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习近平民生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生态民生以及党建民生六大方面。经济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政治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前提;文化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软实力;社会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环境条件;党建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创新。习近平民生改革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生政治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然而,在研究当前中国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容易把当代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相互混淆,因此,对当代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成为必然。当代民生政治主要探讨的是在人民主体性的历史前提下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而生活政治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本主义体系范围内如何生活的问题,其理论逻辑起点、核心命题和理论逻辑归宿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内容。究其原因,在于当代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与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民生国家,是中国民生问题逐渐上升为重大政治问题和重要国家现象的产物与表现。广义政治论是研究民生国家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根据广义政治论,在我国,提出和研究民生国家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所谓民生国家,是指以民生利益需要为本原基础、以民生利益满足为动力原因、以民生幸福公平为目的价值、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职能、以民生制度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民生政治现象和社会国家形态。民生国家比之于西方福利国家,既有共同性也有中国特色。为了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必然要求在借鉴福利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民生国家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态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危机的产生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因子的破损和断裂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出现在横向结构上的的紊乱、在纵向功能演化异常和作用发挥低效而导致的状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生态危机的具体表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两种途径:功能转型和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5.
民生政治: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学角度出发,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改造社会的计划,是特定社会集团的理论体系及价值追求。民生,即民之生计,是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民生政治就是改善民生诸种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从民生主义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人原创的意识形态,对于统合政党与民众集体行动起到重大的引导作用。民生政治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是对阶级斗争及专政的意识形态的救赎;目前,改善民生在中国成为最为广泛的政治共识,构建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执政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民生观已成为党和政府执政的价值取向及施政的最高准则,民生政治已然成为新的政治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政治责任,政府要以包容性发展的新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执行以民生价值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为民生政治的运行提供制度保证,推进以公民权利的实现促进民生权实现的社会管理创新,并把民生指教纳入政府绩效考棱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日趋严重,是全球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生态政治运动、绿党的异军突起以及国际环境组织作用的增强成为生态政治产生发展的基础。生态政治成为解决当今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生态政治也将成为未来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笔者基于闭合逻辑链的基本构建要件,从产生背景、思想渊源、核心命题以及实现路径等四个方面,对中国民生政治与西方福利政治进行了比较,并得出了三点启示:民生政治与福利政治都是执政者获取合法性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解决好民生政治或福利政治问题能够缓解民主政治的压力;中国既要学习西方福利政治的经验,又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国力的实际,循序渐进地解决和改善民生,避免重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民福利陷阱”的覆辙.  相似文献   

9.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的问世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反响热烈。通过分析此书在大学生中引起广泛影响的原因以及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反思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忽略或欠缺的一个问题就是"民生教育"问题。"民生教育"的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以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实际上就是关注了人权。从本质上说,民生不仅仅是人权,而且是首要人权。确定民生为首要人权可以考量其在法律制度中的价值,特别是在法治中的价值,具有学术层面上的、法律层面上的和政治层面上的意义,进而为国家关注民生、促进民生和保障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