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全国两会将"工匠精神"重点提出,高职院校今后的努力方向就是培养新时代的工匠型人才,使优秀技能型学生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大力弘扬培育精益求精的新时期工匠能手.2017年2月,辽政办[2017]32号文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跟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并着力培养以辽宁大工匠为代表的专业工匠人才.基于上述,"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力推进,"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热词,补"中国制造"之钙、塑民族企业之魂已成为时代最强音.本文就"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慧琰 《职业》2017,(14):95-97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和供给侧大幕的全面拉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进发,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中国工匠"的需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必解的时代命题.本文提出,中职学校作为工匠的摇篮,必须担当起这一时代重任,创新德育载体,传承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4.
刘海 《职业》2017,(15):100-101
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期,不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和匠人,更需着力培养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是中职德育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育内容有较强的契合度,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塑造全面融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实现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职业精神培养,切实培育中职生的工匠精神的目的.本文就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的意义、内容、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金兰 《职业》2017,(13):37-39
当中国经济正大踏步向前发展时,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这个概念,它的出现,在中国各行各业引发了不同的反响,许多行业的职业精神都定格在了"工匠精神"上了,尤其是靠技术发展的各个行业,纷纷拿起"工匠精神"这把尺子,衡量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及其工作水准.作为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也不例外,纷纷开始探讨在学校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探讨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应该用哪些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到位意识、极致意识和坚守意识入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要用行动践行"工匠精神",这样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定会少走弯路,也一定会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郭国强 《职业》2017,(25):48-50
工匠精神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支撑着我国五千年的科技文明历程.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同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也将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到了国家层面.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尤其是技工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重塑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技工教育.  相似文献   

7.
黄国庆  田拥军 《职业》2017,(9):25-26
为了跟上"工业4.0"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中国需要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只有转变观念,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加强校园"匠心"文化建设,积极创设、搭建平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工匠,甚至是"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8.
方建京 《职业》2017,(29):95-96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特邀广东惠州技师学院教师丘建雄、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教师聂永增和刘建参与了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视频录播采访.三位教师代表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剖析当今大国工匠的教育培养与改革,同时更好地为我国未来源源不断地输出更多高品质的大国工匠,让"工匠精神"化及豚鱼.  相似文献   

10.
李茂华 《职业》2017,(23):124-126
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如果以周口店遗址"北京人"用火熟食作为中国烹饪的发端,中国烹饪已走过了50余万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烹饪不但开拓了华夏物质文明,也是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华夏精神文明的孕育者.民以食为天,烹饪作为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具现实意义的手工技艺,传承好、发展好,是未来赋予我们当今行业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因此,本文提出,伴随着餐饮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在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当中,我们更应当强化工匠精神素质教育,探索适合专业自身特点的工匠精神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玉珍 《职业》2016,(35):28-29
李克强总理强调:职业教育要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这让百姓重拾"工匠"信心,看到了"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王千文 《职业》2017,(14):15-16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同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制造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敏 《职业》2017,(31):24-25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央积极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工匠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高职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营造文化氛围,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3种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佳嘉 《职业》2017,(22):44-45
随着《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节目的热播,"工匠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事实上,"工匠精神"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古代,"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必须具有的重要的核心素质.而现在,"工匠精神"已成为高职学生角色转变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不言而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定不能缺少"工匠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黄益飞 《职业》2016,(26):19-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出发,引出工匠存在的重要作用,并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推动创客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创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创建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山 《职业》2017,(25):102-103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园文化最主要的精神内核就是工匠精神的打造.本文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富有"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的构建,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提出的打造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时代使命,是职教改革的迫切要求,是高职院校的精神内核建设的必然需求,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构建要以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技精德馨的职教队伍、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为载体,将工匠精神扎根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建新 《职业》2016,(35):22-24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我们看到了国家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就是传承"工匠精神"激发办学活力,让技工教育成为"大国工匠"的强力孵化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工匠精神"——集精益求精和严谨专注为一体的精神理念,是当前社会转型期重要的内在驱动力,是提高高校艺术人才的设计能力与创造性的需要。高校要以"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为基点,分析当前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积极探索和创新"工匠精神"下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焦旭伟 《职业》2016,(29):50-52
工匠精神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培养工匠精神责无旁贷.但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单方使然,需要多方配合.教师集体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教育概念,对于构建多方配合的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教师集体的要义出发,探讨了技工院校基于教师集体构建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晓丽 《职业》2017,(4):99-10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财会专业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社会的需要,同时符合战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