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是近代中国政坛上风云一时的重要人物,也是晚清的一代权臣。张氏先世系山西洪洞县人。1404年(明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移山西之民至北京一带。张氏先祖也随之迁至北京东南之漷县。此后,其祖又自漷县迁至天津府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张氏家族遂定居于南皮。自明至清,张氏族中数代为官。  相似文献   

2.
三山五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三山五园旅游开发缺乏系统整体性,基于相关理论从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视角进行文化保护与发展,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历史风貌保护与优秀文化传承,三山五园要将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注重旅游者体验和活化遗产价值的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之中.发展旅游应打造开放式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构建“一核三轴三区多片”的旅游主体功能格局.现阶段的发展重点是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深度文化休闲旅游和科教创新文化旅游.而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多途径推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特色主题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推广;以旅游环境优化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和以项目活动促进区域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城市在历史形成过程中与当地的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古代天津为例:天津在金、元之前尚未以完整、独立的面貌出现,没有职官记录,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这时期的文学则处于发生、成形期;自明建”卫”以来,天津始作为独立的城市出现在历史上,这时期的文学处于发展时期;而至清朝,随着天津城市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天津的古代文学也达至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城市游憩是城市居民在城市空间里发生的闲娱活动。城市游憩空间是聚集人们闲娱活动的建筑物内部空间和建筑物外部空间。文章以公共、半公共性游憩空间作为考察对象,以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上古至现代)的典型城市为例,追溯、阐述这两类空间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何种场所形式来实现对人们闲娱活动的聚集。  相似文献   

5.
至上性与趣味性可谓皇家园林的艺术特色之一。通过对遂初堂在乾隆花园中整体布局、局部环境及单体院落空间的分析,解读堂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中的空间设计手法和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表达人类情感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将三山五园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之一,海淀区为此划出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展开新的规划建设。这是一个有利于区域发展的举措,但其规划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景观,以免带来开发性破坏。这里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基本特征北京古城的西北郊,大致可以分为东部和西部。西部是山地,包括小西山和大西山。小西山山  相似文献   

7.
以张玉书为代表的张氏家族是清代镇江地区的文化望族,该家族科举鼎盛,家族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具有经世之才,勤政爱民,忠贞节义,这与张氏家族重视教育有关,张氏也因此形成了以科举文化、经世思想与史学传统为特征的家族文化;张氏家族人文荟萃,文学创作丰富、形式多样,宗尚唐音是张氏的诗学传统,吟诗结社是张氏家族的风雅方式,张氏家族中女性文人更增添了文化家族的风流儒雅。  相似文献   

8.
杨万里一生对园林山水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游历了西湖、零陵唐德明的建一斋、常州的翟园、石湖、张氏北园、天竺古园等园林;另外自辟东园,晚年盘桓东园长达十五年.在游园和造园活动中,他写了大量关于园林方面的诗文,集中反映了诗人浓郁的园林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天津老城厢地区历史文化及拆迁前保留建筑现状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史资料和实地调研,归纳了老城厢地区在天津城市历史发展中自明清时期至今,由具有绝对统帅地位的政治活动区,到逐渐没落,直至成为城市普通居住区的演变过程。分析总结了天津集商业文化、外埠文化、西洋文化、平民文化于一身的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以及这种文化特征影响下的天津四合套在院落布局、形制规模、细部装饰等方面的建筑特征,并对拆迁前历史风貌建筑的数量、保存状况、建筑特点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希望能在如实记录历史的基础上,为其他城市旧区更新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和北京市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推动海淀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北京联合大学成立了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共同创办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2013年11月9日,“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专家研讨会暨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联合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围绕着“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主涉及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的文化渊源、历史内涵、价值定位,三山五园与京西文化的关系,历史文化景区的保存现状与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本刊以笔谈的形式登部分专家的精辟见解。——张连城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三山五园的历史地位三山五园是指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园林。这些皇家园林是世界造园史上的杰作,是中国文化被世界认知的重要代表。三山五园虽然形成于17~18世纪,但并非孤立的事物,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这个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密集的地区,更成为北京历史最丰富的地段之一。三山五园在海淀区的位置不仅仅是它自己的位置,可以说见证了北京城86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存的建筑可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人类翻译活动历史发端的命题中"人类翻译活动史与人类史和\或人类语言史等同论"值得商榷,人类翻译活动历史发端的语言进化条件、文化进化条件、社会发展条件及其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因之,人类翻译活动与"现代人"之前的人类史无关;人类在"原始"文化阶段的低级水平之前没有文化进化条件产生翻译活动;人类翻译活动的历史发端不早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上下;笔译形态活动产生的时间应在公元前3000年之后。  相似文献   

13.
李渔和袁枚 ,就生活方式与经历而言 ,似乎同样和豪门、女性瓜葛不断 ,日常对养生饮食颇为讲究 ,于“食色”二字 ,渊源不浅。李渔在《闲清偶寄》中设“饮馔”一部 ,袁枚则为后人留下一份《随园食单》。从“饮食”和“男女”两个角度入手 ,以《闲情偶寄》和《随园食单》为主要探索对象 ,观照两位历史上齐名的风流才子同一题材的文章风格及其形成原因。然而世易时移 ,独行于晚明的李渔和活动于盛清的袁枚 ,无论为人还是为文 ,毕竟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运动中出现的忽视地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本文从地方园林文化的传承问题入手,结合“汇芳园”的修建及特点,探求历史园林文化与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如何继承和发展地方历史园林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现代设计文化之中,形成以特色地区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总结了“汇芳园”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园林建设中应注重对潮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地方历史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渔和袁枚,就生活方式与经历而言,似乎同样和豪门、女性瓜葛不断,日常对养生饮食颇为讲究,于"食色"二字,渊源不浅.李渔在<闲清偶寄>中设"饮馔"一部,袁枚则为后人留下一份<随园食单>.从"饮食"和"男女"两个角度入手,以<闲情偶寄>和<随园食单>为主要探索对象,观照两位历史上齐名的风流才子同一题材的文章风格及其形成原因.然而世易时移,独行于晚明的李渔和活动于盛清的袁枚,无论为人还是为文,毕竟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16.
经过明朝二百多年的培养,天津地区的文化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到清代前期,天津地区普遍出现僧俗聚集在一起进行文学雅集活动的现象,僧包括和尚与道士,俗主要表现为文人,他们基于对文学的兴趣以各种形式聚集,促进了当时天津僧俗文化的发展,是天津文化教育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主要探讨了僧俗雅集的三种形式以及活动背后的文化基础、思想基础,并对僧俗结成诗社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展现当时天津地区文化繁荣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济南地区慈善救济及医疗机构除官方设立的养济院、漏泽园、医学署和惠民药局外,还有官民共办的普济堂、育婴堂,救济内容涵括养老、恤贫、抚幼、助葬、医疗等多个方面。济南作为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慈善救济及医疗事业发展在山东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仅就济南地区而言,慈善救济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医疗救治发展缓慢,惠民药局、医学署等医疗机构建设较少;由民间首创而由政府推广至全国的有普济堂、育婴堂,而育婴堂的规模在济南地区远远小于普济堂。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普济堂和育婴堂从一开始官方力量参与即较多,表明在慈善救济方面官方仍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许兴海  刘洋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75-76,126
从徽州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入手,剖析了徽州古民居厅堂“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徽州人内心世界、外部环境以及文化艺术氛围的相互关系。徽州古民居独特的形制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徽州与“吴地”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微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徽州社会的崇儒重教文化传统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历史与文化基础,也是“中堂”装饰风格在徽州古民居中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城市园林可以看作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文章以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特色为史料基础,对近代天津营建的租界公园、公众公园和私人花园从选址由来、造园风格、元素构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文化是南北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近代时期建设的租界公园则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汇集了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内涵.近代天津城市兴建的各国租界公园和中式园林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融合,同时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租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 ,多样化的地域环境创造出了多样化的地域文化 ,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也都蕴涵着大量的传统文化能量。这类建筑凝聚了当地的人们所特有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修养 ,体现了他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层次的理解。本文通过对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津天后宫的历史、建筑形制及其引发的民俗风情的考察与分析 ,探讨天后宫的地域性传统文化内涵 ,并试图揭示它作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摇篮和天津民俗文化发祥地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