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四川籍的文豪苏辙有诗说:“蜀吴共此一江水”;南宋江苏籍的诗人范成大有诗道:“蜀江流水贯吴城”。这些都是前人在诗歌领域里反映了蜀吴两地的文化交流历史。这里我想谈一谈范成大是怎样在他的诗篇中描绘巴蜀风物的。范成大(1126—1193),字致仁,号石湖居上,南宋平江府(今苏州市)人,与同时期的陆游、杨万里、尤表并称南宋四大家。进土出身,历任朝官及地方官职,曾出使金国,执行过艰虞的外交使命,以爱国爱民著称。孝宗淳熙元年(1174)为四)11制置使、知成都府,在任Th年,以疾告归。他在接奉赴)11任命后呈奏皇帝的谢表…  相似文献   

2.
汪代华 《社区》2008,(15):5-5
3月28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汪家拐街道少城社区党委在蜀华街44号老居民大院召开事前民意“坝坝会”。这个“坝坝会”是汪家拐街道办事处实行的事前民意征询制度的具体形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社区两委在作出为民办事的决策前,都要以社区院落为平台,召开事前民意征询会议,广泛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3月31日《四川日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等为依据,对“西三角”经济圈中旅游区域协同和空间一体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三个增长极,以西成高铁、成渝高铁、西渝高铁为三轴,以自然生态、历史遗迹、民俗文化、都市休闲为内容的“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模式。同时,由西安往北、重庆往东、成都往西三个方向,拓展出“西三角”的外向空间。从旅游资源错位开发、旅游产品及线路一体化和旅游区域合作协同三个方面提出“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释“蜀”     
对“蜀”字造字本义的传统解说提出质疑,指出“蜀”象野蚕之形或象毒虫之形的传统看法缺少有力证据,认为“蜀”字的原始构形理据是由蟾蜍与蛇嬗等动物构成的。考释佐证采用古文字字形材料、地下出土材料和现有文献书证材料作综合论析。  相似文献   

5.
巴渝辞——竹枝词 “巴”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甲骨文就有五片说到“巴方”。“巴”和中原华夏族很早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一壮举,《华阳国志·巴志》说“巴、蜀往焉”。这是完全可能的。巴人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华阳国志》又说:“周武王代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代纣,前歌后舞’也。”——巴人的艺术才能曾经在战  相似文献   

6.
考察“风”、“讽”的本意与联系,结合“风”字分析“讽”字的命名,探讨“讽”字词义的演变与发展。试就“风”、“讽”的词汇意义粗作讨论。不涉及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阳国志》说:"蜀以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号名城。"古蜀历史的研究者因此都认为古蜀国有"三都"。其实,这个"蜀"不能肯定就指古蜀国,当时以"蜀"字作为区域或国家名称的,除了古蜀国,还有秦汉时期的蜀郡、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国。《华阳国志》记古蜀史并无新都、广都为"都",考古发掘古蜀国之"城"亦不见新都、广都。"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当为蜀汉时期之史实。  相似文献   

8.
“成都造”的市场品牌效应,其难点是突破“成都理念”,站在中国、世界市场的角度法“策划经营”。本主要研究“成都造”品牌扫展战略与策略,以创立“成都造”品牌的市场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9.
试论“X风”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用法,本文讨论了“X风”的使用情况,诸如“欧美风”、“日韩风”、“中国风”等。这些词在90年代的时候只是零星地被人提起,并且大都作为专有名词使用,而到了21世纪,“X风”已经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比较新潮的领域,逐渐成为一种趋于稳定的格式。“X风”存在的内部原因一方面是“风”的词汇意义和形象意义之间的结合,另一方面则与“X”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赵藩撰写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撰写于廖观音捕杀之前的观点进行了商榷,认为廖观音死于其后;同时也讨论了“攻心”联基本思想及其对岑春煊治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成都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文化内容丰富 ,但缺少成熟和高品味的旅游产品 ,更缺乏完美的能将蜀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示出来的旅游产品 ,历史文化名城面临“有名无实”的尴尬。应推出以蜀风、蜀韵为核心的、高度发达的、有别于中原文化的世俗休闲文化 ,以推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来树立自己的品牌 ,进而推出文化旅游精品 ,推动四川都市旅游能高起点、高品味、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一次旅游的机会,我和老伴驻足成都,专程奔赴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参观了震惊世界的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三星堆”中国古蜀文化。三星堆博物馆距成都约80公里,北临鸭子河,南面是三星堆古蜀文物发掘地一号坑和二号坑。博物馆外观建筑呈圆锥古堡式,馆内从一楼到三楼,形似海螺状,旋转前进。每个室内都陈列着大量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陶器等各种出土文物。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三星堆古蜀遗址最初的发现纯属偶然。早在1931年春,当地一村民因溪流淤塞灌溉田地不便,车水淘浚时便发现过一批玉石器,消息传开曾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  相似文献   

13.
“麻将风”在都市蔓延 成都人打麻将成风,可谓“名声在外”。对此,就连成都人都不否认。麻将,正异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鸦片”。中共成都市委书记陶武先对那种工作萎靡、沉溺“麻”海的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痛心疾首地予以斥责! 自70年代末,麻将“重见天日”后,这一“农耕文化”日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中国人的住宅都是独门独院,享受属于自家的宁静。那方境界,就如同宋代诗人晏殊写的名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一般惬意。随着城市化进程,多数人告别了院落,走进了高层住宅,也告别了院落带给我们的记忆。然而,院落作为中国人的家庭理想,却从未沉寂过。  相似文献   

15.
五代时期,前后蜀词坛创作兴盛,词人们效法温庭筠,其审美理想趋于一致,从而产生了中国词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花间派,形成了代表前后蜀词风的“花间范式”,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既使“词为艳科”、“以婉约为宗”、“诗庄词媚”的词学传统由此确立,导致“本色当行”的婉约词成为千年词坛的主流;同时经过前后蜀词人对多种题材及风格的大胆探索和尝试,也有效开启了千年词坛风格流派多样化的端倪。  相似文献   

16.
骆飞 《社区》2008,(7):25-25
元月上午9点,在江苏省南京市美丽的秦准河畔的古林社区里,居民们正在自发地组织庆贺社区流动“小喇叭”志愿服务队成立4周年活动。这支“小喇叭”志愿服务队,不论是严冬酷暑,还是阴晴雨雪,4年如一日地在小区的院落楼栋之间为居民做义务治安巡逻,而这个“小喇叭”不仅仅喊出了上班族的安心工作,喊出了居民群众对小区的归属感,也喊出了社区院落的和谐平安。  相似文献   

17.
后主刘禅在司马昭家里面对蜀国歌舞,嬉笑自若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被人遗笑至今。从此,“乐不思蜀”成了“乐而忘返”,甚至“乐而忘本”的代名词。其实,如果刘禅非蜀之君主,他的回答,不能说没有道理。杰里米·边泌曾告诉我们:人类天然为两种威权所统治——这就是快乐与痛苦。既然,左右抉择的根本在于是否“快乐”,那“此间乐,为何要思蜀?”  相似文献   

18.
“云霄”(福建省云霄县)造“假”贩“假”的乌云还未散尽.中原某地又刮“假”风。仅被新闻媒体披露的假“酒”、假“药”、假“油”、假“米”、假“棉”、假“水泥”(几乎无所不及)等特大案件就有多起,令人触目惊心。然而。有人竞还在背后为其辩之:这是“脱贫”、“赶超”的需要:沿海发展了,西部也有望发展,中原走点“捷径”何妨之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9.
后记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汉代为全国五大都会之(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唐代又与长安、扬州、敦煌齐名,号称“扬一益(成都)二”。在历史上曾五次成为封建割据朝廷的京都和农民起义的“大蜀”、“大西”政权的国都。成都历代人文荟萃,文化艺术发达,如西汉的大辞赋家汉赋的奠基者司马相如,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晋代《华阳国志》作者、历史地理学  相似文献   

20.
被杜甫喻为“宇宙蜀城偏”的成都,在杜甫走投无路时,接纳了他。杜甫没有想到,这座城市的官员、亲旧、邻里甚至僧寺不仅敞开胸怀接纳了他,而且在悄无声息中改变了他的审美情趣、诗歌风格、生活方式与诗学独照。杜甫一生流离颠沛,只有在成都,才得到难得的喘息。诚如仇兆鳌所言“盖多年匍匐,至此始得少休”。这成都的“少休”,竟成就了杜甫与成都的一段经典“传奇”,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化史上注定要永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