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钦 《东岳论丛》2007,28(3):10-20
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出一个有待进一步分析的观点:宗教信仰始终对于经济结构发挥着基础性的影响。我们认为,经济学需要有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作为辅助,否则经济学在解释现实制度问题时便会遭遇意识形态危机。通过对经济学文献的简单梳理,我们发现经济学在解释最重要的意识形态问题——宗教信仰——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发现宗教与制度之间的这种影响以及其中的转变。我们将我们的分析分为三段历史截面:古代社会、中世纪和宗教改革。通过不同时期的宗教史与经济史的梳理,我们发现宗教与制度之间存在一种复杂但颇具一致性的关联,一种系统演化过程,或者说一种入魅的过程。这种互动机制随着历史变迁越来越渗透到整个社会机制的深层结构之中,构成了我们所称的经济结构的信仰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具有双重性结构即职能性结构和利益性结构。社会的职能性结构,又称功能性结构、技术组织管理结构。社会的利益性结构,则指的是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在社会的职能性和利益性的双重结构中,利益结构更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利益结构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总的趋势看,人们的社会利益将经历一个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制度、组织与经济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作为约束社会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范体系,实际上,制度本身不会产生效率,它只有和人或组织结合在一起时才能促使其效率的增长(或负增长)。对实现组织目标效用最大化的“效率原则”的坚持使经济学家们常常将组织看作一个理性系统,因此他们更加关注组织的正式规则的建构;与经济学家所持的“效率机制”不同,社会学制度主义者强调“合法性”机制对于组织目标、形式和内部运作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里的“合法性”不仅仅是指正式法律制度的作用,而且包括了文化、价值观念、行为的社会期待等非正式制度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 ,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来看 ,社会历史发展动力是一个“合力”。这个“合力”是一个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需要和利益、目的和手段等各种要素在内的、动态的动力系统。上述动力系统的各种要素 ,存在于动力系统结构的各个方面 ,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这些要素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总的合力。社会的发展不是哪一个方面单独发生作用的结果 ;哪一个方面都不能独自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有这个合力 ,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上 ,这些要素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 ,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商业的地位与作用,商学界进行了不少的探讨,但都是从横截面的社会再生产诸环节或国民经济总体来研究。对于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视角看商业在制度变迁中作用,却极少涉及。从近现代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来看,商人是一个革命的要素,是从封建社会走向市场经济变革的起点。中国历史上的“奸商”说,产生于长期、严重“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的不发达。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变革年代,必须对商业、商人巨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予以充分肯定,通过大力发展商业、培育新商人,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诸多要素、诸多微观个体按一定结构组合成的有机整体。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社会现象的统一整体,即以社会现象为要素构成了社会系统。社会系统有其自身特点,社会系统的结构反映着系统存在的方式以及系统内部要素相...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改革所引致的巨大社会变迁,在世界范围内早已是有目共睹的了.从组织层面来看,中国改革的历史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垂直隶属到兼全控型计划组织结构.向市场契约型社会结构的变迁与转型过程.由于前者与后者的社会组织原则、社会凝聚力整合方式、经济运行机制,尤其是精神价值体系诸方面有着诸多不同,而以往的人类历史也从未为这种类型的社会结构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政治智过与历史经验,这就决定了从前者向后者转变过程极为艰巨复杂。一、经济发展与道德价值进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以及人学的理解。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把制度理解为个人交往的历史的产物 ,把制度变迁理解为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制度的互动变迁。马克思通过对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揭示了人类社会三种所有制度的存在形式 :原始个人所有制——异己所有制——社会个人所有制。由是 ,马克思制度变迁的基本思想为 :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要素以及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的变迁 ,其核心是重建“社会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构想与现行“教科书”关于共产主义公有制不同。这一构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的制度哲学和唯物史观意义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将自然科学中的相图分析方法运用于区域经济结构转变问题研究的一种尝试。将生产力诸要素划分为硬性要素和软性要素 ,指出硬性要素具有“广延性质” ,而软性要素具有“强度性质”。将各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呈现的经济结构状态看做是处于一定强度水平上的生产力软性要素作用于该区域的硬性要素之上的结果 ,立足于社会物理学的观点 ,对影响社会经济形态变迁的因素作了分类和简并 ,以“瓶颈要素”和“软性要素力”为控制变量 ,建立了平衡态意义上的经济结构转变相图 ,对区域之间瓶颈要素的共轭关系及其影响进行讨论 ,并据此对工业化进程中空间扩展的常见方式———“梯度推移”和“点—轴渐进扩散”模式作了数理性诠释。  相似文献   

10.
一、龙型经济的基本含义 省域经济是一个由不同产业部门构成的有机综合体。在这个有机体中,主导产业是骨架,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能够通过集聚经济及其乘数效应对国民经济提供强大支撑,带动整个省域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而且,还决定了省域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及该区域在更大经济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就产业生存状态而言,所谓龙型经济是对一定规模的产业生存状态的形象化描述。因为,一定规模的经济在各种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寻着不同的产业途径成长为各具特色的产业类型,既可以按照一、二、三产的梯次结构发展为“金字塔型”经济,也…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其演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非线性作用表现为各种超循环组织的形成、发展、解构和重组,超循环是资源型城市系统非线性作用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主体超循环组织结构框架包括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人口子系统五大超循环组织模块,直接反映出各个子系统模块间的循环、耦合和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 产权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体现,产权结构则是一组复杂财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的组合和内在表达形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方式下,企业产权结构存在许多重大差异。从商品经济的演进史看,企业产权结构有一个由古典向现代的发展过程。古典产权结构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是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其环境特征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组织的规模和生产能力都很  相似文献   

13.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社会诸要素、部分或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社会作为极其复杂的大系统,在其中起作用的并非简单的单向的因果决定链条,而是纵横交错的系统相互作用。一个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只有透过这种系统的相互作用,才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全面理解这种相互作用,才是有可能预测的;只有从总体上把握住这种相互作用,才是可以自觉予以控制的。 社会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显然不同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因为,“在社会历史领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变革,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开始步入自我调适的有序化过程。在这个历史性转折时期,法律机制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有序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现代化的社会是系统化的社会,现代化社会的经济是系统化的大经济,它包括市场调查研究、预测规划、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究、工厂生产、储存运输、流通销售、市场服务等环节,这些环节构成经济循环圈。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在空间上,社会经济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的动态系统;在时间上,它的发展是一个有序化的过程。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运动大系统,不仅在纵的方面包含着不同级别的分层系统,而且在横的方面还包含着不同种类的分类系统,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结构十分复杂。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有不同的功能。当子系统功能完全耦合起来时,这些子系统就能组成稳定的大系统。那么,一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部分就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精神是人类存在的中心事实。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精神,是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风气习惯以及其它经营理念的总和。从协同学的视角来看,人际系统的要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人际系统要有序发展,就必须依托文化环境的激励,以促使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协同合作。企业作为一类人际系统,其文化环境能够使“组织”行为变成“自组织”行为。企业文化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又不同于特定的外部干预(强制命令)。企业文化既是企业有序发展的环境激励因素,也是提高职工素质、促进系统整体有序发展的动力因素,还是导致系统要素间的协同合作、产生良性自组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甘青“土官”制度包括土司制度、寺院制度和盟旗制度三种形态。这三种制度的形成路径,由具体历史阶段的民族关系所规定,反映了复杂的民族结构所产生的不同政治制度。以封地为基础的土官制度与郡县制不仅存在着利益冲突,还包含着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把领地部族关系转变为州县对民户的统治关系,是改土归流变革的根本内容。而这在游牧民族的实施困难重重,反映了社会水平对制度改革的制约。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促成了甘青土官制度改革的急促与近代内容。土官所属的民族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变迁。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机制与和谐社会制度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是具有“多平衡”属性的复杂系统,只有最优化的平衡与稳定才意味着和谐。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动态平衡的主要调节机制。与生态系统固有的自然调节机制不同,社会制度具有多变性和非唯一性。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失真和制度失灵的问题。信息失真与制度失灵更是落后国家的通病。言论、信息开放和制度转型是克服信息失真、制度失灵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于涛 《东岳论丛》2007,28(1):85-90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既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经济单元,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层次,对于市域、省域乃至全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整体国民经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县域经济存在着资源优势、市场吸纳优势及微观机制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结构严重不合理、发展缺乏明显特色及“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劣势。  相似文献   

19.
社会是一个系统,社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社会的系统改革,必须达到对社会的系统认识。根据社会有机体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特点,把各种分散、零碎的社会现象看作社会总体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种社会要素的有序联系中揭示社会有机体的内在组织结构,在要素、结构与环境的功能联系中把握社会有机整体,这就是社会认识中的整体性或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杨菊华 《社会科学》2022,(6):154-165
家庭转变是一个动态、系统、复杂的过程。学界既有研究主要从家庭结构、功能和关系等要素出发研究家庭转变,缺乏生命周期视角的探讨。以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轨迹为线索,系统检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转变,可以发现,近几十年中国的家庭转变具有“一推迟,二压缩,二提前,一延长”的特点:家庭形成期推迟,扩展与稳定期压缩,收缩与空巢期提前,解体期极大延展,各生命周期的时长由传统家庭的“正态分布”转变为现代家庭的“后倾分布”模式,过程更为减省。这些变化与家庭结构转型、功能转向、关系转轨互为因果、彼此支撑,构成一幅极其复杂的家庭转变画面,使得当下中国家庭存在传统与现代、后现代特征共存的局面,在主线清晰的前提下,展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新时代的社会治理须在小家庭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