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鉴于自我控制问题所导致的消费者上瘾行为在我国诸多产业中的普遍存在,将易上瘾产品的习惯形成性与负的内部性引入到企业的纵向差异化价格竞争中,考察了自我控制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的消费者下企业的定价策略,并对各行为类型消费者下的企业均衡价格与市场份额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理性消费者情形下,企业的纵向差异化竞争只存在唯一的均衡;而当消费者存在自我控制问题时,则竞争可能存在多种均衡可能性,这是由消费者的自我控制问题所导致的过度自信或心理成熟所造成的.同时,消费者对两企业产品的体验水平组合对企业的纵向差异化的均衡价格和市场份额产生影响,而且消费者在消费两企业产品时的负内部性与习惯形成性的大小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均衡.  相似文献   

2.
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品纵向差异的角度出发,假设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一个企业在生产方面依赖于另一个企业,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短期市场行为和长期市场行为:一是从短期的角度出发,将产品质量视为外生变量,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产量策略和利润状况,并对均衡结果做了比较静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企业都有提高或降低各自产品质量的动机,取决于双方现有的产品质量水平;二是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将产品质量视为内生变量,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质量与产量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唯一的产品质量均衡,均衡质量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化,而是表现出较小的差异化.此外,无论从短期的角度还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都不存在高质量优势,相反,存在低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三阶段Bertrand-Stackelberg市场价格竞争与产品差异化选址策略,将之与Bertrand-Nash市场均衡进行静态比较;其次,构造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子,演示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提高,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均衡利润的变动规律.在此基础上,识别经典的产品差异化定位博弈模型的各种假设条件,并在放松假设以讨论存在边际成本优势、消费者选择行为以及重复动态博弈的情形下,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企业均衡利润和均衡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其稳定性问题.放松传统模型的假设条件有助于完整地理解和分析许多长期被孤立研究的产业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层粒子群算法的上下游企业决策动态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寡占市场结构下,企业决策的相互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此时,企业融资决策与产量决策不仅仅影响自身利润,而且会影响到其竞争对手和供应商,即企业决策的策略性效应。本文建立一个考虑产品替代性与市场环境波动内外因素的上下游企业决策动态博弈模型,针对该决策的非线性二层规划特点,设计了双层粒子群算法,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企业决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产品替代性对下游企业具有“竞争效应”,对上游企业生产与利润的下降具有“放大效应”,与债务融资有限责任效应相比,产品替代性的“竞争效应”对下游企业的产量博弈和利润影响更大,另外,债务有限责任效应与债务破产效应左右了产品替代性对下游企业破产均衡临界点的影响。第二,市场环境波动对企业产量决策和融资决策的影响与Wanzenried[1]一致,而在影响下游企业利润和上游企业利润方面并不一致。第三,针对负债融资和无负债融资两种情形,不论产品替代性较低还是较高,较高的市场波动程度都能促使负债企业考虑债务的战略性作用,且下游企业的负债融资存在“Prisoner’s Dilemma”现象,上游企业的垄断市场地位则加强了下游企业负债融资“放大效应”对其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虑垂直差异化下双边参与者的选择行为,利用无穷维多类别用户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了垄断双边平台企业的价格策略和数量策略的 MPEC模型.其中,着重研究价格策略中双边平台市场均衡的多重性问题,利用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综合分析用户均衡多重解的几何特征及价格可行集合.针对非零用户均衡多重性的问题,本文还讨论了乐观和悲观两种用户均衡预期下的最优价格策略设计方法及平台最优数量策略,并发现了最优乐观价格策略和最优数量策略的对偶性.为更好结合平台实际运营,本文考虑平台具有一定的初始用户规模,研究了双边平台用户均衡定点问题的用户规模轨迹迭代方程的极限解,进而获得给定用户规模的平台最优价格策略,为平台企业提供定价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扩展Hotelling模型的企业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纵向差异引入到二次函数运输成本下的Hotelling模型中,研究具有不同质量、网络外部性、兼容性和转移成本的2个垄断厂商的竞争策略.首先,进行选址;然后,进行价格竞争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得到产品具有横向差异和纵向差异的2个垄断厂商市场竞争的均衡策略,推广了Hotelling模型的结论;最后,在选择横向差异最大化的情况下,分析了一般市场竞争策略,在无纵向差异条件下分别讨论了不同网络效用系数、兼容性和转移成本对市场竞争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虑垂直差异化下双边参与者的选择行为,利用无穷维多类别用户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了垄断双边平台企业的价格策略和数量策略的MPEC模型.其中,着重研究价格策略中双边平台市场均衡的多重性问题,利用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综合分析用户均衡多重解的几何特征及价格可行集合.针对非零用户均衡多重性的问题,本文还讨论了乐观和悲观两种用户均衡预期下的最优价格策略设计方法及平台最优数量策略,并发现了最优乐观价格策略和最优数量策略的对偶性.为更好结合平台实际运营,本文考虑平台具有一定的初始用户规模,研究了双边平台用户均衡定点问题的用户规模轨迹迭代方程的极限解,进而获得给定用户规模的平台最优价格策略,为平台企业提供定价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的博弈模型,考虑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策略和资本市场上债务融资策略之间的内在战略关系,并在战略性债务融资的框架下,分析了市场进入中企业的竞争策略与融资策略的选择.得出二者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严建援  郭海玲  戢妍 《管理学报》2013,10(5):715-721,745
在转移成本存在的市场条件下,结合纵向差异化基础模型对SWS提供商与SaaS提供商软件产品的竞争性升级定价问题进行研究,重点考虑动态环境下,企业用户的跨时期消费行为、SWS提供商的价格歧视问题及SaaS提供商的价格承诺问题,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转移成本、软件质量对企业竞争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aaS提供商的企业用户在软件新版本发行后不会转移购买SWS的版本II产品;在SWS的企业用户全部选择升级的市场结构中,转移成本成为SWS提供商进行价格歧视的根本原因,且SaaS与SWS之间质量水平差异的增加会缓解市场的竞争强度;在SWS的企业用户部分选择升级的市场结构中,转移成本的增加会提高SaaS的均衡订阅费用及SWS版本II产品的全价和升级价格,降低SWS初级版本产品的价格,同时,质量水平差异对SWS与SaaS软件产品定价的影响始终受到转移成本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制造商向顾客提供两种产品,且两种产品在价格、质量和服务三个方面进行竞争的均衡与协调策略问题.通过构建一条包括制造商和顾客的供应链模型,分析了协调情形和无协调情形下两种产品竞争的均衡解.运用数值仿真讨论了各种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协调策略是制造商的占优策略,且两种产品存在越大的价格差或存在明显的质量成本优势或存在明显的服务成本优势时,采取协调策略获益幅度越大;协调策略可以弥补产品在质量成本或服务成本方面的劣势,但从整个市场的发展来说,无协调策略却能加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提高产品平均质量和平均服务,使顾客受益,市场中顾客总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基于消费者情绪效用对耐用品企业延保服务策略有效性的影响,构建双寡头微分博弈模型,研究耐用品企业的延保服务策略对产品均衡价格的影响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劣势耐用品企业延保服务策略的有效性。结论表明:服务投入在不同范围内,产品均衡价格随着服务投入的增加而变化的特征不同;高质量企业的延保最优价格与服务投入成递增关系变化,而低质量企业的延保最优价格随服务投入增加的变化特征还与其故障率、延保期等因素有关。低质量耐用品企业的服务投入满足大于1时,采取增加服务投入缩小与高质量产品的价格差是有效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延长质保期、延保期策略缩小价格差才是有效的。最后,利用数值分析法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研究可为耐用品企业有效实施延保服务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杠杆收购是股权收购交易的主要形式,所以对于股权收购而言,债权和股权的价值估算至关重要。但一方面鉴于股权收购交易所需的大量资金,股权收购主要采用分层债务结构进行债务融资,另一方面囿于收购的目标公司具有显著的特质风险,传统的Leland模型无法对这类债务和股权进行定价。为此,本文基于股权收购的多层融资结构,构建数理模型研究了股权收购交易的债权和股权的定价方法,并分析了最优破产决策和违约概率。基于实证参数值,模型预测的股东内部收益率和违约概率与实证结论十分接近。当标的资产价值下降时,目标公司的杠杆比率快速提升,优先级较低的债务迅速贬值,从而解释了投资者抢购安全资产的动机。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发现采用单层融资结构会提高融资成本,使得股权受损,这为分层债务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本文比较静态分析了标的资产波动率和市场利率对估值和破产决策的影响,结论支持了实证研究中有关市场利率与股权收购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由两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析了随机市场需求以及供应商之间同时存在价格与质量竞争的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在供应链集中决策、无风险补偿及有风险补偿三种情境下,构建了基于质量和价格的风险补偿模型并求得纳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可行的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使得供应链达到协调水平,并且需求风险补偿策略对零售商更加有利;在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下,需求风险补偿价格与其对应批发价格正相关,与其产品质量水平负相关;价格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作用随着竞争程度增加而减弱,质量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和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呈倒U型关系;需求风险补偿策略能够激励零售商的订货行为,强化价格竞争程度和质量竞争程度对供应商订货量和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在供应链系统中双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要优于单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本文结论不仅详细剖析了风险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关系,也理清了价格与质量竞争对各方行为策略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包含股价信息学习机制的产品差异化决策模型,探讨企业开展产品差异化的微观决策机制以及IPO前后企业策略变化的动态特征。理论研究表明:产品差异化策略仅是企业在IPO后的一种短期策略,企业差异化策略的效果在上市后将逐年弱化;企业可以从同业竞争企业的股票价格获取行业差异化信息,这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差异化策略执行强度。本文以2005年至2015年间IPO的996家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对产品差异程度的测算与产品同质企业的匹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上述模型结论。本文是结合产品差异化对已有产品市场竞争机制的拓展,研究结论对构建国内证券市场与产品竞争市场间内在关联,发挥股票价格对企业决策的参考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规模收益与产品差异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构造一个纵向产品差异化的两阶段模型(先决定产品质量再决定产量) ,研究了当产 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时,其规模收益特征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异度、利润、产品价格和需求 等因素的影响. 然后对产品的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两种情况作了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研究表明,当不考虑网络外部性时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产品的质量(不论是高质量还是低质 量) 都要低于递增规模收益情形;而考虑网络外部性时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的高质量要远大于 递增规模收益假设下的质量;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的市场需求都要低于递增规模收益假设下 的市场需求,这与产品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消费者对互补品消费习性存在的异质性,对互补品消费市场进行细分,并在上游两个制造商分别提供具有互补特性的产品,下游一个销售商同时销售这两种产品的供应链环境下研究定价均衡。根据不同目标市场选择,识别出全市场覆盖以及聚焦细分市场两种销售策略,分别对两种营销策略下的供应链产品定价进行讨论,并通过模型求解分别得到两种策略下的均衡,讨论了两个均衡解存在的条件,讨论了均衡定价随产品互补程度以及互补品相对效用比的变化情况,以及销售商在不同情形下选择的定价策略。结果表明,当互补品相对效用差异不大,且互补程度不大的时候,渠道内形成第一个定价均衡;当产品间相对效用差异大,且互补程度足够大的时候,渠道内形成第二个定价均衡。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中,消费者购买耐用品时均同时获得厂商提供的质保服务,由于产品质保服务影响着消费者的产品使用效用,因此耐用品定价、质保期和产品质保服务投入是影响厂商利润的主要因素。考虑双寡头市场环境下,建立微分博弈模型讨论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和产品质保期对双寡头厂商均衡价格的影响。结论表明双寡头厂商的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越高、质保期越长,均衡价格越高;但单位产品保服务投入与质保服务对消费者效用影响系数的关系影响着竞争对手在均衡价格的变化趋势;劣势的低质量厂商可以通过增加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策略或延长质保期的策略实现在均衡下与高质量厂商以同等价格销售耐用品,但劣势厂商增加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策略要优于延长质保期策略。最后,利用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上游成员的机会成本和消费者在质量偏好上的异质性的考虑,本文研究中心化和由一零售商与一制造商(供应商)组成的分散化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最优产品策略。通过构建问题的理论模型及分析,分别获得最优解和博弈均衡解。进而利用灵敏度分析和算例讨论了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和上游成员的机会成本对供应链的产品策略、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边际质量成本较低时,供应链产品策略应主要考虑满足大众需求;而当边际质量成本和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都较高时,供应链只需考虑部分高质量敏感的消费者;当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较低,边际质量成本较高和顾客需求趋于同质时,产品应考虑退出市场;此外,成员的权利均衡有助于完善供应链利润和社会福利,而零售商的强势帮助消费者培育和提高产品质量。最后,占据先动优势的一方在利润分配时基本上占上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