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企业人类学与人类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医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有所不同.这些分支学科以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其他领域的问题或议题(如医学、教育等),成为探究这些领域的辅助知识,却没有改变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企业人类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研究范式,在当今全球人类学中是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企业人类学引入“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作为其新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变:突破人类学传统的小社会、小社区视野,学会从整个宏观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社会现象;突破了僵化的“传统—现代”二分法,正在使用“连续谱”的视角;突破了人类学草根的学术传统,深入探索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分析角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提升本学科解析当代经济社会转型的能力.因此,企业人类学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学第四次革命:新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其研究范畴扩展和深化了,其学科名称得以整合和统一了,其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已创新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企业人类学不但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学术通道,而且实现了中国和国际人类学的局部突破和学科转型.近些年来,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崛起和社会转型,使之成为国际人类学新兴的研究园地.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城中村的农民、农业、农村社会变迁和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移植或嵌入,共同构筑了城中村农民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人类学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技术,可避免其他学科可能出现的“文化解释”谬误.文章分析了社会情境影响下的中国人类学发展状况和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学科优势,从都市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等8个分支学科讨论了人类学的研究维度,也讨论了人类学参与研究中存在超域性、局部性和相对性限度,揭示了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人类学在中国恢复学科建设以来,“本土化”问题一直是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时间中,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有了新的实践,在人类学中国学派的思考、理论的探索、应用的扩展、研究区域深化等方面都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的实践依然面临着学科地位、学科教育、社会功用、研究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妈祖文化,源于福建莆田,始于宋代,至今已千年有余。妈祖作为沿海民众崇奉的守护神,随闽越移民进入台湾,已成为海峡两岸海洋文化信仰的集大成者,是全球华人华侨海洋文化信仰的核心。宋元时期,福建移民在海南沿海一带定居,妈祖随着福建移民漂洋过海,逐渐扎根海南,至今已七百余年。妈祖文化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台湾和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岛屿省份,地理位置特殊,海洋属性强烈,都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移民,妈祖均随闽越移民深入本岛。海南、台湾妈祖信俗在信俗起源、祭典仪式、崇拜心理、社会基础、佛道兼容并蓄、妈祖信俗的内容及功能由单一向复合演变、妈祖海内外传播路径、社会教化、社会公益慈善等方面均存在一致性,但台湾妈祖信俗规模更庞大,举办主体主要为民间信众团体,宫庙经费来源更加多元,经费管理更加专业,社会公益成效更加显著。深入研究海南、台湾妈祖信俗文化特征,对促进区域海洋民俗文化交流、增强海洋文化“软实力”、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战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根植于古希腊经典,而人类学中国本土化实践也与经典研究的人类学转向密切相关.百年研究实践表明,关注并深入经典是人类学本土化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当今反思、重建文化传统与解决民族融合、生态危机特别是人际生态等重大国策问题面前,中国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作为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无疑是人类学本土化实践必须关注的“文本田野”.儒家经典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四重证据法及其间性互补调和了证据真实与理解真实间的紧张关系,是人文社科研究中相对科学又具操作性的研究方法.然而实际操作中诸如物象叙事在何种程度上足以替代文字叙事,人类学和考古学对无文字社会的文化重构经验,在何种程度上适用于有文字社会,物证与书证矛盾时该如何权衡辨识等问题值得所有用人类学方法来研究经典者深思.  相似文献   

6.
周大鸣  肖明远 《民族研究》2022,(2):82-93+140-141
传统人类学研究习惯针对现存的“简单原始”的部落社会进行研究。随着人类学的发展以及研究领域的扩大,对于复杂文明的研究,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人类学研究如何继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人类学在复杂社会研究中诞生了一些重要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既有西方人类学方法运用于中国实践后的总结提升,又有基于中国传统研究理路进行的方法创新,还有数字时代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的新探讨。以历史人类学、多点民族志、快速评估法、互联网人类学为代表的研究方法,体现了复杂社会研究中人类学方法的新进展,有力回应了人类学田野方法能否胜任复杂社会研究这一问题的诸多质疑,促进了人类学与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时代要求的互相适应。人类学对于复杂社会的研究是完全可能、可行与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文化人类学若干热点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词经过多年的沉寂后 ,在 2 0世纪 90年代方才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内地学术界 ,此前更为常见的是“民族学”、“民族研究”、“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90年代后期 ,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作为跨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或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社会文化人类学又取得长足发展。本文拟就近年来该领域的概貌和一些热点问题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9.
记忆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进行区分和认同。人类学视野中的“记忆”分为个人记忆和社会或集体记忆,其中“社会记忆”作为一种广泛和深远意义的社会现象,具有巨大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恭城平地瑶“盘王婆”祭仪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记忆”的人类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于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representation”的梳理,探讨了其在人类学不同阶段理论背景下的不同内涵以及在人类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意义,透过“representation”反映出人类学理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人类学“表述危机”的理论论争的根源和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者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学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确认了从北部湾出发到东南亚、南亚等地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客观存在.这条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合浦,是世界古典时代的五大港口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港口.丝绸、黄金、珍珠等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汉帝国正是通过岭南地区而被纳入当时的“世界体系”.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后世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