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民俗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条件,分析了当代信息社会对民俗传承、创新的影响,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对皖北民俗体育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皖北民俗体育存在自然孕育环境受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现代社会文明异化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急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传承发展主体对传承使命的逐步背离、项目传承创新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等问题,认为应从优化政府管理职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凝聚民间力量加强项目传承创新、建立学校研发平台提供技术智力支持、突出非遗文化价值弘扬民俗体育文化、构建评价交流机制促进区域比较发展等方面,对皖北民俗体育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神话与民俗     
一民俗从大的方面可分为心理民俗、行动民俗和语言民俗.心理民俗是指以信仰为核心,表现为对事物的认识的心理活动与信念上的传承.行动民俗是心理民俗的反映,它通过各种有形的传承活动,如仪式、祭祀、婚仪、祈禳、驱祟等表现各种无形的心理民俗事象.语言民俗是以语言为手段,赋予艺术形象与想象,结合传承的民俗观念表现人的思想、愿望与要求的传承性艺术.  相似文献   

4.
浅析戏曲的民俗传承——以山西雁北一带的民间戏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时民俗与礼仪民俗是民间戏曲孕育发展的土壤。本文以雁北一带流行或曾经流行的民间戏曲为例,从传承的角度分析了雁北戏曲与民俗的关系,探讨在这块土地上民俗事项的存在状况对戏曲传承产生的重要影响,认为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不是保护传承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戏曲生存的民俗土壤也应是保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论宋代城市民俗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是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和城市文化高度发达的历史朝代,其中,城市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不仅传承了前代的内容,还有许多创新,如妇女缠足、居民火葬、结婚喝交杯酒、相亲等,对后代形成巨大的影响,一些内容至今依然在城市和民间盛行,成为中国汉族民俗的代表性形态之一.本文探讨了宋代的城市民俗度其特点,尤其突出这种民俗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俗学研究正面临着多门学科的挑战,其根本的方法论缺陷在于将民间文化从民众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本文试图以客家乡村社会为个案,从民俗传承的基本社区、民俗传承的主体、主体在具体时空坐落中的民俗传承与创造、大小传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论述了民俗传承的地方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俗语言不是“民俗”与“语言”的简单相加或一般合成,而是经过约定束成、获得广泛认知、习用的涵化有民俗要素的语言材料.民俗语言的主体,由俗语与民俗语汇两大语类构成.民俗语言最本质的内部特征是它是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言文化符号.一、民俗语言的传承与流变的关系语言和民俗一样是不能割断其历史渊源的,特别是那些口口相传的民俗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民间,千百年传承不断.历史的的连续性,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成熟和稳定性,也造成了民俗语言的传承性.民俗是传承文化的沉积.民俗语言兼具语言和民俗的特性,是人类传承文化的形态和工具,是历史的产物.民俗语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语言的形式和语汇渗透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只要使用这些语汇和语言形式就会进入一种文化氛围.因此民俗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自我肯定的文化根基之一.民俗语言具有传承性,但  相似文献   

8.
文化硬核延续是民俗舞蹈传承发展的前提,保留文化硬核才能使民俗舞蹈与其他舞蹈区别开来,才能使民俗舞蹈作为独立的舞蹈形式传承下去。稳定优质的舞蹈基因是民俗舞蹈文化硬核延续的基础,民俗舞蹈传承发展中的文化硬核延续可以通过统一传承观念、准确地提炼遗传基因、继承优质基因的基础上吐故纳新等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布袋戏作为一种民俗艺术,在台湾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以霹雳布袋戏为代表的产业化进程,将布袋戏推向了文化经济的新领域。梳理台湾布袋戏200年的演变脉络,分析霹雳布袋戏得以产业化的主要因素,并以产业化视角审视民俗艺术,可以从中探寻民俗艺术产业化的路径和策略,进而能发现,内容创新、渠道终端、品牌营销等环节,都是其产业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面塑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民俗艺术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观念不断变化,面塑艺术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面塑艺术传承主体角色分化,经营和传承方式多样化的现状,提出面塑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大胆进行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主体能动性;从多种渠道扩大传播力度,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开发;重点挖掘面塑的民俗价值,增进面塑的社会教化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民间习惯调查与汇编是法律发展的一个资源性要素。在法制史上,很多国家都曾进行过规模宏大的习惯调查。通过习惯调查,立法者可以充分认识法律制度运作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司法者可以得到适用习惯解决纠纷的第一手材料。因此,立法者和司法者均有可能成为习惯调查的推动因素;学者是习惯的理论加工者,更是习惯调查的主力。语言沟通和民间权威的崩解是当前习惯调查者面临的两大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当代河洛文学是仰仗土地文化的一种地域文学,基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它呈现了河洛地域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河洛村落民俗、葬俗、婚俗具有浓郁的家族文化、民间礼俗和河洛理学特色,它是对乡土历史文化心理的真实再现,是一道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3.
民间动物造型不仅是一种民间美术,更是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上显示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丰富的民俗活动紧密联系着,本文主要分析了民间动物造型艺术与生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和装饰游艺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只有深入考察研究纷繁复杂的民俗事象 ,才能为民俗摄影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应该注意民俗摄影的研究性、复杂性、现实性 ,以促进中国民俗摄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民俗生活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变迁既表现为具象外显的形态变化 ,又表现为抽象潜在的结构调整 ,可从主体空间的流动、民俗事象的更新和生活需要的增长去认识。为把握当代民俗生活的变迁 ,需要提出“主体与时空流动论”、“民俗中心转移论”、“传统与现代磨合论”等新论 ,以发展中国民俗学  相似文献   

16.
“五四”作家对民俗的关注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对民俗的描写使“五四”乡土题材小说具有开阔的思想视野和丰厚的文化意蕴,显示出更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7.
民间美术来源干民俗,是民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俗从表现主题、造型体系和思想根源等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间美术;而民间美术也贯穿于整个民俗之中,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间习惯作为一种内生于社会的“本土资源”,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我国学界,司法活动中民间习惯的适用也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和研究。笔者以民事调解制度为背景框架,探讨民间习惯在民事调解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试提出国家对于民事调解活动中运用民间习惯的规范和引导措施。本文一方面希望为民间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寻找一个更为适宜的语境,另一方面通过论证在民事调解中适当引入民间习惯的可行性,以期促进调解制度的解纷功能进一步发挥,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9.
民俗习惯作为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民间规则,具有其深厚的生存土壤。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有利于实现定分止争,促进社会和谐。司法适用的民俗习惯必须是善良风俗,其有效运作的范围主要是诉讼调解过程。应发挥司法能动性,充分运用法律方法,从制定法中为其寻找可能的空间,重视案例指导制度对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参考作用。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制度瓶颈,要真正发挥民俗习惯在司法中的价值,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和制度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福鼎饼花是福鼎地区特有的一种用于包装中秋月饼的装饰画,福鼎饼花既是月饼促销的重要手段,也是福鼎中秋习俗的一部分。福鼎饼花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剪纸饼花—手绘饼花—木版饼花"三次大的发展阶段,最终完成了民俗艺术从较为初级的乡民艺术到高端文人艺术的嬗变。福鼎饼花的发展进程是市场竞争与艺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民俗与民艺良性互动的经典范例。它不但丰富了福鼎地区中秋民俗的文化内涵,而且促进了当地中秋节俗的活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