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基于县域经济范围的山西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企业数量集中度系数、就业人数区位熵等产业集聚度相关测度指标考察了山西省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度,得到了山西县域经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其次,根据分布现状绘制出了山西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分布示意图;最后,对山西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分布规律与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探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辽宁县域产业园区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当前,辽宁确定了以工业园区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工作方针。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其县域产业园区早期规划和产业集聚的系统发展提出政府与市场结合、拓展县域经济空间、加速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开发区通常是区域经济发展中集聚产业、吸纳人才、招商引资、带动出口的重要平台,成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当前,更有众多省级开发区被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先导区,其在引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以辽宁沟帮子经济开发区为例,省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应当实施的主要战略措施包括:开放引领战略、集群联动战略和整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加快培育产业集聚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促进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首要任务。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与发达省市比相对落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些均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优化县域内产业集聚发展的环境、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县域之间良好的产业衔接机制,能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县域制造业产业集群包括中小企业集聚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承接产业转移型、营销驱动型、传统产业升级型、资源导向型等类型。近年来该产业集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未来需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视营销品牌建设、加快专业化商品市场建设、增加高级要素投入以促进县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邯郸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但在产业组织、主导产品选择、龙头企业培育、服务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是阻碍邯郸市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提升邯郸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必须从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区域协作,转换产业发展模式及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少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县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如注重利用高新技术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重视产业转移与集聚效应,发挥企业的扩张功能;强调产业发展中政府的服务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利用动态比较优势推进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善产权制度推动产业发展。这些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县域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产业集群的高端化;发挥中小企业集群的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注重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时空变动过程,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本文从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依照国内外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轨迹,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集中-集聚-集群。连云港市目前工业园区发展的总体状况处于由集中向集聚发展的过渡阶段,如何在工业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并由集聚形成集群,向工业园区的高级形态迈进,更好地发挥地区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是园区建设发展中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和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个指标,采用熵权法,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05~2017年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序度和协同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随着时间的递增呈上升的态势,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总变化趋势也是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增强,但仍有波动。因而需要紧抓影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加快经济区内交通线路的建设,完善地方法规,加强经济协作,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模型,在空间层面上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山东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在山东表现得尤为明显。清末民初,山东地方政府采取创办工艺传习机构、促进产品改良、开埠通商、提倡实业、倡用国货等种种措施,有力推动了山东经济的近代变迁,但也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对日后山东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是在原有乡镇企业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整体实力较强,发展快速,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文章对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和乡镇民营产业集群投入要素贡献率等几个方面对苏南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和结论。从而对本区域乃至全国同类地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调查陕西户县渭丰乡纸箱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与规模这一个案例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因素间简单相关分析与设立线形回归方程的方法来研究西部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所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西部产业集群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进一步分析得知,这种相关性主要来源于集群的三种效应,即农村工业经济提升效应、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效应、农民增收和收入结构多元化效应,正是这三种效应的有效发挥,才使得西部产业集群所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西部小城镇一地区一特色支柱产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区一特色支柱产业"即通过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特色资源进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类聚和现代化提升,迅速将所形成的主导产业培育成区域支柱产业,并通过吸纳与扩散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运行过程中实行由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演进,促使形成簇群经济的组织和运行策略。分析运行绩效表明,这一模型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辽宁产业结构分析与振兴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宁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和“共和国装备部”。但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过渡的关键时期,辽宁并没有完成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辽宁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问题、地区结构问题、所有制结构问题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等,其中产业结构问题又是经济结构问题的核心。基于此,笔者从产业结构分析入手,深入剖析了辽宁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并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文章在分析研究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模型,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目前适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为政府政策导向协作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选取物流发展成效指标、物流供给指标、物流需求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测算山东省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是区域物流需求、供给、规模的增长均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经济增长也推动了物流产业发展。山东省要注重提高区域物流供给能力、优化区域物流布局、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物流产业集团、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以物流产业发展促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但县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却十分显著。在分析了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及发展速度差异后,选取11项指标对20个沿海县市进行聚类分析,从资源禀赋、交通和区位因素,经济政策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因素三方面,分析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从县域合作、政府作用及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缩小差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