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期以来的传统观点认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论的最重大的发展。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同列宁关于世界革命“同时胜利”的战略思想并存的,它未从根本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论的最重大发展是“东方国家决定”论,即世界社会主义胜利取决于东方国家革命发展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2.
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再探讨李心华辛桂清传统观点认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修正了“已经过时”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既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来思想,也误解了列宁的本意,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同时胜利论”的再探讨李心华,孙绳山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各国同时胜利”论;这一理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是正确的,但到帝国主义时代就变得“不合时宜”了,因而被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所取代。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没有准...  相似文献   

4.
列宁“一国建成”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一战”期间或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以及列宁始终坚持“同时胜利”论 ,否认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 ,都没有准确反映列宁的思想。实际上 ,列宁最终也未提出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列宁形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 ,即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思想 ,对“社会主义”和“社会革命”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俞良早教授关于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仍然主张"共同胜利"论的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列宁在该文中明确无误地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列宁当时提出的"一国胜利"论,主要是指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但是也包含开始社会革命之意;联共(布)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是一场披着理论争论外衣的权力斗争,斯大林借此将反对派清除出党并作为敌特分子加以肉体消灭,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即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一理论的形成时间和基本内容,是涉及到能否准确地掌握列宁主义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就这两个问题作过反复的研讨。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同列宁的原意出入很大,有必要就此作进一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1924年底—1926年底,斯大林形成和提出了完整的“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论.这一理论的内容包括一国建成的标准、一国建成的基本问题、一国建成与免除外国武装干涉的关系等重要观点.它的历史作用是:鼓舞了人民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信心,统一了党内的思想等等.它的理论缺陷是:认为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地方”可以首先胜利,缺乏科学性;同时降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带来了许多的历史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即“一国胜利说”,斯大林捍卫了列宁这一学说,并系统发展到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因而,“一国胜利说”是列宁的功绩;“一国建成  相似文献   

9.
刘家俊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发表《论“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相互促动作用”》一文,认为“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性、源动性范畴。“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总结性范畴。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走向全面进步与繁荣。(聿土摘)俞良早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发表《评联共(布)若干领袖对列宁主义的阐释》一文认为,列宁逝世后,联共(布)领袖斯大林、布哈林、季洛维也夫对列宁主义的阐释,如新经济政策理论、向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是列宁亲自缔造的,并领导俄国人民在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首次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党。她功勋卓著,为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所赞誉。然而,列宁从不认为他所领导的党是完美无缺的,毋需自我改造的党。相反,列宁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始终把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来抓。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俄共(布)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中方法之一,就是有计划地进行清党工作,列宁专门撰文阐述清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基本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创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形式之一的“苏维埃类型的国家”。在世界历史上开创了最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新时代,为苏俄人民和世界人民“开辟一条真正民主进步之路”。 可是,有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缺乏民主,夺取了政权就建立了一党制。他们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似乎在十月革命前就提出了待夺取政权后就建立一党制政权的主张。“可是,不论是在列宁的任何一篇著作里,还是在哪一次发言中,都找不到这种暗示”。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说:“在马克思主义者中间,给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新的、最后的阶级以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用新的方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资本主义国家内胜利的问题并肯定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列宁是第一人。”本文拟就列宁和一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实际上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二是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建成。一国社会主义论者在洋洋大观的列宁全集中只找出两条论据。第一条论据是列宁在1915年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提出的,据说,这是第一次提出一国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写道:“经济政治发展得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  相似文献   

13.
俾斯麦时期德奥同盟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史学界对1879年建立的德奥同盟性质的看法,基本上承袭前苏联的观点,即认为它是战争和侵略性的。其经典依据源自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四大中央委员会上的讲话。斯大林在这篇讲话中认为,德奥同盟是“未来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之一”,是“一九一四年帝国主义大战的直接准备”。作为德奥同盟性质的定论,笔者对上述观点没有异义,并且这已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体现出来了。问题是德奥同盟从1879年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解体,前后存在三十余年,历经德国外交政策上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期间世界风云变化万端,德奥同盟是否自始至终为战争作准备和具有侵略性的呢?我们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形成时期,学术界已有各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这一理论的基本形成时期在1927年初至1930年1月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问世这段时间。现简述理由于后。一、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形成时期的上限定在1927年初的理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相似文献   

15.
一、大胆地试验“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论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根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条件作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在若干主要的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论断。但是列宁根据自己对世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认识,于1915年8月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崭新论断,号召无产阶级政党抓住时机进行革  相似文献   

16.
在联共(布)关于"一国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中,多数派坚持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而反对派则否认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两派虽然都阐述了一些正确观点,但总的说来,他们都各执己见、各走极端,都没有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得出的结论都偏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田氏取齐”是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一个典型.近来史学界有一个十分流行的说法,认为齐国大夫田(陈)氏,长期利用“大斗出、小斗进”的手段拉拢民众,壮大势力,借以夺取政权.例如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一书中就这样论述道(该书写于一九五二年二月,一九七二年七月再版时又写了代序重申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发达国家同时革命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再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认为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是国际共运史的一个悬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与这一问题有关的四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同时发生”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否对立;列宁是否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及评价。“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不仅关系到对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解读,更关系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理论问题的不同理解,深入研究“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列宁:“论两个政权”,列宁全集,第24卷,第18页)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了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政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紧接开始。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政叔,保证了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而不是武装斗争的道路)来消灭剥削,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国过渡时期国内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