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理人》2008,(11):180-181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药科大学丁家宜教疑长白山考察时惊异地发现,当地洗参人的双手,异常地白嫩光滑,与其他风吹日晒皮肤的粗糙老化形成了强烈反差。历经20年的潜心研究,终于从天然人参植株中成功培育出美白因子“人参活性细胞(AGCA)”,揭开了长白山洗参人的美白奥秘,丁家宜美白系列产品从此诞生。  相似文献   

2.
《经理人》2008,(12):117-117
10月27日,领军性民族日化企业丁家宜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房落成典礼在苏州举行,即日第四届丁家宜生化研究中心论坛隆重召开。董事长庄文阳表示,新厂房投入使用后,丁家宜的年生产量将提升一倍;并将于2010年完成A股上市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经理人》2008,(11):119-119
拥有一身白皙肌肤的韩雪目前被护肤品牌丁家宜相中,担任其新品代言人。9月25日,韩雪现身上海发布会现场,在大秀肌肤的同时,更是与名嘴李静互动,畅谈美容心得。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2008,(10):108-109
誓做民族品牌的领导者 丁家宜品牌的诞生与两个人休戚相关,一位是中国药科大学丁家宜教授,另一位是珈侬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文阳先生。珈侬生化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与中国药科大学合资成立后,即以人参活性细胞为基础,首先推出面容一洗白产品,人参活性细胞是丁教授历经二十年的专业研究,利用室内生化培养技术,从天然人参植株中成功培养出美白消斑因子,具有天然的美白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是企业团队的灵魂,企业团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土壤,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是持续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有“文化”,员工有吗? 在联想集团,企业文化培训被称之为“入模子”,不进入联想的“老君炉”被联想企业文化同化的人,是不能真正成为联想人的;在平安保险,以“员工同化管理”体现;在南方李锦记,高层则以“麻辣火锅”来比喻.  相似文献   

6.
四川物探252队以激励机制让员工成为“星级员工”,被评为“一星级员工”的奖励5000元、“二星级员工”奖励1万元,“三、四星级员工”的分别奖励3万元和4万元,同时,所有星级员工享有评先、培训和入党优先权。“星级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脊梁”的作用。“星级员工”越多,企业越兴旺发达。然而,“星级员工”也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教育、引导和可生长的环境,需要用激励措施催生。给予“星级员工”应有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方显出他们与众不同,彰显企业对他们的奉献与价值的赞赏。有比较才有鉴别,其他员工看到星级员工有着如…  相似文献   

7.
全球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的美国罗森布鲁斯公司日前应邀来我国为企业界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重点推介了该公司“员工第一,客户第二”的经营理念。“员工第一,客户第二”。罗森公司就是在这一经营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即公司为员工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与员工为公司创造“令人震惊的工作成果”有机地融于一体。在罗森公司里,员工被称为“朋友”、“伙伴”,而绝没有“雇员”之谓,无论是接线员、勤杂工还是高层管理者,大家都是平等的。公司近年来还推出“迎新人方案”,即新员工在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将被管理…  相似文献   

8.
每个员工都是一台小“发动机”,这台“发动机”能否有效运转,与经理的风格和加油的力度有关。如果员工没有被发动起来,经理就该反思自己的管理风格了。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7月,富士康的员工孙丹勇因工作差错不堪重压坠楼以来,该公司频发员工自杀事件,仅今年就发生了12起,10死2重伤。富士康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有许多共同点:自杀员工均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大多数员工上岗时间在半年内;员工自杀时间的间隔越来越短,自杀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   

10.
潘宁宁  朱宏泉 《管理科学》2015,18(3):90-103
将中国文化下员工“私有”的顾客信任区分为人情信任和交易信任,探讨这两种信任向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过程,分析员工与企业间行为相似和精神相似在转移过程中的调节效用.以保险业的顾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回有效问卷205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员工“私有”信任向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过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顾客与员工间“私有”的人情信任和交易信任对企业“公有”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交易信任部分中介人情信任到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员工与企业间行为上的相似性对交易信任到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有调节作用;员工与企业间精神上的相似性对人情信任到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提高顾客关系管理效率提供了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钟国兴 《领导文萃》2007,(3):154-156
当“三国”被“水煮”,“水浒”直冒“麻辣”味,孙悟空成为“好员工”的时候,人们在感叹管理这个概念似乎成了处处附体的“神灵”,各种名著都被用来作为说管理的道具,名著资源似乎已经被“管理大师”挖掘殆尽了。  相似文献   

12.
王育琨 《经理人》2005,(3):46-47
中国一大批企业家有建立百年传承的“家”的冲动, 喜欢建立一种掌控一切的生杀大权2004年3月联想大裁员,一个被裁减的员工发出了一声无奈的感叹:“公司不是家。”这声哀叹有点凄婉,展示了历来强调公司是一个家的联想的另一种形象,媒体轰动了,柳传志坐不住了,公开说“公司整改不能冷了员工的心”。于是,为了继续打造一个家的形象,那个被裁减的员工,又被召了回来。可是,公司真是一个家吗? 一大批企业家有建立“家”的冲动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公司,起初还无暇光顾“家”的奢靡。二战后日本人发现了“家”,利用终身雇用制、年工序列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13.
东组人 《领导文萃》2006,(11):152-153
问题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思路: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问题2“:谈谈你的家庭情况。”思路:1.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2.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3.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4.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5.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6.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问题3“:你有什么业余爱好?”思路:1.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2.不要说自己有哪些庸俗的、令人…  相似文献   

14.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指的是,在组织与员工的相互关系中,雇用双方所感知到的彼此为对方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对员工的责任”和“员工对组织的责任”。研究1针对796名被试运用因素分析验证心理契约的结构构想,结果表明在我国企业中,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相比二维结构和单维结构更为合理,即在“员工对组织的责任”与“组织对员工的责任”中,均包括规范、人际、发展3个维度。研究2针对186对管理者—员工的配对样本,分别从组织角度和员工角度考察二者之间在组织责任上的认知差异。结果显示这种认知差距显著影响到员工对组织承担的责任意识和员工的工作相关态度。  相似文献   

15.
年终奖像金蛋,会孵就能生“小钱”.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很多单位开陆续给员工发放年终奖,这个“大红包”虽能给不少市民带来惊喜,但如果没计划好,很容易被随之而来的春节—洗而空,致使春节变春“劫”.那么,年终奖发到手应该如何分配呢?接下来,就看理财专家如伺帮您一“理”到底吧.  相似文献   

16.
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仅如此,很多企业领导者都认同这一概念,认为核心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关键,必须做到留人留心.提高核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积极发挥“人”的资源优势,是企业和领导者共同探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2010,(7):125-125
“健康管理服务历来被企业看作成本,其实,它在为企业省钱。”中国健康管理服务网创始人何克新先生在第二届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论坛上进一步阐述:“企业对员工健康的投入,是对提高生产效率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在“用工荒”已经出现并将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面临其特有的“生产力困境”.追求高度分工的运营策略虽然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但也使企业变得脆弱且反应迟钝,难以应对“用工荒”的挑战.本文尝试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寻找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办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对大样本(N=1185)企业员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员工感知到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能有效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同时提高其工作绩效;而且当企业采用高度分工策略时,上述关系变得更强.员工离职率的降低能有效提升企业应对“用工荒”的能力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员工工作绩效的提升将有助于改善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有助于缓解企业运营效率与运营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帮助企业走出“生产力困境”.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都,一个上海,当两地中小企业主纷纷抱怨被员工“炒鱿鱼”时,作者跟踪访问发现,其实这并非如人们想像的仅仅涉及“忠诚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远未达成共识, 本文采取权变的观点, 将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引入到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分析框架内, 以472名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显示: (1) 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 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2) 无论是组织认同, 还是职业认同, 都增强了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的负面影响.即高度认同自己的组织或职业的员工, 在消极情绪体验下, 更倾向于减少创新行为表现. (3) 组织认同与职业认同的交互作用对消极情绪和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也具有调节作用, 在“双高” (高组织认同高职业认同) 条件下, 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两种“一高一低”条件下, 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不显著;而在“双低”条件下, 消极情绪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将引入组织认同、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 有助于厘清消极情绪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增加理论模型的解释力, 为员工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