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先根据《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对待《诗经》的不同态度简要分析了《红楼梦》作者的诗经观 ,又通过《红楼梦》中随处可见的对《诗经》字句和意境的化用 ,来说明前者对后者的创造性运用 ,从而体现两者形体语料和理路气脉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叙述者和叙事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金瓶梅》在说书人叙事的基础上 ,让书中人物充当叙述者 ,对相关事件进行叙述。《红楼梦》中的二度叙事更加成熟 ,叙事层次也更加丰富。《金瓶梅》在全知叙事的基础上 ,使用人物视点叙事和客观叙事。《红楼梦》将全知叙事、限制叙事和客观叙事紧密结合 ,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中州人物考》的编著者孙奇逢,是一位清初理学大师,著作甚多,有《理学宗传》、《读易大旨》、《书经近旨》、《四书近旨》、《中州人物考》、《畿辅人物考》、《孙文正公年谱》、《新安县志》、《乙丙纪事》等三十余种。《中州人物考》一书,是他的主要著述之一。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分别为中国与英国18世纪的现实主义名著。两部作品在选取题材、塑造人物以及艺术风格上均有相近乃至相同之处.他们都描写的是上流社会的生活,都侧重描写家庭琐事.《红》写出了以大观园为地缘中心,以贾宝玉为人物主体的“脂粉群”;《傲》则描绘了以尼日斐花园为地缘中心,以班纳特家族女子为主体的“脂粉群”。值得注意的是,比较两作的整体艺术水平,不难看出,《傲》作中的人物更带有“扁平”倾向,人物的内在性格也显得简单与单薄.在风格方面,《红楼梦》是一部悲剧,而《傲》作则是一幕喜剧。在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红楼梦》也显而易见地超过了《傲慢与偏见》。  相似文献   

5.
《续金瓶梅》在人物命名、人物命运等多方面受到《玉娇李》的影响,这就明确了前者在创作时确实参考了后者。当下《玉娇李》研究几乎全是研究《金瓶梅》的副产品,而对《玉娇李》本身及其对《续金瓶梅》的影响研究不够。丁耀亢当是通过诸城丘家见到或听到过《玉娇李》。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似乎看过《玉娇李》。《玉娇李》与《续金瓶梅》之间关系的发现对《金瓶梅》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是历代禁毁小说,所以在“四大奇书”中,这部小说的研究是最不充分的。在人物研究方面,视线多集中在以西门庆为圆心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本文从小人物秋菊对塑造主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和秋菊在全文结构上的意义两方面,探讨了秋菊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在世情小说双峰——《金瓶梅)和《红楼梦》中,秋菊和傻大姐其实是小说家匠心独运的人物。这一类带有痴傻性质的人物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类型表”中值得添上一笔。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人物对话是现实话语的模拟,《红楼梦》蕴涵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人物对话比比皆是。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探讨《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8.
《法国中尉的女人》与《德伯家的苔丝》在人物背景及人物主题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然而两部小说的主人公的结局却迥然不同,《法》与《苔丝》的这种并置形成的互文性凸现了《苔丝》中的达尔文主义的命运观,前景化并评判了《苔丝》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甚为普遍。以《金瓶梅》中的妻妾、《儒林外史》中的腐儒以及《红楼梦》中的群芳 (尤为女仆 )为例 ,从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等几方面分析明清小说作品中人物群像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田七郎》是《聊斋志异》中描写现实生活的名篇,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它赞颂了田七郎、武承休之间同休戚、共患难的朋友之谊。田七郎、武承休是普普通通的人,具有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他们的友谊也就有着令人遗憾的不完美性,因此,也就更具有普遍性。《丹青副》是刘清韵根据《田七郎》改编创作的传奇剧本,与《田七郎》相比,它的人物增多了,主要人物的性格更丰满了,场面气魄更宏大了。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一书中,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的情节并不多,前八十回中,甄士隐的正文只在第一回,贾雨材正文出现在前四回中,其后第三十二回、四十八回、七十二回仅是通过他人之口提及,始终没有正面出现。续四十回中,一百零三回甄士隐与贾雨村在急流津渡口相遇.一百二十回,二人归结《红楼梦》。总之,这两个人物始终没有参与进贾府活动的中心,因此作为形象的人物便做了让位,这两个人物在《红楼梦》全书中更多的是作为结构和主题的人物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奥尼尔的《琼斯皇》和曹禺的《原野》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特征:注重表现和挖掘人物内心的真实,深刻揭示人生意义;通过表现主观感受和激情,剖析人的心理过程;采用象征、夸张等表现手法,揭示人的灵魂。《琼斯皇》和《原野》两剧是表现主义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多种原因,百年红学未能将《红楼梦》从文本意义上进行深入的读解,致使红学研究或偏于考证曹雪芹的家世,或对《红楼梦》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猜谜”式的解读,或直接将作品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等同起来等等。本文拟在总结《红楼梦》主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红楼梦》主题以文本本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14.
说明《鲁迅杂文中的人物》(以下简称《人物》)是《鲁迅杂文辞典》的一部分.《人物》辑录范围,以鲁迅杂文中出现的古今中外人物为限,也适当地收一些对理解鲁迅杂文有重大关系的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每个词条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这一人物的简单介绍,一是鲁迅与这个人物的交往或斗争及评价.在写后一部分时,不仅运用了鲁迅日记、书信及其他文章的有关材料,并且参考了有关书报.限于条件和水平,错误和缺点一定不少.这里选刊十四条,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与《聊斋志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从褒贬精神,人物故事、行文笔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古代军事文学源远流长。其中有三部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们是《左传》、《史记》和《三国演义》。前二者是正史 ,而《三国演义》则吸收、融合了二者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的长处 ,将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记载了大量的人物品评事例.《论语》的人物品评既是孔子阐发自己思想观点的方式,也是孔子培养人,教育人的有效途径.孔子品评人物与其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相一致,通过对学生的品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价,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教育、点拨.同时,《论语》品评人物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论语》品评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品藻法和品第法、比喻法、品类法和一字评等.  相似文献   

18.
《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两部影片有着重叠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京剧题材、相同的京剧大师、一样的爱恨纠葛情景,而相同的时代,相同的身份,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叙事表现上,《霸王别姬》是将时代融入人物命运里,《梅兰芳》则是将人物融入时代中;在叙事风格上,《霸王别姬》采用的是虚拟的叙事手法,而《梅兰芳》则采用的是写实风格;在角色设计和人物关系设置上,两部影片都具有一种趋同中变进的特点。同为京剧体裁影片,《梅兰芳》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回归,也让观众重温了国粹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命运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人物生存状态在命运的观照和伴随下,较其他主题的作品而言有显著而统一的特征,从人物塑造这一层面可以找到诸多共通点。文章从《雷雨》的具体文本出发,分析其人物塑造受命运主题影响的具体表现,讨论命运主题给该类作品带来的限制与促进作用,并采用互文性理论相关分析方法,对《雷雨》与《红字》两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中人物对话是现实话语的模拟,《围城》蕴涵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人物对话比比皆是。文章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探讨《围城》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