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世界各国都把流域经济区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和主轴。流域经济区成为许多国家的产业密集带和城市密集带。对美国密西西比河、德国莱茵河流域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国内重要的湖北长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流域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在规律,对加快我国流域经济区产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流域经济的发展与长江的开发利用是息息相关的,长江资源的合理开发对于流域经济的振兴将起重大的促进作用.建国以来,长江的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流域经济发展中应起到的作用,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管理体制、开发政策、规划措施等方面的原因外,最主要的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长江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因此,合理开发长江资源,振兴流域经济,有赖于进一步明确长江开发利用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央提出开发开放浦东并以浦东开发为契机促进整个长江流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伟大战略决策,是继沿海地区开放开发后,我国的开发开放由沿海向内陆腹地深入的里程碑。以长江为主轴,以浦东开发为龙头,以长江流域为舞台,其效应是浦东崛起,上海振兴,流域腾飞,世界注目。演好这台大戏,需浦东和流域各省的呼应与努力,四川作为长江上游的省区,  相似文献   

4.
试析长江流域空间经济统运行机制及期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是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流动与组合的方式 ,运行机制制约着空间经济的发展态势 ,不同时期空间经济运行机制不一样 ,但特定时空条件下 ,最优运行机制是存在的。长江流域空间经济系统在 1949年前的历史时期是在无序混乱中运行的 ;1949年~ 1979年的 3 0年时间内则是中央统一下的各省市诸侯经济 ;改革开放 2 0年来长江流域经济表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但区域差异仍非常明显。建立统一的流域经济大市场 ,构建长江流域空间经济巨系统 ,是2 1世纪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它在广袤的地域中孕育,由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因此,它不但具有统一的民族性特质,还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化存在。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与中华民族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在其起源与发展中,也有自身的特色,在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黑龙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大经济、大文化、大科学的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国际现代大文化格局中,流域文化的开发和建设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我国当代开放格局下,长江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愈益发挥突出作用,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不断递嬗更新。随着未来10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进行,根据文化势差规律和我国当代文化重心转移的事实,基于经济梯度开发特点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态势,面对长江流域(乃至长江以南)商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低谷区,贫困问题十分严峻.文章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详细阐述了美国区域反贫困的经验和措施,这对于三峡库区实施扶贫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长江产业带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浦东开放开发,标志着中国开放开发的重点由沿海地区逐步向长江流域推移,即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由此,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各省市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且各省市都充分认识到了“同在一江住,共饮长江水”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经济合作,从而使长江流域开始形成了以长江为纽带、总体经济实力约占全国40%、流域内部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长江产业带。不少人士认为,下个世纪中国经济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江流域。因此,国家对这一地区十分重视。然而,迄今为…  相似文献   

9.
关于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森林变迁和水土流失的研究成果由八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专题论文所组成。从内容上说 ,这八篇论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 (上篇 )是讨论长江流域森林变迁的本身问题 ,一部分 (下篇 )是讨论长江流域森林变迁 (破坏 )的影响 ,即水土流失问题 ,还有一部分 (附篇 )是解决因长江流域的环境变迁而导致的延续二千多年的重大古史谜题。1 《长江流域森林变迁的历史考察》一文从宏观角度考察了长江流域森林变迁的历史过程。在中全新世初期 ,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覆盖状况相当良好 ;新石器时代以来稻作农业的开展 ,首先使流域…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不同区域与日本的关系存在差异,其中长江流域是日本在华最早涉足并长期凭借不平等条约体制实行经济扩张的对象,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该流域的政治、军事存在不断强化,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与英美相当,其与中国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也广泛展开,最终导致该流域成为中日全面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此间与日本的关系对长江流域社会变迁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但对近代长江流域与日本关系的研究目前还较薄弱,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11.
流域生态系统是中华民族生存的主要生态系统,大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大流域生态系统上、中、下游之间存在着的恶性的生态传递,造成很大的生态灾难,影响了整个流域生态经济效益的发挥。本文认为只有以流域开发作为基本的开发单元,调整经济开发格局;在上游民族地区倡导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流域生态市场,充分协调上、下游的生态利益,把生态利益经济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大流域生态系统的协调和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哈克贝利.菲恩历险记》这部作品,马克.吐温把美国式的幽默和严肃文学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前人从未达到的境界。在美国文学史上曾经存在过有关马克.吐温和这部作品的论战,其原因在于对作者及其作品存在不同理解。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密西西比河,就能发现理解作者及其伟大作品的钥匙。密西西比河养育了马克.吐温,也为故事发生提供了背景。大河无所谓高尚和美好,但她帮助了那些以大河为他们生活中重要成份的人们向好的方面发展,许许多多像吐温和菲思这样的人都因河受益。通过这部小说,作者颂扬大河,针砭时弊,道出了美国人的愿望和爱好。因此,他和他的作品为美国人乃至世界所接纳。  相似文献   

13.
在 19世纪美国西部的开发中 ,政府的作用如何 ,西进运动是否“主要是个人行为” ,① 或“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并不存在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的开发行动 ② 呢 ?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教。1  美国独立后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府 ,尽管最初的八年是以过渡形态的邦联制存在的 ,这本身就为开发西部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根据 1783年英美《巴黎条约》 ,阿巴拉契亚山至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划归美国。邦联政府对西部土地的处置要涉及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定这片土地的政治前途。当时美国…  相似文献   

14.
从整体上研究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文 《天府新论》2001,(1):30-33
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需要从长远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系统研究.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紧迫的重大课题,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把长江上游建设成中国水能发电基地完全具备条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重视市场手段;长江流域经济带应把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横贯我国东两、流经九省二市,沟通华东、中南和西南。长江水系是我国最大的水系,有大小通航支流3,600多条,通航里程7万多公里,占全国总通航里程的2/3。长江航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历史证明,流域的兴旺发达和水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说开发建设长江流域是兴利除弊、造福人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那么,开发利用长江水系航运就是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认识浦东开发与长江流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1、历史上,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有着兴衰与共的密切联系;当前,这种联系又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 明清以来,上海凭借其扼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及广阔腹地的资源条件,靠贸易起家,发展成“龙头”,带动了沿江埠岸城市的崛起;长江流域各地源源不断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游资及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随江而下,支撑了上海民族工业和都市贸易的繁荣,逐步形成了沿海各  相似文献   

17.
从新中国成立,周恩来作为政府总理,遵循“治国先治水”的古训,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一直把治理长江水患,开发利用长江水力资源,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当做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始终没有放松长江流域的工作。周恩来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治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思想、理论、计划和方案。一、周恩来治理开发长江流域思想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关于治理开发长江流域思想内容十分丰富,集中反映在他在三峡现场会上的』总结发言和由他主持起草的(总结记要)、在成都会议上所作(关于三峡…  相似文献   

18.
空间结构是区域内人类活动作用于一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组织形态.文章在分析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动态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形态表现以点一轴发展格局为主;辅以圈层开发的复合型发展形态;(2)开发方式上仍处于资源依赖型为导向;(3)发展趋势上将向南、向西北发展;(4)从时序演变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期(1990年以前)、成长期(1990-1998年)、发展期(1998年-现在).  相似文献   

19.
依托沿江沿河资源优势,发展流域经济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被众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研究借鉴发达国家流域开发模式对重庆沿江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将重庆沿江(长江)两岸称为“渝江流域”,划分为“渝江西带”和“渝江东带”,对加快推进“渝江流域”开发提出了具体思路,并指出工作重点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代表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原型的运用和各意象的象征意义.文章先从荣格的原型理论入手,介绍了小说中存在的几种神话原型,为意向的展开进行了铺垫.接着详细讨论了小说中存在的一对主要意向:河与岸,前者象征着自由,而后者象征着对自由的束缚.最后,笔者对密西西比河的意向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补充,指出这种自由是虚无缥缈的,最终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