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鸡彝和彝是夏商时代最重要的礼器,用于以盥沃神尸和地面为特征的灌礼。经多方考察,本文认为它们是新石器时代的两种鸟崇拜———东部短尾鸟崇拜和西部长尾鸟崇拜的产物。鸡彝制度来源于鸡血祀神风俗,故夏民族的灌礼联系于对春季和东方太阳的崇拜、对自然生命的崇拜、对鸡和翟雉类鸟的崇拜;彝制度来源于鸷鸟祭祀,故商民族的灌礼联系于对秋季和西方太阳的崇拜、对人工培植的生命的崇拜、对和鹰类鸟的崇拜。但从考古学角度看,在中原用为仪式重器的鸡彝,其来源却是东部大汶口文化的陶规鬲;而在商文化区用为仪式重器的彝,其来源则是中原西部伊洛地区的釜形。这意味着,夏商灌礼及其彝器的形成过程,乃凝结了一部史前文化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太阳是宇宙的主宰,是永恒的生命所在。远古先民们在原始信仰的土壤里创造了太阳神话,树立了不朽的崇拜偶像——太阳神。本文将围绕“太阳与鸟”、“太阳与水”、“太阳与树”等议题,对太阳神话意象作一探讨。一、太阳与鸟太阳神话中经常将鸟与太阳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普遍的神话意象。无疑,这是鸟图腾崇拜与太阳崇拜的融合。崇拜太阳的民族,也存在圣鸟崇拜,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包容,最终合而为一。下文从原始思维和文化的交融两方面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3.
太阳鸟神话因《山海经》中的“载日之乌”为人们所熟知,那么,太阳中为何有只鸟?其实,在太阳鸟神话中,太阳鸟是太阳的象征、代称或喻指。一方面,在我们熟知的“日中有乌”神话文本出现之前,史前出土文物和图像中已有反映太阳和鸟关系的历史证据,无论是单鸟与日图,还是双鸟、四鸟、多鸟与日图,鸟均是太阳的化身,指称太阳在不同时空位置所表达的文化意义。另一方面,“玄鸟生商”神话反映的是商部族的太阳崇拜,神话中的玄鸟也被认为是燕子或凤凰,三者都是太阳鸟,故事情节中的帝喾乃是日神,“台”“桑”等也具有太阳崇拜的特征,“玄鸟生商”神话是太阳作为图腾崇拜故事化后的演变形态。因此说,太阳鸟神话中的太阳和鸟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4.
太阳鸟图像一般被释为联合图腾,但此说法与当时的史实和相关出土文物有所偏差。在太阳 鸟图像大量出现的时期,各部落普遍存在日崇拜和鸟崇拜,日鸟已不具有图腾应具有的部落标志意义。且崇 鸟与崇日现象在同一部落杂糅出现,因此日鸟合并不一定来源于族外,而可能源于部落内部的演变。加上太 阳鸟图像与月亮蟾蜍图像时常相继出土,四个“图腾”同时出现更加难以用图腾联合释之。另外,图腾崇拜不 等于动物崇拜,不能将“太阳鸟”的思想根源归于图腾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与动物崇拜的产物。“太阳鸟”的基 本涵义是太阳,在此基础上衍化出太阳崇拜、祈求升天成仙、子孙繁昌及阴阳和谐等涵义。  相似文献   

5.
释"商"     
商文明到底起源于什么地方?商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为"商"?"商"字的写法对研究商文明的起源有没有帮助?"商"字的写法对理解商文明的性质有什么启示?尽管前人已有了相当的成果,但笔者认为都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着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三重证据法".运用这种方法,得出了新的结论,即商字的写法着重昭示了商民族是玄鸟崇拜的民族,字源上来源于东部地区的鸟图腾崇拜刻符.并在此基础上对几组东部地区的图腾刻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同时对与商字在写法上有同构性、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辛字和帝字进行了新的释读.  相似文献   

6.
《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这是中国商民族关于自身起源的神话叙事。在色彩意义上,"玄"代表生命本原;在字义上,其"混沌"和"模糊"的意义具有上升人类生命本原的倾向。在自然与生命融洽的宽阔背景下,分析"卵生"和太阳崇拜,得出玄鸟是创生的符号化存在,是天神合一的产物。玄鸟神话反映的是商民族对天空的向往,不同于周民族起源神话中对大地的崇拜,商周的朝代更迭标志着神的时代向人的时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藏彝走廊西部边缘为滇藏缅交界多民族聚杂居地区.历史上,傈僳族在文化交流中处于相对强势,形成同区域内其他民族对傈僳族文化普遍认同的历史传统.20世纪以来,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对基督教文化的认同,加速与强化了对傈僳文化的认同趋势,增强了宗教认同、民族认同与区域认同三者之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动性,其中以混融并超越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区域认同为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鸡在川西民俗中的功用及形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搜集了鸡在川西民俗中的主要功用 ,并从历史文献中考证这些功用的形成来源。鸡在川西民俗中的主要功用是祭祀、禳祝和衅礼 ,这与中国文明早期礼制的设定有关 ,也与鸡本身的神秘意义相关 ,故鸡在民俗中的运用也普遍具神秘性 ,甚至成为巫法的道具  相似文献   

9.
一个族群选择何种物类为图腾,是与他们生活的地域和地理环境特征、经济特征、谋生手段、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的。红山文化对猪的崇拜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饲养业,而后在氏族社会的发展中则升华为图腾。而对鸟的崇拜观念可能源于一种敬畏心理,继而形成另一族群的图腾。最终在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形成了不同的氏族族群和不同的图腾制。  相似文献   

10.
敖包祭祀是与萨满教有着密切联系的原始信仰形态。敖包祭祀起源于天地自然崇拜,并与祖先墓冢崇拜有很深的渊源联系。敖包的三重圆锥形结构和绕行三周的祭祀方法均源自萨满教“三层环型宇宙”观。敖包石堆上的树枝和木鸟分别代表萨满教神山、神鸟。敖包祭祀的黑白两色牺牲和“血祭”仪式,蕴含着天白、地黑原始理念和以血祭天的“血魂”观。  相似文献   

11.
满族乌鸦崇拜是一种民俗,由乌鸦民俗可以追溯到乌鸦传说,由乌鸦传说又可以追溯到乌鸦神话,由乌鸦神话又可以追溯到乌鸦仪式。由此可以说明,乌鸦民俗是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的现代"遗留物",满族乌鸦民俗的文化之根是深深扎在满族远古仪式之中的。史前乌鸦文化"大传统"在满族神话、仪式和考古发现中有丰富的表现。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来源于女性文化模式的作用,乌鸦是太阳女神的象征。汉族对乌鸦的厌恶是汉族男性文化模式对女性文化模式的中断。满族乌鸦仪式、神话、传说、故事和民俗的多种多样,表现了满族女性崇拜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太阳神鸟金饰于2005年被确立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它体现出中华先民在早期生产中形成的阳鸟崇拜、时空合一的宇宙观念、意象交融的审美创造和圆融和谐的生命理想。这四个构成要素符合中华民族持续的相对稳定的传统审美心理,并对其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原始人的自身生产所决定的生殖崇拜,它的物化形象就是最早的人口文艺作品.人口文艺源于原始生殖崇拜,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即中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鱼、蛙生殖崇拜反映的人口文艺;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龙(蛇)、凤(鸟)生殖崇拜反映的人口文艺;东部近勃海红山文化晚期大型祭祀遗址孕体女神崇拜反映的人口文艺.这种原始生殖崇拜和人口文艺出现于原始母系社会早期,但其观念文化并不与原始社会相终结.  相似文献   

14.
藏彝走廊的南北方向有着漫长的延长线.在藏彝走廊的北方,由甘青高原向东延伸,并越过北方草原地带,直到俄罗斯;藏彝走廊的南方,由横断山向南,一直伸展到中南半岛.因此,藏彝走廊是一条国际走廊,或是具有国际性和国际意义的走廊.藏彝走廊的形成,与古代族群的迁徙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古代族群的迁徙中,除为学术界所熟知的北方族群在不同历史时期大批向南迁徙而外,为学术界所极少讨论的南、北方族群向中央亚细亚和中南半岛的迁徙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起了重要作用.藏彝走廊的南北东西方向,都有对外联系的通道,尤其是它的南北两端,是先秦秦汉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进出口.藏彝走廊的北方出口,就是北方丝绸之路;而它的南方出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实际上.出口同时也就是进口,古代南北东西的文化以至族群的交流互动.就是通过北方丝路和南方丝路进行的.经由丝绸之路,中国西部的族群和文化与南亚细亚、中央亚细亚、西亚细亚以及东亚细亚南部即中南半岛进行互动与交流.先秦秦汉时期中国的西方文化因素,和同一时期西方的中国文化因素,就是通过藏彝走廊两端的南北丝绸之路进行传播、交流和互动的.藏彝走廊在沟通南北丝绸之路,进行中外文化互动和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一条极其重要的东西方国际走廊.  相似文献   

15.
四川西部山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与成都平原的过渡地段,其地域范围与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大体相当,是我国卫藏、安多、康巴三大藏区中康巴藏区的主要部分,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条重要的民族走廊(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彝藏走廊”),对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民族的形成产生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该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又未处在青藏高原主体部位,因而学术界对该地区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在实地调查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多民族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不足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一、各民族的由来与发展1土…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古希腊的医神,对他的崇拜最早的记载来源于荷马史诗。关于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话传说,是一些真实人物和事件与一些思想或观念的结合。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健康的追求,反映了他们珍惜生命、远离灾病的愿望。神话中的阿斯克勒庇俄斯与阿波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阿波罗崇拜到阿斯克勒庇俄斯崇拜的转变,既是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也体现了古希腊人精神需求和现实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灾祸、病疫和死亡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疾苦,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作为人生礼仪中最后的"通过"仪式,源于彝族日常生活独特的神灵观和祖灵崇拜,寄托着彝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信仰表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在历史迁徙和文化流变中,凉山彝族丧葬仪式仍保持古朴深厚和人性化的文化传承,调适和维系着彝区社会秩序,强化着族群自我认同,不断满足着彝人的精神需求,因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记忆而被凉山彝人视之为极富生命力和神圣性的独特文化叙事和活态信仰传承。本文以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凉山彝族丧葬仪式、禁忌文化、文化意蕴等进行分析阐释,解读凉山彝族丰富而深邃生命观的文化内涵和认知价值,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生存智慧和合理性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8.
东夷海洋文化及其走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 ,东夷文化具有着厚重的海洋文化性质。首先 ,东夷人靠海用海 ,从海洋中获取物质生活来源 ,不仅大量食用 ,而且将贝等海物作为装饰品、货币以及铲、锄等工具。其次 ,东夷人的航海活动开拓了东北亚海上交往越渤海 ,抵辽东、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传统航线。同时 ,靠海用海和屡涉风涛 ,东夷人产生了人面鸟身的海神信仰和鸟与太阳通体崇拜的信仰习俗。然而 ,海洋文化发达的东夷部族与创造了南方海洋文化的百越部族相比 ,更早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随着秦始皇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东夷海洋文化便在大陆型主体文化的笼罩和辐射之下 ,开始居于从属与边缘地位了。  相似文献   

19.
据彝文典籍史料《彝族源流》、《彝族人类起源》和《彝族人类历史》等中的记载,远古彝族有哎、哺、宜、舍、尼、能、实勺、咪、吐、楚、那、濮、罗、果等十四大支系部落。尼与能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对女祖魂的崇拜,也具有"天、母、女"的含义。若干世纪以后,以虎为图腾,又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罗(虎)氏部落,罗(虎)部等氏支又从尼部族中分了几支出来,以"罗"为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三峡巴人故地考古出土的文物中,虎龙形雕塑、雕刻,也随处可见。根据许多彝汉文献中的记载与考古发掘资料,笔者认为"三星堆"文化的史前渊源也就是后来的彝族先民的祭祀文化渊源的足迹,"三星堆"文化的延续也就是当今彝民族祭祀文化的风俗遗存。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者,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女神》打上了庄楚文化的烙印。郭沫若少年时代受到道家文化的强烈影响。在《女神》中,对自然、女性、光明、太阳和月亮的崇拜与庄楚文化有着不可割弃的联系。《女神》是饱含着作者青春激情、鲜活浓郁的,具有“五四”时代精神的生命颂歌,庄楚文化是作为作品的深层次意蕴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