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冬梅 《领导文萃》2022,(3):102-105
明朝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廷杖.清人所修《明史·刑法志》云:"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这几样创造,实际上并无法律规定可以遵循,可是明朝人"踵而行之,竟于末造",甚至到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了...  相似文献   

2.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到其灭亡,期间经历了270余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来自北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和东部沿海倭寇的安全威胁不断,加之朝廷内各种政治势力激烈的碰撞,使明朝的国防也随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明朝的国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明太祖朱元璋至宣宗是明朝国防发展的前期。这一时期政治修明,经济繁荣,国家富裕,是明朝兴盛的时期,也是国防强盛的时期。从宋英宗开始,到宋孝宗止,是明朝国防发展的中期阶段,全国政局开始动荡不稳,财政危机逐渐加深,贵族官僚日益腐朽,武备松弛,边境动乱,国防发展停滞并且趋于衰退。从明孝宗起,至思宗止,是明朝国防发展的后期阶段。这个时期国力衰弱,皇帝沉溺于玩乐,不思朝政,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国家财政接近崩溃,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国家武备废弛,南方倭寇侵扰,北方强虏南下,边患四起,国防虚弱不堪。穆宗时期和神宗初年,虽然有所振兴,但整个国力逐渐衰退,已无法挽回颓势,最后招致了明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3.
《决策探索》2010,(3):67-67
“豆腐渣”工程的危害,明朝人就有深刻认识了。1月7日,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上发现了一块明朝洪武年间的窑砖,窑砖上刻有负责制造官员的名字,窑砖出了质量问题,可以立即追查到责任者。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08,(7):155-155
本书是作者自2006年以来所写的18篇明朝历史随笔的集结,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认为明朝后期政治之所以衰败乃至亡国,即因朝廷中君子见离,小人多如过江之鲫之故。  相似文献   

5.
读明朝历史,一代女杰马皇后的形象教人掩卷长思。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朱元璋夺取政权建立明朝即册封马氏为皇后。  相似文献   

6.
彭勇 《领导文萃》2008,(22):104-107
明朝这一代,有趣得很。皇帝们嗜好奇特,大臣们倒声名卓著,就连思想界的“异端邪说”也令人瞠目结舌。若是走在明朝晚期的大街上,随口提到李贽这个名字,别说儒林学士了,就是贩夫走卒,都会双眼放光:“李贽又出畅销书了?还是上讲坛品孔子了?”思想家做到这个分上,成大众偶像了,肯定得受点争议。不过,李贽惹的争议实在太大,他一竿子捅到底,把深宫里的皇帝给惊动了。  相似文献   

7.
王英敏 《决策探索》2010,(10):38-39
今年年初,笔者在中央党校偶然认识该校青年教师齐惠,有幸得其赠书——《明朝官场之致仕制度》。春节前后,月余时间,将其览毕,感想颇多。首先,文如其人。通过读书,笔者进一步认识了作者。她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且精益求精,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她作文立意,不落俗套,该书共有六章,在每一章的前面,均有明朝名人的诗词作为前导,画龙点睛,极富文采;  相似文献   

8.
历朝历代的监狱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相联系,虽然总体在一些基本制度上保持了一定的延续性,但更多的是体现出来的独特性,而具体到明朝,除了继续保持唐宋律令中的基本制度外,又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明朝的监狱制度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变得更加暴虐腐败,成为维护没落的封建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彭勇 《领导文萃》2007,(6):79-84
中国的王朝,缺什么也不缺冤案。 轮到袁崇焕喊冤时,情况有点倒霉。他才死,明朝就亡了,没了平反的主,跟谁喊去?  相似文献   

10.
正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张居正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改革思想。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达到个人权力的巅峰。张居正为官讲究实用,推行其改革和治理之道,在明朝中晚期领导了影响深远的"隆万大改革"和"万历新政",使朝不保夕的明朝出现了短暂中兴的局面。因时制宜,务实为政明朝祖制强调皇权在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因  相似文献   

11.
豆腐渣工程的危害,明朝人就有深刻认识了。1月7日,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上发现了一块明朝洪武年间的窑砖,窑砖上刻有负责制造官员的名字,窑砖出了质量问题,可以立即追查到责任者。  相似文献   

12.
吴思 《领导文萃》2009,(18):108-111
张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其间,居然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高明的先生讲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场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听。  相似文献   

13.
南宋和大明,两朝都是文人的天下,武将寥寥。南宋初年的岳飞与明朝后期的戚继光取得的功绩.可谓这寥寥中的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4.
熊召政 《领导文萃》2008,(22):47-49
明朝万历皇帝的首辅张居正,是一位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他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并多次巧妙化解朝政危机,显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5.
<正>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艰辛。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未羊 《领导文萃》2011,(22):94-95
一般说来,“假作真时真亦假”,但有时也可能“假作真时假亦真”。明朝有个叫万里的假中书,就弄假成真。当了真中书。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万历帝爱财,史家已有定论。即使在这位享国四十八年的皇帝健在时,手下一些不怕死的大臣如雒于仁在奏折中亦直言不讳地指责他贪财好货。  相似文献   

18.
孙冉 《决策与信息》2008,(10):54-55
上溯600年,前门大街最初介入市民生活还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在此之前,它是天子赴天坛祭天的御用街道,大部分时候处于戒严状态。而那里的居住者,多是一些仰望权势的达官与富豪。  相似文献   

19.
胡长明 《领导文萃》2008,(21):61-66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20.
1.明朝,民族英雄史可法一生清贫自持,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有一次,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道途奔走,纸赎全无,窘索太甚!”就是说,连出差费也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