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徐杰舜与《汉族民间风俗丛书》万建中最近,广西教育出版社出齐了广西民族学院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汉族民间风俗丛书》,《丛书》共二辑八册,第一辑为:《汉族民间经济风俗》、《汉族红白喜事风俗》、《汉族四时八节风俗》、《汉族生养益寿风俗》;第二辑为:《汉族民间信...  相似文献   

2.
由中南民族学院唐奇甜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民俗民情100系列丛书》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套容中国各民族民间节日、民间礼俗、民间食俗和竞技、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戏曲于一体的通俗文化丛书,重点突出、特色显著、体例得当、文笔流畅,是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促进...  相似文献   

3.
抚州(临川)不仅孕育了戏剧大师汤显祖,而且蕴藏着丰厚的民间戏剧资源。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整合学术力量,经过不懈努力,推出“临川地方戏曲研究丛书”,展示了独特的学术基础和研究优势。该丛书拓展了研究领域,取得不少创新成果,将对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研究方法上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回族民间文学丛书》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文学史》编写组选编,按体裁划分,在国内首次分专集集中系统地出版。丛书共分为《回族民间故事集》,《回族民间歌谣集》、《回族民间叙事诗集》、《回族民间习俗资料集》、《回族民间文学评论集》、《回族民间文学概观》六种,收集了  相似文献   

5.
“中街”原名“四平街”,大概是老祖宗们希望这里“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因为“四平街”地处有2300多年历史的沈阳古城的中央,故而民间称其为中街。慢慢的“中街”这个名称取代了“四平街”, 并一直沿用至今。 370年的风尘打造中街中街可以说是随清代沈阳城的诞生而诞生,自大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化遗产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根据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民俗志”、“史诗长歌”、“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三套丛书。三篇总序,阐明丛书之宗旨,民俗、史诗、长歌与民间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写作要点。  相似文献   

7.
弋阳腔是明代戏曲中的四大声腔之一,形成于江西东部一带。其特点表现为:保留了徒歌与帮腔,出现了滚调,曲牌联套具有民间音乐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明代以来,弋阳腔流传到全国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方言土语、民间腔调相结合,形成了川剧、湘剧、赣剧、婺剧、潮剧,安徽的四平腔、福建的闽剧、江苏的淮剧等许多新的地方剧种。  相似文献   

8.
月泉吟社是民间的一次文人结社,首次采用了寓名形式征诗比赛。寓名是月泉吟社形式上的最大特色,也给后世研究留下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月泉吟社采用寓名征诗的原因,二是月泉吟社部分成员的考证,三是《月泉吟社》的版本传承源流。对邓草径与田起东进行重新考证,二者实为同一人。通过目验比较和文献分析,《月泉吟社》自元至清在刊刻流传过程中版本传承脉络为:元代在吴氏家族中流传,明代及以后则是正统本→正德本→嘉靖本→汲古阁本、诗词杂俎本→丛书集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文库的编纂情况,同时探讨了“文库”一词的起源、最初的含义及文库与丛书的鼻同。木文作者认为.“文库”一词的原始意义是图书馆,后来由图书馆逐渐演变为出版物的名称。文库与丛书没有很大的区别,都是指系列出版物,文库仅更显示出一种综合性而已。与丛书相比,文库出现较晚。在中国,文库本的出现与现代图书馆运动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奇人钟阿城     
前几天,逛北京朝内大街海天书苑,发现书架上两大排高雅堂皇的巨著赫然站立。走近一看,是台湾光复书局出版的“当代世界小说家读本”丛书,共50本。以人为目,一人一本,每本大致300页。丛书不零售,总价5805元。算一算,平均每本要卖到116元。在时下北京,要算很昂贵了。以世界之大,古今之久,作家之众,仅选50本,可见严格。外国40人,有卡夫卡、福克纳、川端康成等人;本国10人,有鲁迅、郁达夫、老舍、沈从文、巴金等,最后一个是锺阿城。当然,这选拔也代表了一种评价。阿城的小说获得如此之高的称誉,作为朋友,很替他高兴。就我所…  相似文献   

11.
永嘉昆剧与海盐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戏曲史家通常认为浙江温州(永嘉)是宋元南戏的故乡,在中国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史上,温州有其特殊地位。南戏在温州一带产生后,很快就传播到浙江各地及邻近的江苏、福建许多地区,并且出现了以这些地方为名的各种声腔,其中最早的是海盐腔。海盐腔滥觞于宋末而盛行于明代嘉隆以前,一度成为一切南唱的代表。昆山腔崛起以后,海盐腔仍在各地上演。现在“永嘉昆腔”中称为“九搭头”的各类早期南曲曲牌.可能就是海盐腔的遗音。与“永嘉昆剧”相类似的,尚有浙西金华一带的义乌“草昆”、浙东台州一带的“黄岩昆”及浙东、浙西“三合班”里的一些早期南曲曲牌腔。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全宋诗》第67册3520卷资料,对宋代诗人邓林的生平事迹及其《皇荂曲》之外新辑佚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辨。因为同时代姓名相同的几位邓林事迹相混淆,造成了《皇荂曲》作者邓林小传的模糊。据方志等材料对以下数位同名邓林作了深入辨析:A邓林,字楚材,福清人,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有《虚斋文集》;B邓林,新淦人,宝秸四年(1256年)进士;C邓林两人,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一为南城人,一为崇仁人。《皇荂曲》的作者邓林,字性之,号四清社友,为邓彝叔之子。进而讨论了《全宋诗》和《两宋名贤小集》邓林小传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论淮剧[淮调]的发展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剧为原淮安属地所共有的地方戏曲剧种。昔日的盐阜、两淮均属淮安。[淮调]起源于淮安,后传入盐阜,再传至上海。[淮调]源于香火戏中的童子调,同时也采用了本土的一些民间音乐素材作为声腔新的元素加以补充,从而发生了深刻的内在变化。[淮调]始终是淮剧剧种音乐的主流声腔。  相似文献   

14.
石屏彝族“海菜腔”是从异龙湖中的海菜而得名的。因它产生于彝族青年男女特有的民俗———“吃火草烟”活动,因此,旧时被称之为“草曲”。明朝初期,江西弋阳腔传到滇南,再与石屏彝族的“草曲”相结合,并冠以“海菜腔”这一美名。海菜腔在“吃火草烟”这一习俗中被长期保存了下来,在这一习俗中所唱的民歌,也得到了广为传播,创造、发展。海菜腔是彝汉合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词调《破阵子》的兴衰可视为一部词体发展小史。该调出于唐法曲《破阵乐》,初以齐言声诗配乐。敦煌《云谣集》中今传最早的《破阵子》词已具双调小令体式,留有唐曲和声遗迹。南唐李煜时,该调趋于成熟,题材拓展、格调提升。至北宋,该调在体制谱式、题材主旨等方面继承与创新并行不悖。入南宋后,该调作者、作品数量显著增加,时代特色鲜明,而辛弃疾为集大成者。宋末,《破阵子》创作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16.
“拉魂腔”是流布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的地方性剧种、声腔。作为这一地区较有代表性并别具特色的地方性剧种、声腔,“拉魂腔”在区域性的地理范围内还是引起了戏曲界、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因而,相继出版了一些相关的学术专著及研究成果。本文对其诸多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并给予思考后的认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唐昭宗登齐云楼,令乐工歌御制《菩萨蛮》。诸王及臣工皆有和作。通过对《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的作品考辨,发现其中隐含着重要政治信息。这首以"思归"为主题的《菩萨蛮》歌曲,实质上是李晔借助《菩萨蛮》音乐传播方式,召集各路兵马勤王的号令。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四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完善的问题,采用SWOT分析和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历史文化在四平市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四平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之城"拥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以旅游开发规划为先导,提升旅游业质量,打造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等旅游开发对策。研究结果对促进四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花雅之争”是清代戏曲史上的重大事件,清前中期昆曲与梆子戏此消彼长的竞争是事件的核心环节和内容。从清初开始,涵括西秦腔、秦腔、吹腔的梆子戏南传东进,成为北京、扬州、苏州等中心城市剧坛的重要声腔。梆子戏的全国性传播促使底层民众、文人士大夫乃至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发生转变,形成“厌昆喜梆”的新潮流。更重要的是,梆子戏在传播的过程中,或转用乡语,或衍生新腔,形成梆子腔、吹腔、皮黄腔三大剧种体系,彻底颠覆了以昆腔、弋阳腔为主导的戏曲格局,奠定了我国两百多年稳定的戏曲版图。清前中期梆子戏的兴起,是板腔变化体戏曲对曲牌联套体戏曲、民间戏曲文化对精英戏曲文化、北剧对南戏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传统的大理国是通海节度段思平发动兵变 ,夺取政权和段思平的贵族出身提出质疑 ,认为大理国的建立是平民出身的段思平领导的一场有广大劳动人民参加的大起义 ,它是南诏经济封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又是南诏后期激烈矛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