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他作品中的时间代表了传统与历史文化,福克纳写人物困在时间——也就是历史文化之中而不能自拔所引起的人生悲剧。《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就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艺术的独创。福克纳顶峰时期和成熟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里 ,广泛而多方面地使用了这一手法。反复叙事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存在价值 ,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福克纳使用反复叙事的意图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思考认识 ,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3.
唐朝的诗歌艺术可谓巍然灿烂 ,对时间的认知及对时间的艺术处理相对于以前的诗歌更加成熟完满 ,在对时间的认知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对时间处理的艺术机制更是纷繁多样  相似文献   

4.
《喧哗与骚动》、《高老头》叙事艺术异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尔扎克与福克纳,他们有思想意识上的相似与不同,更有艺术氛围上的相似与不同。本篇主要通过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揭示他们艺术世界中的同中之异,借以探讨福克纳在巴尔扎克基础上存在着一种历史性的超越,从而让人们领悟到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人类艺术经历了一次可喜的进步。我们之所以在他们辉煌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福克纳作品鲜明的现代性从多方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莫言即是成功借鉴和吸纳福克纳文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创建自己文学风格的作家之一。从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莫言与福克纳在艺术手法、故乡情怀以及家族历史小说创作和历史观等方面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莫言对福克纳艺术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借鉴与吸纳,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纳和吸收的一个缩影。中国新时期文学从此以更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迎来其快速多面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小说创作带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形成了在贵族的信念、认知及思想体系支配下所建构的贵族神话。“贵族神话”概念建立福克纳的贵族意识与其艺术世界的关联,从批判的视野可以观照福克纳创作中在贵族看来是绝对真实、对他者来说却具有蒙蔽性和虚构性的神话思维。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与福克纳以其抽象的语言、有违传统叙述脉络的叙述方式以及使故事陌生化的笔法成为现代小说之经典作家.其中以时间或空间意象构筑现代小说叙述脉络的方式也成为解读其经典作品的一种新方式.场景作为一种空间意象成为卡夫卡施展其变形手法以实现"将内心世界的面积置于地理面积之中"的企图;而福克纳则以一种内存在声音和时间脱节(时间混乱)作为叙述动因,将所谓的美国南方历史变为一种(数字)流动的模式来进行认知.两位现代主义大师以其独特的时间、空间意象展开其抽象、无界限的内心之旅.而对其作品的解读也成为对人类心智的无限挑战.  相似文献   

8.
论及福克纳,那座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三座宏伟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便能说明一切(《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为第一、第二座)。把 美国现代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精神世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在美国,除了福克纳,还有谁?而这无与伦比的深刻就藉着他的艺术天才,他“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 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最突出的是他锤铸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叙述文体——繁复长句。在英美作家中,“极少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一个句子写得像大西洋上的巨浪那样无壤无垠。”但他这种存心违反句子规则的艰涩文体也招来不少非难。至于他小说的结构风格,也像对他的文体艺术一样毁誉皆有。考利认为“福克纳大多数小说在结构上都有明显弱点。”考利在此主要指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就连从四个角度来叙述同一故事,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交汇到同一题旨上的复调结构佳作《喧嚣与骚动》,考利也“仍不敢肯定,小说的四个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最理想的。”考利认为“福克纳的成就或是表现在篇幅较长的短篇小说上”姑且不论考利的论断准确与否,但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确实颇具魅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福克纳对新时期中国作家影响巨大,尤其是在表现人性、血缘、历史、文化、时间的神秘方面.贾平凹、郑万隆、苏童、莫言、吕新都从福克纳的作品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同时也融入了他们对突出中国乡土文化特色的可贵努力.因此,他们就创作出了充满神秘感的乡土文学,这样的乡土文学显然已经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乡土文学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家族的没落衰亡来表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兴衰,这不是福克纳的首创,更不是他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喧哗与骚动》这部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引起人们注目的是福克纳运用独特的叙事和心理表现手法。人们普遍认为福克纳“尝试各种多角度的手法,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逼真感。他还运用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等艺术手段,使得他的作品万花筒般繁复、杂乱,同时引人入胜。”①二十世纪的小说批评,最为显著的标志是对小说中的叙事因素的重视.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分析小说的经典之作”的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福斯特对区分故…  相似文献   

11.
试析福克纳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怪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技巧的创新性日益引起广大读者和批评家的兴趣。本文试图通过对福克纳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 ,以期揭示其怪诞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宾忠 《河北学刊》2007,27(6):236-239
从内战结束获得自由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的权益在南方社会遭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剥夺。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形象地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从法定权益、政治生活、经济活动等方面表现黑人的"二等公民"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二等公民"意识。福克纳的创作表达了他对黑人群体的同情,批判了种族主义文化,但也反映出他在种族问题上的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潘瑶婷 《兰州学刊》2005,(3):291-292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关注人类的苦难命运,竭诚希望与热情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走向美好未来的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作品中贯穿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悲悯,凯蒂·康普生是其女性悲悯情怀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小说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力作。小说主要以人物的记忆为核心来呈现个体身份认同和寻求社会归属等重大人生问题,并在种族主义、暴力和性等多视角上揭示出了作家的宗教多重性思想。从美国文学传统的角度来看,小说在美利坚国家民族身份认同的宏大叙述主题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岑参诗歌创造奇象奇境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中求奇"和"想象出奇"是岑参创作边塞诗和山水诗的两种表现方法。他最擅长运用夸张、拟人与比喻。他的诗歌构思新巧,善写奇幻的梦魂。造语奇峻,起句尤奇丽警拔。多用因果句和名词语句,并与杜甫同时创造颜色字置于第一字的奇句,更奇妙的句式是使抽象词与具象词直接联结。他炼字以意胜,常把名词与形容词用作动词,其动词诗眼平字见奇,常字见险,使诗句的意象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6.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5,26(5):12-16
张兵先生是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学者。他勤奋、刻苦,著作等身,在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涉足的研究领域很宽,话本、小说与文化和武侠小说是其心力倾注的三个方面。他第一次提出的“准话本”概念和小说是一种文化的界定曾在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黄世仲是近代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文学家。他一 生写了长短十六部小说,又与其兄主办《中外小说林》(香港)等文学杂志,并在刊物上发 表了许多理论文章。他对小说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小说文体的特点、古典小说的继 承与批判、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作了系统的论述,有自己的理论特色。黄世仲提出小说创作 要为当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是正确的;他主张继承古典小说的 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重视学习其艺术经验,并提出正确区分古代言情小说中淫书与艳情的标 准,指出古代小说中鬼神迷信的危害,对推动当时的小说创作具有针贬性、指导性和实践意 义,在近代小说理论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巩固新中国和发展新中国的实践中,在处理国家内政外交中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这一对极其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时,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有时意识形态占主要地位,有时国家利益起主要作用,有时又是二者的重合。从总体来看,毛泽东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体现出国家利益不可动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李渔小说创作的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九章 《学术探索》2011,(1):137-140
李渔小说以其“无声戏”理论为指导,创作出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小说作品,在清初小说作家中独领风骚。李渔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从改编到独创、从实录到虚构、从道德说教到作家主体意识觉醒的飞跃。因此,李渔小说显示出不同于前人的独特风貌,他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应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