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金融危机是近年来两次主要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从金融机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经营原则来分析两次危机的风险形成机制,可以得出对我国金融改革有益的启示:即必须全面看待创新的效益和影响,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机构过度追求盈利性带来的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2.
金融监管法律的成长与金融业的变革相伴相随,当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之际,金融监管从多头监管向集中监管转型,从规则监管向原则监管过渡.金融混业监管的走向呼唤重构金融监管路径,"双峰监管"模式将成为新兴国家的关注.金融资本为主导的  相似文献   

3.
亚洲金融危机虽已离去,但它留给世人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却是不能遗忘的。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然也受到较大影响,但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健的运行态势。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比较恰当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政策措施。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紧迫形势,中国金融政策与金融管理仍然存在着不适应性,需要继续深化推进,其基本走向是:(1)加快金融改革;(2)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3)gl导和鼓励金融创新;(4)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由此实现在21世纪初中国经济与金融的持续较快发展和稳健有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十年后的亚洲历经磨难又再次闪耀于世界经济舞台。本文首先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过程与危害,然后重点阐述了亚洲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后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国家安全与主权越来越表现为金融安全与主权。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中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次金融危机,都是金融体系进行重大改革的机会。在2008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推出一个系统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蓝图。这个金融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重要确立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新基础。而这个新基础的核心就是对以往的金融监管理念重新认识,以便设计出适应于新的经济形势的金融监管新规则,重构美国的金融体系。可以说,无论是监管目的的确立、监管模式的采取,还是金融创新的新理解,都会促使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较为全面彻底的改革,这是重建美国新的金融体系的基础。对此,中国的管理层要密切关注其动向与发展,以便也重造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学术论坛》2007,30(6):75-77
1997年7月,亚洲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直到1999年才基本结束。从危机爆发至今已有10年。虽然,这些年对亚洲金融危机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但并没有从最深层次的角度找到其爆发的根本原因。而且,当今世界在金融领域仍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文章力图从经济利益关系角度,结合东南亚各国的实际,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进行新的反思,以对我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权法理探究——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以来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正在并将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金融监管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金融监管权的法理探析却显乏力.金融监管权的本质是公权.金融监管权和公共治理理论在善治目标下的契合,有助于优化金融监管权配置,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曾经把南韩、台湾、香港、新加坡称为亚洲的“四小龙”.继之,出现了如泰国、马来西亚等经济腾飞的亚洲“小虎”.世界舆论把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称为“亚洲模式”或“亚洲奇迹”.然而“模式”并非永久,“奇迹”并非常“奇”.97年这些“小龙”、“小虎”中,金融动荡,“亚洲模式”的神话在世人心目中已动摇.亚洲国家由盲目乐观开始寻找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吕成  吴楠 《江淮论坛》2009,(4):91-98
应对金融危机涉及到很多行政法问题。本文集中讨论三个方面:金融监管行政立法要确立必要性、科学性、系统性、国际性等原则;要在组织法定的原则下建立符合功能监管理念的监管机构;金融监管手段多样化要运用行政行为的新理论加以法的规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很多学者开始对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进行深入的考问,对金融监管理论、模式、体系、制度和金融监管政策进行系统研究。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市场自律有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现阶段宜采取牵头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待条件成熟时将监管模式由牵头模式过渡到统一监管模式。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站在历时性维度对金融监管框架进行解构主义分析,可知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金融监管框架概念中预设的“监管-风险”二元对立结构并非泾渭分明、稳固不变的,监管不当可能诱发新风险,故监管并非金融监管框架中的永恒中心。以国际主流监管框架为基本素材,对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改革方案进行解构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统一监管、分业监管、双峰监管、超级央行等关键词重新剖析后,可知废除分业监管、成立单独机构统一监管、超级央行及双峰监管皆非我国当前最优选择。以一行一委两会的新设计为雏形,未来我国监管框架改革重点在于:以风险和目标为导向;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强调功能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合理配置央地监管权责;细化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协调监管权能等。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68-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我国金融业尽管分业监管制度已经建立,但存在诸多问题,亟须完善和改革。当前金融监管的缺陷在于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框架不完善、分业监管模式的内在缺陷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不足。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经验,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要尽快建立起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和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平衡创新与监管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析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从产生到完善,经历了混业一分业一混业的发展历程.本文从介绍美国金融制度变迁和金融监管体制两方面入手,着重考察美国的监管制度与特征,具体分析了美国金融制度的转变对于我国正在经历的金融改革的影响以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国众多金融机构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缘于我国金融监管的薄弱.在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必须继续深化金融改革,选择新的监管框架,妥善处理好货币政策下金融监管的关系,做到金融监管"三架马车"的协调,不断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从而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自由化浪潮愈演愈烈的浪潮下,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监管的不足和失败.本文从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处理对策入手,分析国际金融监管现状和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并以国际监管合作实践为基础,提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协调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金融监管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总结此次危机的形成、发展机理并分析当前的金融监管现状可以发现:美国当前的金融监管机制是非稳定的,存在着"金融创新一监管一再创新"的循环.世界各国对此都建立了适合本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避免重蹈美国覆辙,我国应该从建立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的最优和次优均衡、加强金融监管的创新、建立适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监管者激励约束机制、加快金融监管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金融监管改进.  相似文献   

17.
陈麟  曾莉森 《天府新论》2005,(Z1):224-225
功能性监管和面向过程监管在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上更加侧重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的协调,成为当代金融监管的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对我国金融业也有重要的启示建立合乎我国国情的功能性监管体系,强化金融业的功能性监管,引进监管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8.
谢端 《中州学刊》2008,(2):66-68
金融全球化改变了金融市场的面貌,也对传统的金融监管制度提出了挑战,各国都在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新形势下的有效监管之路.在金融全球化之下.各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呈现出趋同化的趋势.我国在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时也应该注重借鉴国际经验,美国、日本两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具有各自的特点,对我国金融监管理念的革新和金融监管模式的完善都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14,(2):124-124
正刘超、陈彦撰文指出,协同是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最佳路径。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加强金融监管成为各国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的重心。虽然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方式已经形成,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需要建立适应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金融监督协调组织体系。但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是有成本的,为了追求既定监管收益下的监管成本最小化,监管机构必然寻求最能节约监管成本的监管方式。金融监管系统作为金融系统的子系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受灾国家经济的回升 ,主要依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 ,引人注目的不良债权问题 ,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隐患却仍然存在 ;况且其它方面的改革举措 ,也大都没有打破旧体制的惯有机制。亚洲国家经济的未来走向 ,将呈现明显的国别差异。总体上来说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是 ,营造以创新为主旨的人力资本积累与生产率加速上升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