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历史小说是五四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其时引人注目的历史小说仅有数篇。这些作品多出自名家之手,体现了上述作家的历史观念与文学追求,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昭君出塞的故事,不但曾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也是历史诗人喜欢咏叹的题材。本文想研究作为历史人物的王昭君,是怎样走出了历史的殿堂而敲开了艺术的宫门,成为我国文学画廊中一系列不朽的形象之一的;这样一个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哪些不同的特色,以求正确认识和评价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文学运动在引进新的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的同时也促使历史小说开始向现代嬗变。在这一过程中,吴趼人是第一个对传统历史演义进行历史小说转化的作家,曾朴则是第一个从事全景式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他们为现代历史小说开创了最为基本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创作手法在中国传统的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中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其对历史文学创作的影响日渐式微。网络历史类型小说是网络文学中的传统文学。网络历史类型小说诞生后,曹三公子创作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创意性阐释史传的手法,一方面唤醒了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史传性特征,另一方面也为网络历史小说的类型化开启了新的一页。在具体创作中,以曹三公子为代表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既有对传统史传小说的继承与发扬,也有对史传小说的合理改写。作为网络历史类型小说的起始文本之一,曹三公子创作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具有一定的网络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虚"和"实"是历史小说创作中必然面临的两个问题,而正是"文"与"史"的结合造成了古代历史小说在创作中的矛盾,由此出发,古代历史小说分化为了"信史"和"贵幻"两种发展方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创作理论和小说文本,它们都是历史小说创作者本身历史观念的具体呈现.通俗性、娱乐性和道德教化是两个流派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残卷《王昭君变文》的创作时间一直没有定论。对变文中提及的时间、地理概况、专有名词及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等进行分析可知,变文的创作时间大概是在公元7 8 0年至8 3 0年之间,或者更晚一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史诗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在80~90年代的文学中,反史诗性是先锋文学和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的基本策略之一,它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中别一种历史叙述.本文论述了反史诗性的三个主要表现质疑客观真实、颠覆英雄神话和消解庄重风格;主要结合新历史小说,论析了文学转型中小说家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 ,“史诗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但在 80~ 90年代的文学中 ,反史诗性是先锋文学和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的基本策略之一 ,它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中另一种历史叙述。本文论述了反史诗性的三个主要表现 :质疑客观真实、颠覆英雄神话和消解庄重风格 ;主要结合新历史小说 ,论析了文学转型中小说家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历史真实性”原则在近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再现历史真实不再成为历史小说创作追求的唯一目标;相反,艺术重构自由得到重视。历史真实概念的内部泛化及新历史主义理论与创作影响等是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艺术审美的探索与新变,也使历史小说创作自然地融入到当代社会精神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0.
王昭君形象贯通在文学史的各种文体之中,她成了文学形象中富于磁力的一个不解之迷。价值观、幸福观、爱情观和生存观的审美视角是走进这个文学形象精神世界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1.
从客体对象看,新历史小说强调历史与当下的内在联系,是写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过去,而不是消逝了的历史;从主体创作来看,新历史小说服从主体内心体验,忠实予好者灵魂的召唤,强调主体对客体的理解,是以历史为背景的主体心灵的创造;在新历史小说中,主体在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时,运用了独创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六朝昭君诗咏其不幸,唐人浪漫而幻想地唱其美好,宋诗增添了唏嘘和思索.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王昭君,均局限其人其事而表现了浅层的文人心态,未能就这一艺术形象触及历史纵深和文化积淀的隐痛.元诗中的王昭君,是宽广的文化层面与深远的历史回音相交织的艺术形象,具有深广而独到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对新历史小说定义的相关界定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历史”的3种形态,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西方当代历史哲学思想是新历史小说产生的理论背景;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的区别;新历史小说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的文学渊源。认为新历史小说是从历史小叙事的视角来讲述近、现代民间历史生活,表达“个人自我心中的历史”的一类小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后历史小说创作对情欲的书写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从过往僵硬的史实再现套子中解脱出来,尝试艺术审美的多样化探索与创新;但同时也带来了历史小说创作的庸俗化和粗鄙化现象。要克服这种现象,历史意识仍是历史小说作家创作必不可弃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5.
五幕历史剧《王昭君》,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同志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的作品.今天,在建国四十周年到来之际重读这部剧作,它依然葆有着艺术青春和诱人的魅力,舞台实践证明,这是一出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好戏.剧本写的是公元前三十三年,汉朝皇帝对少数民族奉行和好政策,汉宫待召的王昭君为着和亲自愿请行嫁与呼韩邪单于的故事.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历来是我国诗、歌、赋、传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题材,在古代文人骚客笔下,王昭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化符号中的一个超级能指,历史与文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历史小说”是“史性”与“诗性”的交织融合,不同的历史观深刻影响着“历史”进入“小说”的过程;“怎样现代”与“如何文学”,即小说家对于历史题材的“深度艺术加工”,则最终决定着“历史小说”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昭君和亲史实辨误黄强王昭君和亲的故事,传颂已久。王安石的《明妃曲》、曹禹的《王昭君》,以及剪伯赞的《内蒙访古》,都极尽赞美王昭君和亲之壮举。王昭君的大度,为民族利益舍身忘己的精神,让许多人为之动容。王昭君和亲果真如此吗?经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不尽然...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真实性: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