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面对风起云涌的诗歌民刊,我们应该思考"民间出版"与"独立出版"现象,因为这或许更具有实质性意义,这也是为民刊寻找合法性的最后依据。杨克版《中国新诗年鉴》和民间出版人潘洗尘等个案透视出民间出版在传统的体制化出版与现代独立出版之间的文化境遇,同时也预示了真正意义的独立出版已经绽放萌芽。而汉语诗歌资料馆、不是出版基金(The Atypical)、黑哨诗歌出版计划、坏蛋出版计划等层出不穷的民间印行机构,则已经形成了崛起的"独立出版"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杰出人物为代表的出版人的奋斗史。"中国出版家"丛书是我国第一次规模化地为出版领域杰出人物立传的文化出版工程。从已出版的出版家传记来看,明显表现出了"出版+生活"的客观呈现、"商业+文化"的全面观照、"征实+评价"的融合刻画编撰特色。"中国出版家"丛书的出版,有助于唤起中国出版人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意识,有助于传承出版业的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促进出版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学术意义表现为透过出版家个体的研究,构建以人为本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展现出版行业与国家、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作为大学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出版社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积累文化、传播文化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大学出版机构及其产品是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大学出版人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积极的担当精神把文化积累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在印刷时代,出版物是人类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媒介,出版机构也成为人类创造知识、积累知识和传播知识的枢纽。与此同时,出版机构也是一种商业机构,它需要获取足够的利润以维系正常的运作,满足其人员的各种需求。正是这两重属性决定了出版机构必须在商业利益和社会公益之间做出完美的平衡。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机构中最杰出的典范,它为中国的现代启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国的出版事业开创了一个优良的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影响到现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互联网和各种移动终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出版正在出版领域快速推进,并成为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出版在应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挑战时,如何尽快、有效地实现向数字出版的跨界转型,已经成为每一个传统出版人所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在跨界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认识误区,可能成为阻碍跨界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当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遇时,传统出版人应适时转换角色定位,更新观念、转变认识,克服主客观条件限制,积极调整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当下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以便成功实现跨界转型。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作为一场由技术革命引发的文化价值系统的转型,为口语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碎片化成为日常的阅读方式,融合沟通的全媒体模式是其重要的特性。在"和文化"视域下审视这一新生业态,强调其融合互动与和而不同,从而形成发展的张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双向整合,是一个包容的和合过程,两者的融合,成为现代出版的大趋势,共同推动出版业的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出版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中国网络出版人才背景和网络出版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就如何培养中国网络出版人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杰出代表,其最突出的文化性是在张元济主政时期奠定的。考察张元济时期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活动可以从其注重中华古籍和汉译名著的出版行为背后,看出其"温故知新,两者并重"的出版理念。出版业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理念和行为也反映出清末民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之间交汇、碰撞,出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转型和西方文化的中国化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版业自21世纪初期开始进入了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以计算机、互联网及通信技术为手段,数字出版产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引领着出版业的战略转型。传统出版业如何增强应变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实现出版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出版人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出版处于新旧文化转换的交汇点上。作为一位学者型出版人,郑振铎的社会改革理想促进了出版与学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其重要性和可贵处在于执著于学术、教育与出版的并举,确保了出版追求与学术、教育演进方向的一致。郑振铎强调各文化要素、领域相互关联,致力于出版的整体性和系列化。他揭示知识共享与交换的现代意义,也注重从遗产中辨明精华,推动了中国书籍传统的内在赓续。郑振铎的文化生涯中,出版与读书、藏书活动关联密切。跨越多个领域的学识拓宽其学术视野,构成其思想资源,使之得以活跃于多个媒介领域,也制约其作为出版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网络出版的兴起与出版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网络出版是伴随着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电子网络出版的探索阶段 ;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阶段 ;网络出版与多种媒体大融合形成所谓“大媒体”的阶段。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在载体、传播型式、传播工具和手段、功能、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范式 ,目前出版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2.
阐述编辑出版企事业单位编辑出版人才流失的负面影响,剖析出版业编辑出版工作人员流动的原因,给出出版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提出新时期出版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我国传统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通过对我国传统化的剖析,揭示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出版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论述了加强出版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包括将职业道德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中,以企业制度建设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良性互动的和谐氛围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等。  相似文献   

15.
出版生态系统是出版生态学的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出版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是探索出版生态规 律,进而优化出版生态系统,促进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出版生态系统由出版媒介、印刷复制企业、发行网络、 出版管理部门、出版资源、读者群体和出版科研部门组成;其结构包括物种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出版生态系 统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其功能的实现需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畅通。物种多样 性是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合理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结构则是系统实现其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西北地区 40个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出版社至今未组建出版集团 ,未形成出版的专业化、地区化经营规模 ,图书品种和发行码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尚无品牌效应的出版社。西北地区出版社属于事业单位性质 ,没有完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组织结构一般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小型事业部制 ,存在活力不够、监管不力及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缺陷。故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模式应为 :将大学在产、学、研上的学科优势及杨凌农业示范区的传播、辐射、示范优势 ,转化为大学出版社的特色优势 ,走专业化品牌出版社的发展方向 ,建立自我独有的农村图书营销市场体系 ,依靠健全实施创新管理体制做保障 ,建设现代企业化管理的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给知识传播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化,而科技期刊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使学术期刊早日走出低谷,脱颖而出,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和品牌价值,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办刊理念,即:产物办刊宗旨,为国家建设服务;以学术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整体水平;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树立精品意识、完善工作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传统的办刊模式。  相似文献   

18.
藏书楼作为典藏古代文献的特定场所,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促进近代编辑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明清藏书楼及其刊刻出版历史是最为活跃、最具个性的时期。此期形成众多著名出版中心及刻书业集散地,刻书内容包罗万象,精校精刻久负盛名;影刻技术使影印本成为重要版本类型,且活字、套版及版画印刷术都有长足进步,呈现出版技术多元化状态,对近代出版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明清重视文化成果的典藏整理、编纂及出版,编辑出版业进入创作旺盛期,刊刻出版了量多质优的文化成果,可谓我国手工业印刷之集大成,对典籍保护与传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藏书楼为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对中国出版之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产生于不同的经济基础和价值体系中,现代组织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间存在着异质的排斥性和同质的兼容性.中国现代组织文化建设的基础固然存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但重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同质兼容因素,也是中国现代组织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和体现时代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