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民事证据保全是一种程序;没有认识到民事证据保全制度除保全证据外,还具有开示证据的功能。应扩充证据保全范围。允许口头申请,准予对驳回申请的裁定上诉,依照证据调查程序进行证据保全,并建立诉前证据保全程序中的调解协议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诉前证据保全做出了规定,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可以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设立的法理基础在于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追求客观真实与诉讼效率.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实务中存在申请审查标准不一、协调难度大、利害关系人范围不易确定等难题.应该简化书面申请的程序,允许紧急情形下的申请文书补正,完善诉前证据保全申请的审查程序,完善诉前保全证据质证程序以及解除程序.  相似文献   

3.
许少波 《江海学刊》2015,(3):138-145,238
与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相比,诉前证据保全在功能上更加强调确定事实、促进诉讼、预防诉讼和减免诉讼;在条件上要求存在更加紧急的情况;在程序上必须由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法院不得依职权适用;在程序保障上要求更多地考量对被申请人程序权利和程序利益的保护。我国《民事诉讼法》增设诉前证据保全是一个新的突破,但在类型上仍属于传统证据保全的范畴。面对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的巨大压力,实现我国证据保全制度现代性转型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适用诉前证据保全的一个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4.
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对于刑事诉讼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强化辩护权,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也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当前在我国的诉讼保全制度中存在着诸如刑事证据保全的主体不合理、刑事证据保全的诉讼阶段不合理、有关证据保全的程序性规定过于粗疏等缺陷,正因为如此和真正的证据保全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要缩短这样的距离,我国应该在刑事证据保全制度上作出更大的完善,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做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陆立法中有证据保全制度的规定,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制度中也有关于证据保全的规定。对双方进行比较,有利于对该制度充分的理解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然而,在民事诉讼中为当事人普遍采用的财产保全措施,在同样含有民事赔偿事项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却鲜有被采取。财产保全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领域出现空转的原因具有多样性,要充分发挥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价值,需建立被告人财产调查和告知制度,厘清财产保全与刑事扣押的关系,合理减轻被害人的担保负担等。  相似文献   

7.
书证取得机制在我国的缺失使得当事人取证困难重重,严重影响诉讼的公正和效率.通过对世界各主要国家书证取得机制的分析,可为我国将来构建该制度提供思路和模式.包括促进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诚信合作理念、依靠强制力和证据保全制度获取书证等.同时也应平衡多种价值,防止机制滥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民事保全制度可以追溯到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程序试行通则(草案)》,行为保全制度在当时尚未初创;1992年到2012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法制建设、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行为保全制度呈碎片化地在知识产权诉讼和海事诉讼等领域初步创设起来;2013年,以民事诉讼法的新一次修正为标志,行为保全制度正式被纳入到基本法律层面的民事保全制度体系中来。这一历史进程体现了实践变迁与制度规范变迁的双重互动规律以及我国法律制度变迁特有的"稳而慢"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法视角探析我国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保全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根源的民事保全制度,最早可以追溯至罗马法,也是现代各国的立法通例,大陆法系的假处分和英美法系的中间禁令就是行为保全的两种典型形态。但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未对行为保全作任何规定。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事纠纷愈加错综复杂,已远远超出了财产保全所能及的范围,这一立法漏洞所引发的诉讼实践矛盾日益凸现。因此借鉴域外各国的立法与实践经验,设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证据交换作为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固定双方争议,提高庭审效率,促进和解等功能.但由于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缺陷,如证据交换规则的合法性存在质疑、证据交换缺乏具体操作规则和保障机制等,制约了证据交换制度发挥其价值功能.文章进而对我国如何完善民事证据交换制度提出了构想,即确立证据交换制度的原则、规范证据交换制度的内容、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和违反证据交换制度的制裁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立行为保全制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彤 《学术研究》2001,(4):87-93
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设立行为保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借鉴国外及台湾地区在这方面的立法,进一步提出在我国设立该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主体范围和诉讼保全制度的规定过于苛刻,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的进行,不利于及时、有效地制止环境侵权损害行为.新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有关机关和组织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且在民事诉讼中首次引入行为保全,从而有效弥补了民事诉讼立法的不足.借鉴国外“诉前禁令”制度,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指导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证据保全公证日益成为权利人固定侵权证据的首要选择,特别是在侵犯网络著作权案件中,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往往是认定侵权能否成立的关键。但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并非尽善尽美,公证过程中大量存在的瑕疵,使得公证书受到当事人的广泛质疑和反驳,如何认定有瑕疵公证书的效力成为困扰审判实践的普遍难题。在对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近四年知识产权审判实践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特点以及网络公证实践中存在的瑕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网络证据保全公证之所以存在大量瑕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希望对今后网络证据保全公证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彭语良 《兰州学刊》2013,(5):214-216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正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商务活动逐渐由传统模式转向电子模式。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的存储与交流均是以数据作为媒介。然而数据所具有的不稳定性、流动性以及易被篡改等缺点使得电子数据变得极不安全。因此电子数据保全工作便成为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就试图从该角度出发,对电子证据的保全与使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司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司法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对于司法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则是司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了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我国的民事证据制度改革 ,虽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矛盾 ,成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焦点问题 ,亟待研究解决。并有针对性的就导引制度的建立 ;举证时效的改革 ;证据交换的健全 ;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的限制 ;当庭质证认证的规范与完善等问题 ,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上 ,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其中有些观点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事强制令制度的法律分析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学术界》2006,(5):155-159
海事强制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所独有的海事保全制度,它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保全制度是一个突破、创新和完善。海事强制令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或违约行为而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可避免侵害的诉前和诉中的预防措施。本文论及了我国所设立的海事强制令制度的内涵及必要性,我国海事强制令制度在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海事强制令制度司法程序的完善阐述了拙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财产保全制度存在着制度利用门槛偏高、隐含漏洞较多、结构失衡等重大缺陷.由于这些缺陷,现行财产保全制度在其运行中产生了“保全难”、财产保全的功能障碍、对财产保全各方利益保护不平衡等弊害.这与财产保全的目的相抵牾.因此应进行制度设计上的相应改进,以发挥财产保全制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增设了行为保全制度,为法院通过责令一方当事人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的命令的方式,在诉讼前或诉讼中为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免受侵害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该制度生成和适用过程中,由于兼受大陆法系假扣押假处分制度和英美法系强制令制度的双重影响,产生了与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边界不明、功能重叠和适用混乱的问题。为优化制度设计,宜对行为保全的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进行重新厘定,并对周边制度的改革进行整体安排,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任艳君 《理论界》2002,(6):67-68
证据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对民事诉讼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但如何使这些客观材料进入诉讼程序,进而据以判明是非曲直是一个程序制度上的问题。对此,我国在规定举证责任的普遍原则的同时,设立了诉讼证据保全制度以及法院依职权收集诉讼证据制度,但在此之上却没有再对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方法手段加以明确规定,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本文试通过对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分析,借以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些建议,期望有助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一、证据开示制度的含义及目的 证据开示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各方当事人在审理之前从对方当事人那里获得证言、文件及其他证据的权利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