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概念整合理论看新奇爱情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运用概念整合网络模型阐释新奇爱情隐喻解读的认知机制,并辅以图表动态性地呈现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实时隐喻的意义建构具有极大的认知阐释力.同时,概念整合的视角也丰富了爱情隐喻的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隐喻已经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概念整合理论同样可以和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融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主要是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工具,忽视宏观语境,无法解释新奇隐喻,然而概念整合理论能够弥补这些缺点。提倡建立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连贯的全面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通感隐喻被认为是一种用于交际和描述需要的认知工具,因而对它的研究也转移到了认知的视角上。概念隐喻理论、转喻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都相继被用于解释通感隐喻现象,但前两种理论都不能解释通感隐喻中从一个或多个始源域到目标域的现象。而概念整合是一种包含复杂的认知过程的理论,它能对一些新奇的和新创的表达方式做出合理的解释,因而能更加清晰明确地阐释通感隐喻的工作机制。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依托,对通感隐喻的工作机制进行双空间和多空间模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理论(CMT)和刻意性隐喻理论(DMT)围绕隐喻的新奇性问题在国际隐喻学界掀起了大论战。DMT认为,所有的新奇隐喻都是刻意性隐喻,基于相似性推理即可理解,无需概念隐喻;CMT则认为新奇隐喻离不开概念隐喻。通过对文学体裁中的刻意性隐喻进行分析,发现:1)即便是诗歌隐喻这种最典型的刻意性隐喻,其创新也离不开人们集体认知中表征的概念隐喻;2)刻意性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关系,而是一个连续统;3)两个当代隐喻理论是互补的关系,两者都体现了隐喻的交互主观性;4)交互主观性理论可以为新旧当代隐喻理论提供统一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概念整合是一种基本的心智能力和认知过程。文本试图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通过分析概念整合在新奇隐喻和离心复合词的创造和理解中所起的作用,探讨概念整合如何进行动态实时意义构建并反映在语言层面上,从而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概念结构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的运用同人类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漫画幽默这一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即实时隐喻,以其新奇、生动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目前国内针对此话题的研究多囿于关联理论为理论背景,故多为静态描述,而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实时隐喻的解释力亦有限。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很好地细化了隐喻意义产生的互动过程描述,特别是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文章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阐释人们在解读漫画幽默时的意义建构和动态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旨在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探讨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文章表明:简单型、镜像型和单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机制以直译为主,意译法适用于双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式,彰显了概念整合理论强大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抽象概念"词语"的中英跨文化语料,采用Lakoff的认知体验哲学观点,考察了"词语是食物/饮品"和"词语是物体"等10种概念隐喻.揭示了人类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单喻繁复和以具体喻抽象的隐喻思维模式.并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词语"概念的隐喻延伸及其范畴化,给出了"词语"的认知模型和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0上海世博会各类志愿者的称谓语"小白菜""、小蓝莓"等隐喻意义生成的认知语义学分析,发现新奇隐喻(novel metaphor)意义构建的机制比常规隐喻(conventionalized metaphor)涉及的单纯的跨域概念映现(cross-domainmapping)更加复杂,是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的结果。具体来说,在概念整合网络中,各输入心理空间之间形成映现连通的概念结构被选择性地投射进入合成空间,并与背景知识和语境信息中的抽象框架结合,经过认知整合,产生新创结构和相伴而来的新创意义,从而达到对隐喻意义的理解。此外,除了受认知心理机制的支配之外,新奇隐喻的生成和理解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等外因的制约。只有将说写者的内部因素即心理认知机制和说写者的外部因素即社会文化因素统一起来,才能够对新奇隐喻意义建构的机制做出较完备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的补偿性阐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情.概念隐喻观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概念整合理论是在概念隐喻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认知框架.本文通过系统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而尝试性地论证,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中无能为力的层创性概念化等问题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具有补偿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认知隐喻的概念及其前人对它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从建立隐喻概念,培养隐喻思维能力,构筑隐喻文化底蕴以及激发学生创造隐喻四个方面探索认知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注意搜集积累生活中的隐喻例子,并不自觉地运用隐喻来表达自己思想。  相似文献   

12.
对新闻语篇中言语隐喻与非言语隐喻的应用及使用隐喻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Lakoff的隐喻理论及Forceville的多模式隐喻理论为框架,结合后续学者对隐喻的系统性发展成果,并以《纽约时报》上发表的题为The Pajama Game Closes in Shanghai为具体语料。通过结合具体的实例,得出隐喻可以直接、间接地为其代表利益集团服务,新闻语篇所欲表达的隐含意识形态都可以通过隐喻概念来实现。新闻语篇在使用言语隐喻的同时也并含非言语隐喻,非言语隐喻更为直观、生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代认知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奥瑟罗》的三位主要施喻者(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奥瑟罗)在隐喻过程中构建的源领域和目标领域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各施喻者的认知特点及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隐喻在塑造悲剧人物内心世界、构建悲剧冲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其中概念隐喻理论影响很大。利用隐喻理论对日语隐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借助推理、结构组合以及认知联想等手段对隐喻意义进行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15.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理解抽象概念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英语中,隐喻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归纳常见的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隐喻的跨文化研究,语言隐喻的固定搭配,基于体裁的隐喻研究。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研究对于语言系统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Life的概念隐喻为例,从概念隐喻与其隐喻表达之间的系统性、相同目标域的概念隐喻之间的系统性以及相同源域的概念隐喻之间的系统性3方面探讨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隐喻无处不在,既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又深植于人类的概念系统中。隐喻作为一种概念认知模式,具有系统性,具有隐喻映现。就经济话题来看,其概念隐喻是从语言中显现的,分析概念隐喻可以揭示隐喻语言的普通性和概念隐喻的存在,进而,认识概念隐喻映现又有助于人们理解经济话语,可见其重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喜悦”作为一种抽象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汉童话中丰富的“喜悦”情感隐喻不仅为儿童理解“喜悦”情感提供了桥梁,更对其隐喻认知能力的发展抛砖引玉。本文以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从人类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角度入手,对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的异同点及原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喜悦”情感隐喻在童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Forcevill把隐喻研究扩展到多模态层面,开启了隐喻研究的新视窗。文章沿用Lakoff&Johnson(1980)的双域映射框架,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和美国32则啤酒广告中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的异同及原因。中关啤酒广告中都出现了“快乐是喝啤酒”和“啤酒是人/物”的多模态隐喻,中国啤酒中还出现了“放松是喝啤酒”和“民族凝聚力是喝啤酒”的隐喻。相似的多模态隐喻来源于共享的啤酒知识和身体体验,不同的隐喻与隐喻观体现了中关相异的价值取向、和谐观的核心和模态使用偏好。文章所论可为隐喻的思维本质和隐喻的文化限定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