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在农村传统居家养老遭遇挑战的现实背景下,选取S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入户调查方式获得微观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等,分析老年人个体情况、家庭情况、邻里关系、机构养老认知、机构养老意愿等问题。当前农村机构养老需求空间较大,但农村机构养老整体发展水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的积极性。在增强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和子女养老能力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农村机构养老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农村老年人美好养老需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苏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由家人照料依然是农村老年人获得照料服务的主流愿望,但也有部分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存有需求意愿,这一比例达22.2%。社会养老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四项。另外,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主要受年龄、慢性病状况、个人年收入、空巢居住和儿子数五个因素的影响。政策启示有:从农村地区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结合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特征,正确引导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海南省)中的237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总体有效需求不足、对居家医疗服务需求强烈、对居家生活照料服务和居家心理慰藉服务需求较弱等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土地出租或承包收入、社会保障状况、子女情况、老年人孤独感等因素会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基于此,提出重点保障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医疗服务供给、以农村空巢老人中的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注重居家养老服务的流动性、转变传统养老观念等措施,以促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基本情况,并基于Probit模型,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个人健康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均有影响,并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城乡差异状况对其需求的作用显著.基于研究结论做出了可能性解释,提出了完善居家养老保障体系,向老年人提供“靶向”式心理慰藉服务,在城乡中公平分配养老资源等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农村老年人的现实处境,从养老形式、养老来源、养老需求三个层面归纳出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情况的一般特征,同时,深入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问题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农村养老问题的策略模式:以农民养老需求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以专业发展为依托,以多元化发展为取向,自主互助型的养老社会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老年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不断扩大,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凸显,尤其是北京市养老机构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在介绍北京市老龄化和养老机构基本情况的同时,通过北京市养老机构模式和老年人心理的探究得出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行模式和老年人心理需求矛盾的结论,为今后养老机构的良性发展和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良好解决提出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问题陷入极大困境,农村老人心理压力较大。通过中国东部S省L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村建老年公寓、新农保制度这些新的养老措施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改善农村老人心理福利方面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在有老年公寓的社区中,老年人心理福利普遍偏低,但住进老年公寓的农村老人心理福利显著提高;(2)参加新农保在整体上显著改善了农村老人的心理福利,但在建有老年公寓的社区,其影响效应却不再显著。所以地区应积极建设村老年公寓,在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的同时实施灵活的养老账户配置策略并提升社区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有效提高老人的心理福利。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个严峻的话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农村养老问题。而传统孝道作为中国一直传承下来的美德一直在影响着农村的养老问题。现在,我们以永州市农村地区的农村家庭养老调研为例,通过调查探讨传统孝道对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同时对其生活水平,情感生活、知识获得和自我表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和剖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农村居家养老将老年人作为养老服务的需方,由政府主导和财政支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这只是一种以提供日常照料为主的低层次的养老模式。事实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一种双向耦合机制。这个机制的运行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农村老年人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精神资本的存量,这是农村老年人可以成为养老服务供方的基础;二是养老服务应当考虑经济供养、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层次的需要,尤其是最高层次的精神慰藉目前最为缺乏。基于这两个前提,当农村老年人有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且具备提供养老服务的意愿时,只需通过一定的方式触发,即可产生一个双向耦合机制。对于整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来说,双向耦合机制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支持需求问题日益凸显。依据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不能自理比例高于全国,且空巢比例较高,养老与照料需求较多。从农村老年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来源来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城镇仍有一定差距,农村老年人获得的子女经济支持水平不高,照料与情感支持有限。基于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困境,建议从政府、社区、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完善老年人社会支持,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完善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充分运用农村社区平台,增加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养老群体,有效把握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需求是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对915名农村留守老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尊、老有所为四个心理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揭示其心理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服务非常缺乏,而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更是少之又少。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心理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公共服务。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心理需求、基本生活心理需求和家庭亲情心理需求,从政府主导、市场优化、社会协作和老人参与四个方面合力建立了农村老年人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3.
移民搬迁伴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冲击,而安置方式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差异更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生变化。利用2011年陕西省安康市"农户生计与老年人健康"调查数据,检验了移民搬迁、不同的移民安置方式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求了移民搬迁中社会支持机制的作用。结果发现:移民搬迁本身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影响,但由于移民搬迁导致社会支持网络的变化,使得移民搬迁与非移民搬迁老人的心理健康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安置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不同;社会支持网络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护机制,而且调节了移民搬迁及不同安置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政府应该合理规划移民安置方式,打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移民老人的社会融入和交往,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就是解决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我国国情和农村特点出发,应该立足于不同地区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社会养老、集体养老和家庭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生活质量问题,对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基于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子女孝顺是影响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经济状况、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婚姻、性别等也是共同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此外,在城市模型中,自我照料程度、子女个数等个人特征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在农村模型中,经济来源、对权益受侵害后的处理方式等经济和社会保障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总之,城乡老年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同,城市老年人已侧重于对精神的需求,而农村老年人首先还需要物质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殊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高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峻,他们与中、低龄老人相比,在需求方面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点的描述,详尽分析了他们在日常照护、医疗护理、生命安全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以期能够为提高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完善城市社区为老服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养老模式是老年群体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多方面需求的综合反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在西部农村老年妇女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是基础。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孝文化逐渐缺失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的根基正在发生动摇。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符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意愿,越来越为西部农村老年妇女所接受。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有社区分散居家养老、社区集中居家养老两种方式。机构养老的服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比较适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中的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上海某区800位老年人进行的有关他们生活质量与社区服务需求的问卷调查,从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两个维度考察了大都市老人的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服务需求。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婚姻的大都市老人在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层面上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大都市老人的社区服务需求与其生活质量状况极其相关。  相似文献   

19.
医疗服务会通过影响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而对其失能状况产生影响。基于2011—2012年全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数据(CLHLS),将农村老人失能状况分解为自理能力丧失、生活能力受限以及认知能力障碍,利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医疗服务对农村老人失能状况的影响,并对相应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是否参加新农合、距医疗点距离、医疗费用分担方式、生病能否得到及时救治以及社区医疗服务会显著影响农村老人失能状况的发生。总体上,样本地区农村老人失能状况较为严峻,并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体系并通过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来增强农村老人对医疗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成为解决农村老年失能问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乡村景观是提供传统乡村环境与乡村生活展示和体验的载体。乡村景观的设计以乡村风光和乡村活动为出发点,不仅仅从传统乡村生活和美感出发,更要满足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各种行为的需求,考虑乡村景观体验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要是乡村景观设计的基础。乡村景观空间中的各种要素通过结构关系形成整体后才能呈现出区别于城市景观的独特的形式和意义。通过分析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从体验者和居住者对乡村景观的体验需求、生态需求、审美需求、文化需求出发,以乡村景观空间中的点、线、面形态为中心,以静态和动态空间为切入点,提出塑造乡村旅游景观空间的适宜性形态组织,建构乡村景观的空间特色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