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 ,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正以其神奇的力量加速改变着。因此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定位、加强管理 ,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影响青年学生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
未来青年工作国际化的外部视野来自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信息化网络化的世界潮流,内部视野则来自中国主动汇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对青年的影响,青年工作的国际眼光是战略意识与进取精神的重大定位,需要培养终身学习中外先进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以先进文化塑造青年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重任,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努力以先进文化塑造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4.
高校团建工作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要求高校共青团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者和培育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青年学生具体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为此,高校共青团干部必须从邓小平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团的业务学习以及学生工作等方面,去增强团性锻炼.  相似文献   

5.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国家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文化自信是强化价值引领的前提,价值引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助推器,二者相互影响、互为依托。在新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和加强青年学生价值引领,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应从肯定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弘扬和发展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借鉴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构建高效的课堂育人体系为标准,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标,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生是两岸文化迈向深度交流的生力军。针对两岸青年学生群体设计的"两岸青年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的看法"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两岸青年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问题既有趋同认知,也存在着明显的集群差异。以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为样本,采用统计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方法,可以发现这种差异的形成既受到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影响,也受到两岸文化观念等群体意识差异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岸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意义系统,彼此内部具有不同的集群认知和群体记忆。在全球化语境下,两岸民众应共享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在宏观层面实现两岸文化的包容性融合,在微观层面结合青年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在秉承传统文化、正视认知差异、增进两岸交流、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协议商签等方面建构起共同文化认知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揭示了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本质和特征;并对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不同历史环境中的政治参与意识其性质也存有差异,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同时,本文还对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引导提出了自己的浅识。  相似文献   

8.
营造以学术科技活动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它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是发挥青年学生主动性、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形式。对于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开发学生智力 ,陶冶学生情趣 ,完善知识结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 ,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体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校园文化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主动适应青年学生的愿望 ,竭诚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以学术科技活动为主导 ,以文化娱乐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 ,成为学校团学组织在校园文…  相似文献   

9.
针对作为亚文化的青年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偏离性,以及当前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青年文化追求所表现出的低俗化倾向,发挥社会主流文化对青年文化的吸纳与整合、引导与利用功能,探索青年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建设先进青年文化,使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持根本的一致性,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强医院青年文化建设,引导青年成才,促进青年在医疗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医院发展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针对医院青年文化建设存在的引导方式陈旧、活动组织困难、活动同质化等问题,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文化建设;加大投入,加强激励,贴近实际,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活跃青年文化生活;加强引领与品牌管理,构建特色品牌文化体系;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倡导职业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