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油山     
位於克拉玛依市区东北两公里处,是克拉玛依油田三送系石油露头,因原油长年外溢结成的一群沥青丘,其中,最大的一个高13米,面积0.2平方公里。黑油山油质为珍贵的低凝油。地质学家们推测,早在两亿年前,黑油山就已经开始溢油了。清末汉文文献中将黑油山及其附近地区称为青石峡,《新疆图志》、《清明续文献通考》等书中均记载了这里的出油情况:“青石峡,其中多石油”,“青石峡之黑油山……现有九泉,以山顶一泉为最大,油旺时每日可取二百数十斤。”解放前.履期有附沂人民采集。直到解放初期还有一位名叫赛里木巴依的维吾尔族老人住…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是先有油田,後有城市,又随箸一曲《克拉玛依之歌》飞向全国问:在全市人民豪情满怀,以实际行动迎接克拉玛依建市40周年的喜庆日子*,作为市长,您一定有许多感慨,请您谀谈克拉玛依市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所明悴(以下简称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克拉玛依市是在“没有水,没有草,鸟儿也不飞”的荒凉戈壁滩上建立的。她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个了不起的神话。当然,这要追溯起油田发展的历史,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性油流,标志著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市,是新疆维吾尔自…  相似文献   

3.
在祖国西北边陲准噶尔盆地的浩翰戈壁中,有一座普被著名诗人艾青誉为“沙漠美人”的戈壁石油新城——克拉玛依。克拉玛依,维吾尔语“黑油”之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至今,它已整整走过了43年的光辉历程。43年中,克拉玛依经过两代石油职工的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由过去“没有草,没有水,鸟儿也不飞”的豆古荒原,变成了如今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科研、机运、水电讯等门类齐全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用事业基本配套,有25万多常住人口的现代化石油工业新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克拉…  相似文献   

4.
真没有想到,一首歌会有那么大神奇效应,她可以伴随很多人的一生,也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徵。这说的是《克拉玛依之歌。50年代,当克拉玛依油田刚开发不久,大批青年在《克拉玛依之歌》感召下,纷纷奔向新疆。一个满脸稚气的青年就是钻在拉油的主罐车里,哼著“克拉玛依我多么喜欢你”到克拉玛依当了一名石油工人。60年代,在“文革”中,一位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老地质学家在“牛棚”*常常拿出口琴吹奏《克拉玛依之歌》。关押他的人突然进来,老地质学家惺惚地停止了琴声,这个人却挨过来:“你吹得其好听,从今天起我跟你把这支歌…  相似文献   

5.
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在诞生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西北边陲——新疆克拉玛依,又呱呱坠地了一个蕴含着世界石油城之魂、承载着世界石油城梦想的颇具人文气息的婴儿——《克拉玛依学刊》!《克拉玛依学刊》诞生在一个奇迹频现的地域。作为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长子,勤劳智慧的克拉玛依人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以气壮山河的豪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没有草,没  相似文献   

6.
加强理论学习服务油田生产马效忠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我是1976年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1981年毕业于长庆石油学校,与石油工人摸爬滚打了十几个年头,先后干过采油、化验、试井,当过技术员、助工、工程师,现为采油二厂生产技术科科长,西安石油学院九四届函授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新疆油田克拉玛依重油公司档案数字转化工作,已成为油田公司数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克拉玛依建市40周年,这颗镶嵌在祖国大西北的黑色宝石,闪耀著璀璨的光芒,已取得举世瞩目、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回顾4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忘不了为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发展艰苦创业、英勇奋斗的开拓者;更加怀念在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建设中,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模范人物:杨拯陆、王继诗、张培英……他们是克拉玛依各族职工的优秀代表,是深受油田人民尊敬和爱戴的英雄,也是各族石油工人的骄傲。如今的克拉玛依经过两代石油职工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  相似文献   

9.
戈壁金凤凰     
1959年,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厂的前身——克拉玛依炼油厂伴随著油田的发展而诞生。被誉为“戈壁金凤凰”。80年代中期,克拉玛依大规模开采重油资源,克石化厂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扩建改造,使加工能力由建厂初期的十几万吨扩大到现在的300万吨,一、二次加工能力基本完善配套,拥有固定资产16亿圆,职工队伍发展到5600馀人,下设炼油厂、热电厂、炼油化工研究院、设计所、油田助剂厂等生产、科研单位。目前,克拉玛依石化厂拥有29套炼油装置,5套化工装置,可生产石油化工产品140#种,其中主导产品40#种,28种产品荣获部优质产品称号,5种产品…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一个和茫茫戈壁联结在一起的名字,一个和漫漫荒沙联结在一起的名字,正成为千年之初最激动人心的向往。横贯中国腹地的能源大动豚将从这里逶迤伸出,一只美丽的“火凤凰”将从这里振翅起飞。自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塔里木起铺设4200公里天然气管线宜抵上海的“西气东输”工程,有如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朵报春花,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朱基总理回答记者提问时,第一个就是介绍“西气东输”工程。这个工程是如此巨大,一期投资即达120o忆圆,投资额仅次於三峡工程;总长…  相似文献   

12.
戈壁滩4月底的阳光还不是那麽灼人,但采油二厂工人的心却沸腾了。荣获“五一劳动奖状”,是采油二厂人经过数十载的努力,用心血、汗水和智慧铸就的辉煌!全厂上下张灯结彩,每一个职工都是那麽自豪和骄傲:—1978年以来,二厂原油产量连续18年超200万吨,累计为国家生产优质原油5670多万吨,天然气79。9亿立方米。今天,二厂仍以产量最高、效益最好在新疆石油管理局保持优势地位,规模、效益居中国西北地区采油厂之首。—1997年,采油二厂以年产值27亿圆,利润17亿圆,吨油成本298圆被评为新疆效益最佳企业。—“八五”以来在老区滚动勘探…  相似文献   

13.
一天晚上,我、奶奶、妈妈,还有爸爸一起吃晚饭。我观察着每一个人吃晚饭的样子,准备来个家人“吃相”微型写真。  相似文献   

14.
高勇 《中华魂》2013,(6):49-51
在四川甘肃交界的龙门山脉中段,有一个由广袤的川西高原山区通往川西平原的关隘之地:走出那个古关隘和隘口那个有着独特民俗故事的“太平桥”,目光越过太平桥旁的卧佛寺那红墙碧瓦,便是黑森森的大山。平坝在这里不经任何过渡便与深山衔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课改的“大剧”至如今,已由悄悄开幕到掌声擂鼓声“砰啪”作响。潜心回思,最佳感悟莫过于课改之效应感想——“0”距离、“0”负担、“0”损失。它的开场,给大多学生带来惊喜的同时,也给长久以来在班里只作为“候补小菜”的部分“旁听”学生一个翻身做主、大展身手的新机会,纵使此滚滚热浪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完美的画卷,每一个40分钟教师都有“人在画中游”的温馨、甜蜜之感。  相似文献   

16.
当年一曲《克拉玛依之歌》,使克拉玛依这个新中国成立後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美名传遍全国。同时,"没有水,没有草,连鸟儿也不飞"的歌词,也真实地说出了克拉玛依当年艰苦恶劣的生存条件和自然环境。 斗转星移,42年过去了,经过几代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浩潮的戈壁大漠上,建起了我国西部最大的一座现代化石油城,它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大西北广袤的土地上。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向西部倾斜,上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的实施,克拉玛依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克拉玛依人抓住机遇,适时提出了顺应时势,具有超前性…  相似文献   

17.
双创时代如何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对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其创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机遇以及挑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之路上事半功倍。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特点进行分析,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践育人的角度,提出了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三维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2011全球创业周峰会”在中国上海圆满落幕。本次峰会以“创业,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全球创业周组委会共同举办。在本次峰会上,来自全球96个成员国和地区的近千位嘉宾及青年创业者相聚一堂,广泛探讨全球创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鬼谷之谜     
《阅读与作文》2007,(3):61-63
1992年2月6日,28岁的科菲,与65岁的父亲一起出发。他们来到秘鲁南部安第斯山东麓的玛奥山谷。据说,这里夜深人静,电闪雷鸣之际,大群妖魔鬼怪偶然会出来狂舞乱闹,因而有“鬼谷”之称。  相似文献   

20.
(一)生与死在自然界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而死对于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令人思之心悸惶恐而又无以逃脱;就一般情况而言,人们对生的欲望是强烈的,这种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威胁着人们,压迫着人们。对此,我国古代文人早已感受到了,并从他们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表露出来,屈原说:“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人老了,离死亡也就不远了。因此,诗人在这里担心功名不成而老之将至,流露出对衰老的忧虑,亦即对死亡的恐惧,表现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