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在一个朋友的高中语文课本上看到一句话:“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命中。”我把这些喜欢的话打包在手机里,这些文字让我还算有一点回归的感觉。离开初中的学校后,没有再上过中文课,其实现在,我愿意用我曾写过的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和说过的愚不可及的话语换回一本语文课本,再像小孩子一样重新学习一遍汉语文字,真正认清每一个字词准确的含义和用法。雪落过的地方就像我们曾学过的文字,因为世事纷扰,已经不再注意了,所以才迫切需要最初的那本语文课本,使我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再如此之难。  相似文献   
2.
老话讲,民以食为天。虽然不好意思把吃喝老挂嘴边,但是吃饭其实大有讲究。比如我们这帮人等,如果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就觉得一点儿情趣都没有了。不论在哪儿,吃永远是重头戏。上大学预科的这些日子里,我也算吃出了一点小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的假期一晃就过去了,新学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回到悉尼,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位小伙伴——我在墨尔本上预科班时的"老班长"Andy,他当初只差0.1分就能考入麦考瑞大学,不用"漂"在墨尔本了.去年复活节时,Andy和我预科班的室友来悉尼玩了几天,一直感慨和我们一起时的好日子.Andy明明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我跟他聊天感觉他当时的负能量却是满满的——被房东欺负、考试挂科、因羡慕别人而感到自卑.正好那段时间,一篇题为《在国外,有20万抑郁症留学生在假装生活》的文章被疯狂转发,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也时常能看到一些被负面情绪困扰的声音……上面提到的文章说,耶鲁大学2013年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抑郁症状. 当自己一人独自在外,缺乏关爱的时候,负能量会井喷式爆发,孤独、不适、压迫都会被无限放大.文章还列举了好几个留学生因抑郁症自杀的例子.看到班长当时的状态,我和其他同学都担心班长离抑郁症不远了,纷纷建议他尽最大努力,快些结束那边的课程,转学到麦考瑞读大二.我们希望能让班长换个环境,能用我们"小吵小闹"让他甩掉之前的种种不适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谚语说:"人闲长头发,心闲长指甲."给自己放大假的时候,我对这句话算是有了体会,觉得还是忙点好.过了春节,3月开始在国内读新南威尔士大学预科.我的心情处于两个极端,一边觉得开学终于有点事儿了,另一边是实在舍不得自己的假期,从小到大每次面临开学时都会这样纠结.  相似文献   
5.
潘钦楠 《北京纪事》2015,(10):76-78
在澳际学校预科学习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6个多月,离毕业就剩两个月.好不容易习惯了身边的一切,却又要结束了. 第二学期开始接替Tim蒂姆教我们学术英语的是Victor维克多老师,自打进预科就听说他是学校外教老师的颜值担当,成为不少小姑娘的男神.我们班女生花痴的原话是: "长着一张牲畜无害的小脸,他上课肯定完全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6.
潘钦楠 《北京纪事》2015,(12):68-70
大学预科的学习接近尾声,同学都开始有点舍不得澳际学校这片地方了,它在北京的东边偏北一点,要经过机场第二高速。学校附近有两个“地标”,学生经常去的金盏村和校门前的斯普瑞斯奥特莱斯。  相似文献   
7.
8.
正几个月前,我开始了在美国的高中学习生活。虽说来的时间不长,学习环境还不太适应,但是也小折腾了一下——转学。要说最初的那个学校,校长老师同学都对我挺好,就是离家太远,麻烦老师接送,每天要花两个多小时,不方便。最大的原因是每天上《圣经》课,每周去教堂,时不时做基督教作业。不会做就得靠我婶婶,最后她都烦了。其实,她早就物色好了一所新学校:Portland Waldorf Schools(波特兰华德福学校),就等着找个合适的机会让我加入呢。  相似文献   
9.
潘钦楠 《北京纪事》2014,(11):57-59
大概是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忽然想独自一人在偌大的北京城四处瞧瞧逛逛。一天,我穿戴整齐从家出门,到达学校附近,同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年人一起等待超市开门。他们希望能买到早上第一批最新鲜的蔬菜水果,而我只是想把沉重的书包放进超市的寄包柜里,好开始一天的行走。从超市出发,只要买一瓶普通的饮料就可以乘坐超市的班车。  相似文献   
10.
赵老师,我老爸大学时的同学,一个在澳洲大学多年教中文的老师。人很好,见面就管我叫侄女,是个特别亲切的叔叔。在悉尼,赵叔叔只是千千万万华人中的一员,在我眼里他过得很幸福。在说他之前,我先来聊聊在悉尼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生活在这里的华人状况。说的不一定对,更谈不上全面,毕竟我在这儿逗留的时间还不算长,经历也很有限。在国外的留学生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吐槽,说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而国内则“又脏又乱又快活”。这句话其实也道出在国外的很多华人的心声,同样以近十几年国内一些人的眼光,华人的生活状况确实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