2012,(8):51-51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  相似文献   

20.
夏蓓 《成才与就业》2016,(Z1):59-62
也许不少人对大学老师的印象是这样的:见面在课堂,平时交流少,有事靠邮件。不过进入大学后,我发现很多老师都很好相处、平易近人,特别是李晨老师。他让我发现生活中竞有这么多“乐子”,所以我常笑称他是一口“深井”。他让我改变自己初识李老师,是在他的“管理基本素质与技能”课上。那时我刚进大学,虽然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