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配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收入分配关系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关系的严重失衡,会使多数人产生心理不平衡,降低劳动积极性。研究表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大小与社会治安案件发案率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大则治安案件发案率高,反之则低。分配政策与我们党的宗旨密切相关。我们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目标是要使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所以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效调控收入分配差距,使绝大部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随着生产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0—2020年的数据,构建包含资本、能源和劳动三要素的一般要素增强型的嵌套CES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对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程度进行精确测度。结果表明,国家和区域层面资本和能源的替代弹性均小于1,表明能源与非能源要素可替代程度偏低。从要素效率增长率来看,能源效率增长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效提升潜力巨大;劳动效率增长率最快,但逐年下降,与劳动力价格日益攀升有关;资本效率下降,下降速度趋于平缓。从技术进步偏向来看,国家和区域均表现为资本偏向、能源和劳动节约型,对资本的偏向程度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公平与效率做出了精确定义,确定其指标,然后测度由于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引致的公平与效率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公平效率指数,用来反映中国二者关系的变化及其协调程度,最后采用目标优化的方法对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提出了改善收入分配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无论要素分配参数是否为常数,均可推导出经济增长来源于中性技术进步、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的贡献度之和;TFP增长率在数值上等于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贡献度之和.基于此,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当分配参数为常数时,我国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同时,偏向性技术进步是TFP增长减缓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分配参数不为常数时,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TFP增长上,尤其是偏向性技术进步.因此,在新常态下,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必须从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即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左晖  艾丹祥 《统计研究》2021,38(9):19-33
本文从偏向性技术变化视角出发,建立包含ICT资本、非ICT资本和劳动的平行三要素供给面方程系统模型,在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模式可变的条件下,分析我国工业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ICT资本和非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ICT 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和ICT资本深化一致性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在我国ICT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ICT 资本对非ICT资本和劳动反而出现双重偏向性技术下滑,且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和ICT资本深化方向不一致,二者共同抑制了TFP提升;而ICT资本和非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促进了TFP提升。据此,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中,应当通过提高ICT投资与数字技术发展路线的匹配度来扭转ICT资本偏向性技术下滑,并进一步提高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同时增强ICT投资的技术适宜性,从而改善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与ICT资本深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13,30(4):83-91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测算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每年资本增强型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各自的速率和技术进步的整体偏向性,而且还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使用这一方法对我国1991-2011年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测算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劳动的生产效率逐年提升,而资本的生产效率却在1995年以后逐年下降,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和劳动节约型;相对于经济增长率,我国1995年以后大部分年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都很低,凸现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尼系数、收入差距与经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庭良 《统计与决策》2006,(13):147-149
基尼系数是联合国规定的一种测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用于国家或地区间社会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比较,并大量地被用于政策分析和学术研究中.但关于其合理性、局限性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过.其中的焦点是基尼系数是否合理地反映了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差距及其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按一般经典经济学的解释,效率是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对"公平"的不同理解自然导致不同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本文从理解基尼系数的内涵出发,辨证分析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并对我国近10年来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良 《统计研究》2012,29(9):51-56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从增长中受益。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源泉结构和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本文结合近30年来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性作出评价,并采取1995-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本深化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全球化等角度论证我国经济发展中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三要素双层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和质量阶梯型技术创新模型,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决定技术进步方向的各种因素,发现技术进步的方向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内部的规模效应。其中,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的机制有二:一是通过体现于资本的技术水平提高偏向于技能劳动,二是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偏向于技能劳动。运用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中国1991-2016年期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指数的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于决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作用巨大,尽管在此期间直接效应偏向于非技能劳动,但是由于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要素配置的规模效应偏向于技能劳动,且二者的作用强度均大于直接效应,从而使得中国的技术整体呈现出技能劳动偏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定义,同时考虑“资本—技能互补”假说,根据非技能劳动、技能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与要素配置技能偏向性指数,并推导出TFP增长率函数及其各分解效应。在理论层面揭示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要素配置技能偏向性、要素效率增长率与投入增长率之间的协同效应对TFP增长率的影响机制,丰富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下对TFP增长率变动的机理认识。进一步,利用2000—2019年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分析发现,生产要素效率水平的提升是推动制造业TFP增长率提升的基本力量,而在未来同时提升技能劳动效率水平与投入规模,对于提升制造业TFP增长率,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具有积极且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晶  陈志龙 《统计研究》2021,38(6):70-85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 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是国家与各省经济增长的关键。运用CES生产函数模型和泰勒级数估计法,对技术进步及各要素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劳动力的价值不能被资本的价值完全替代,总体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资本基础存量低于劳动力基础存量。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资本、劳动、资本劳动力组合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1978~2003年分别为95.26%、24.01%、-24.17%和4.9%,说明陕西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是以牺牲综合效率为代价的。而在体制、管理、技术、工艺、经营意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加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慢慢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分别测算了产业协同集聚指数、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采用差分GMM方法考察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的提高,会显著降低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分地区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改善了资本错配,对劳动力错配负向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会改善资本错配,但会恶化劳动力错配,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则加剧了资本错配,但可以缓解劳动力错配情况。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改善资本错配,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改善劳动力错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和劳动力的错配,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流动资本的视角,新古典要素分配模型中引入融资约束,分析了企业流动资本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进一步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与流动资本紧密相关的内源融资约束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尤其是对于非国有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外源融资约束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则可能减少企业流动资本的挤占,从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企业垄断能力的变化及其实收资本中不同所有制所属份额,都将显著改变融资约束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供电行业 规模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事业企业的规模收益关系到政府监管策略的选择。近年有关中国电力行业运营规模与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力需求和电价调整方面,本文利用具有面板数据模型形式的成本函数,分析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对企业规模收益及经营效率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是,电力供应机制的运行受劳动力因素的制约较大,企业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劳动力价格对成本的长期影响明显大于短期。  相似文献   

17.
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向来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现代研究却普遍忽视技术进步对异质性要素发展可能产生的偏向性影响,特别是技术进步能否呈现技能偏向性并引致不同类型劳动者报酬分化问题。本文利用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和非线性似不相关方法估计中国技能溢价水平,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而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及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利用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模拟的数据与真实值无明显差异,印证技能溢价源于偏向型技术进步且偏向性效应不断强化。同时,回归方法检验结果也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技能溢价正向效应显著,验证出我国技能溢价现象主要是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两部门模型,本文首先分析在租金分配的所有制偏好和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特征下,我国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提升对不同部门的资本形成和技术创新速度的影响,进而探讨金融约束政策下金融发展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接着以2000-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提高对我国经济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扩张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金融效率提高对经济效率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