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说新语》的语言对后世作品颇有影响,明人吴瑞征曾有详论,本文从《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所受影响等几个方面,比较详尽地论述了清谈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所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汉语由上古到中古的过渡时期,《世说新语》的语言又较为接近当时的口语,因此,通过对《世说新语》中某些语言现象的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触摸到汉语发展演变的“脉搏”。本文正是通过对《世说新语》“子”的用法的考察,去探寻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张可久散曲中大量用典,并以《世说新语》典故使用为多,在其散曲中多处可见《世说新语》的“踪迹”。典故的选择性使用、语言变迁的内在张力、文本内涵的精神复归是张可久散曲使用《世说新语》典故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历来被视为表现“魏晋风度”的杰出范本,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那个时代历史、政治、文学、风尚的珍贵材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说新语》文本获得的巨大成功与其所采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世说新语》的体例、人物塑造手法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加以论析。  相似文献   

5.
张可久散曲中大量用典,并以《世说新语》典故使用为多,在其散曲中多处可见《世说新语》的"踪迹"。典故的选择性使用、语言变迁的内在张力、文本内涵的精神复归是张可久散曲使用《世说新语》典故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刘仁树本文论述了《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语言成就。作者认为该书的艺术风格是“玄远冷俊,高简瑰奇”,其形成源于魏晋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它记写的对象密不可分;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文学表现手法;它的语言简约含蓄,...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人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古小说,该书语言生动活泼、简约朴实,多用当时的口语,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言材料。本文仅从《世说新语》中数量词的用法上,探求中古初期汉语数量词继承发展的某些规律。一、《世说新语》(下称“世”)数量  相似文献   

8.
明代曹臣仿拟《世说新语》所撰的《舌华录》既是一部优秀"世说体"作品,也是一部优秀的清言小说。在小说的体例语言等方面既有对《世说新语》的学习仿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语言简洁传神,其精湛的志人手法以及独特的叙事艺术都生动地体现了《舌华录》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9.
与正史《晋书》不同,有着大量文史材料做基础的《世说新语》亦有着小说的性质。在比较二者时,我们可以发现《世说新语》的文体有如下特征:体例清晰,分门别类;题材广泛,亦正亦谐;语言简约,意旨深远;价值取向,重人格美。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比较重要的常见的通假字约有8组;比较重要的常见的古今字约有6组。对它们进行全面的考察,不仅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中古语言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世说新语》在古汉语发展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玄学的深层影响,乃在造就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在于用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哲学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创作倾向、创作方法的转变。产生于玄学在魏晋南北朝间广泛流行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其作品取材和创作宗旨不同于古典小说发源期的史传文学,其语言风格更是独树一帜,与史传文学和成熟期的唐宋传奇大异其趣。异于古今的创作特色,正是玄学思想全方位渗透的结果。本文拟从玄学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入手,进一步探讨玄学对《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它与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有关部分的血缘关系很浓,《三国演义》的不少章节可以说是《三国志》、《通》的演绎,这方面前人已有不少文章论及。笔者觉得《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也极为“通家”。在“文学”这一特点来说,可能《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之关系所显示的文学上的规律更具吸引力。一、《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说新语》给《三国演义》所提供的资料是很多的,依《世说新语》的目录记述顺序排列如《德行》篇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庚公乘马…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充满高度艺术性的描绘和妙趣横生的语言,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文章对《世说新语》的世风世貌从魏晋士人任性放诞的行为方式、推崇品鉴的名士风度到纵酒任达的两晋新风、风行朝野的玄谈盛况做了简要分析与归类,再现《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和文献的角度,对《世说新语》里的八则语词作了校勤和考释,它们是:1.城阜;2.难.3.忧惨;4.希闻难;5.召功臣,6.陆士衡士龙;7湛隐;8.啖名客.《世说新语》,刘宋刘义庆撰,萧梁刘孝标注,是六朝著名的志人小说。本文是阅读《世说》过程中记下的读书笔记,试对书中若干字词校释问题谈点看法,敬祈读者是正。《世说》原文依据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下简称《校笺》)本。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出现了数十种侧重不同、水平不一的《世说新语》校笺注疏本,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刘盼遂《(世说新语)校笺》:发表于1928年清华大学研究院编的《国学论丛》上。开了现代学者整理《世说新语》之先河。本笺本的底本明嘉趣堂本,共校笺153处,以笺为主,以校为辅。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常见书名有三种:《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但究竟何者是它的本名,至今没有定论。《世说新语》类目的设定、秩序的编排与容量的控制彰显着作者的编撰意图,也产生了客观效果。《世说新语》的编排体例实有所本。  相似文献   

17.
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可以看出,《世说新语》"言语"门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的现实、人物品评的风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的版本情况较为复杂,唐以前版本今皆不存。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在京都东寺库中发现的唐写本残卷。北宋《世说新语》流传较广,版本众多。其中,经晏殊整理过的晏氏本,被认为是现行三卷通行本的祖本。大约至南宋时,《世说新语》始有刻本,现在所知的南宋刻本为宋绍兴八年的董弅刻本,宋淳熙十五年的陆游刻本,宋淳熙十六年的湘中刻本等三种。逮至明朝,《世说新语》大盛,各种版本繁多混杂。影响最大的有两种,一为王世贞刊印的《世说新语补》系列,一为袁褧刊印的嘉趣堂刻本。清代,《世说新语》所刊本基本上沿袭了前朝,…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不仅仅是直接从白话通俗小说发展而来,其文体渊源可追溯到《世说新语》,在不重纪事而追求人物神韵、文人性、真人轶事性、谐趣性以及适应于创作宗旨的分类结构等诸多方面,《儒林外史》都受到了《世说新语》的影响,吴敬梓在汲取《世说新语》所表现的文化精神之同时,把《世说新语》的文体因素融化到白话小说的创作中,使《儒林外史》的小说文体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与《史记》《汉书》有关文字的分析,论证了六朝时期《史记》影响不及《汉书》,同时分析了《史记》不被六朝士流所青睐的原因是:在思想内容上、审美趣味上及语言形式上都不符合六朝人的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