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需要着力构建"大师范"框架下的多类型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实施分离基础上的融合型教师教育体制,探索分层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的学科教学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大陆的教师教育可以借鉴我国台湾省的模式,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既保留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又在综合性大学设立教育学院,参与培养中小学师资,可以采取"五年一贯"、"3+1"、"4+2"等多种模式,培养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师资,逐步构建我国现代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试点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作为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指导方针,这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教学创新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认为提高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高学生职场能力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树立高职院校的新型教师观,学校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研究制订高职院校教师任职资格和准入门槛,大力培养"双师型"师资,构建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形成教师培养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外环境规划公众参与中G IS的应用模式主要有技术支持模式和社区融合模式。技术支持模式是当今较为流行的模式,在这种模式里,第三方(大学或私人公司)提供给社区数据、软件和分析,社区自由提出问题和想法,第三方的角色在于提供研究和分析。社区融合模式是指社区通过第三方(大学或企业实体)获取硬件、软件和数据,专家在社区建构G IS的发展能力,第三方的角色是建立基础设施,社区帮助第三方确认并收集他们所需的数据。针对我国环境规划公众参与不足的现状,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将G IS技术逐步应用于我国环境规划公众参与中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双师"素质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师资保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就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和取得途径,研究和提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课程改革的教师积极性调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课程改革最终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性不高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师资培训滞后、教师学术能力不足、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要结合教师职业发展需要,加强师资培训与培养,建立立体的课程管理模型,依托专业教师进行课程管理,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8.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目前实施的高职教育提出了"三元十三环"的概念。"三元"是指高职生三方面的生源,"十三环"则是本文认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的13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体制、机制、供需、目标、资源、合作、课程、素质、实践、能力、师资、管理、质量。部分或每一环节也可建立模式,但较为完善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涉及"十三环"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9.
汉语国际推广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汉语教师本土化培养是解决教师问题的有效途径.英国知山大学孔子学院在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中,尝试汉语师范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证书培养模式、"校直培"培养模式、孔子学院奖学金培养模式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本硕联合培养模式,为英国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总结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经验,探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对于国际汉语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竞争程度的加剧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师培养经验,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的能力构成,提出了学校师资能力培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关键在于打造高水平专业。打造高水平专业,关键在于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职教师生态位,是指高职教师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功能维度上所呈现的"态"与"势",具体表征为高职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所属的层级和类型,决定高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发展需求。培训是影响高职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生态因子,基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进行分段、分类、分级"三分式"培训,实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诉求。然而,违背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的高职教师培训,意味着高职教师分段、分类、分级培训的生态位失衡。因此,高职教师培训应基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从培训方案设计维度、培训过程管理维度、培训方案改进维度、培训基地建设维度构建"四维一体"的培训生态位,坚持"问题式"导向,精准把握培训时机,抓住专业发展契机,应用"第四代教育评价"范式,实施"辐射式"策略,进而落实高职教师分段、分类、分级培训,提升高职教师专业水平,推进"双高计划"建设。  相似文献   

12.
职称评聘既是教师学术能力的体现,又关系到其个人的经济利益,同时职称工作又关系到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关键环节。分析了高职院校职称评聘的引导作用,探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措施,以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显示"双师型"教师与"学科型"教师和"实践型"兼职教师相比,职业优势相当,专业优势明显,能力优势突出。表现为能够将职业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相融合,集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能于一体,成为专业建设的实施主力。在专业建设的多个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主力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进行教师培训,提高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适应时代特征和骨干教师自身特点,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培训模式,是当前骨干教师培训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以及中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明确了旅游管理专业中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取向,并在创新的理念下构建了中职教师培训的若干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增强,美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了解和认识,两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和经验也不断被其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尤其是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更是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的重点。对美国与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两国运用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性”融合原则在职业学校师资职前培养、准入机制和资格认证制度、职后培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结果发现,两国职业学校在教师职前职后侧重阶段、准入机制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法律体系保障、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师资准入机制、“三性”融合原则的运用、师资队伍专业化等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共性。据此,从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职后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金融职业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也为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资源库弥补了院校基础性资源不齐、职业化特色不足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教师和从业人员共享的开放学习模式。依托教学资源库,高职院校在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学业竞赛、考核检验等方面的创新得以实施。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师职能转变,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育效果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积极思考和探讨如何确立和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组织和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学会做事与做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给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缺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缺乏实际经验、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外贸实践工作、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并利用已就业学生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获得跨越式发展,但同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双师型”师资是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的主要素质特征。为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改善教师的职称结构,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实践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现代实践教学发展、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本文根据行业企业生产管理运行模式,结合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就如何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