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伯克修辞学之戏剧主义的后现代思想 及其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伯克修辞学的戏剧主义是当代美国修辞学最重要的理论,它蕴涵了后现代思想。这种后现代思想体现在戏剧主义反驳科学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结构主义,揭示知识、真理和现实是用符号建构的修辞产物,表明它们不是完全客观的、固定不变的。指出了戏剧主义的后现代思想给人们的重要启示。认为这种后现代思想为修辞学走向复兴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对当下传统戏剧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从传统戏剧艺术在脱离农耕文明背景后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三个环节进行考察,探讨了戏剧艺术面临的工业化复制生产,多元媒介大众文化传播的媚俗性,和观众"后现代消费主义"的审美趣味异化等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 ,“后现代”思潮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诸多领域都有所表现 ,中国当代的“后现代”思潮具有相当鲜明的“中国性” ,它滥觞于“文革” ,植根于中国民间的世俗化心态和相对主义智慧之中 ,也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戏剧文学是在欧洲戏剧文学传统的影响下,在以政治剧为起点、以本民族的"人学"为己任、把"小人物"搬上舞台、对社会及人类自身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然而,美国戏剧文学的发展之路也曾遭遇了大众消费价值与文艺思想价值之间的冲突;在现今阶段又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文学几乎在性质上被彻底颠覆。秘鲁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略萨为当代美国戏剧文学走出困境做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图用一种后现代的“对话”理论,将戏剧舞台的表现方式融入到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中。早在电影发展的初期,电影和戏剧就是相互融合、互为载体的。在当今电影独立发展的顶峰时期,加入戏剧舞台的表现成分,不失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它以新奇的表现方式,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审美享受和视听冲击。在“对话”中,电影借助戏剧完善自我,获得一种全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巴西左翼戏剧理论家奥古斯多·博亚尔创立的“被压迫者诗学”继承了自皮斯卡托、布莱希特以来西方左翼戏剧理论传统,在意识形态上接受了西方“新左派”的影响,在戏剧美学上融合了后现代理念。它是一种建立在左翼一贯的反叛精神与革命性基础之上的行动的、解放的诗学;追求被压迫者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全面解放;强烈的左翼色彩,使它具备了独特的戏剧美学价值和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安,苔丝狄蒙娜>作为一部后现代的荒诞戏剧,在颠覆理性主义的方面与后现代哲学家福柯的思想不谋而合.文章以福柯关于知识、话语和权力的关系,理性的他者--癫狂,以及理性主义下性别特征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剧作者如何以荒诞的手法从内容和形式上颠覆理性主义的霸权.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图像转向诱发感觉美学的狂欢,图像增殖导致"戏剧失魂",即文学性的缺失,文学性让位于表演性,剧场以"秀场"的形式成为戏剧审美场域的掌控者,"演"与"看"成为图像社会的审美倾向.戏剧审美在完成语言艺术的范式主型向图像艺术的范式主型的后现代转型后,必然会肯定一种新的美学话语,即非超越的、消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的美学合法性.戏剧审美必将在戏剧因时顺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重组与重构.  相似文献   

9.
“房间”是品特戏剧中一个主导性的审美意象。在他最早的几部戏剧中,“房间”主要以空间结构的形态出现,七十年代起,品特的“房间”意象里已经注入了时间因素。品特“房间”意象具有一些现代的、甚至是后现代的文化特征:要求将戏剧从以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结构模式中解放出来,打破戏剧艺术中的真实性与非真实性的界限。“房间”已经成为品特戏剧创作一种基本视阈。“房间”意象其实就是作家刻意绘制的关于现代人普遍的生存状况的一种存在图像,形象地表达了作家对于现代人存在问题的一种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0.
格林布拉特将新历史主义批评模式引入传记写作,通过文学分析,把握莎士比亚的人物构建。同时,他利用该批评方法解读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文化和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试图对莎士比亚做出后现代的、文学和文化的阐释。莎士比亚的自我塑铸也是在社会文化和自我建构的合力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影视剧对历史认知意识的叙事和传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行为,它关系到接受者的主观真实的建立.影像景观的最后停泊点在于个人人格的构建意识和对未来社会系统的建构意识,借以娱乐的外观出现,这是影像叙事与传播的秘而不宣的动机.在后现代语境中,"主观真实"依旧是一个在解构拉锯下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重构女性主体性: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构女性主体性是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一个主要理论观点 ,它批判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本质特征的设定与歪曲 ,主张由女性自己来言说和重新界定被父权制文化贬低和歪曲的女性特征 ,进而重构女性主体性来获得女性的彻底解放。在对该理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重构主体性的方法以及该理论观点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中 ,以期能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这一理论观点有一个深入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史上有三次著名的转向:伦理、认识和后现代。这三次转向与主体有着深刻的关系。伦理的转向将人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成就了人的主体;认识论转向形成主客二元对立,将人异化;后现代的转向意在消解理性的主体,实现真实的存在。然而主体的命运究竟何去何从,还有待历史的界说。  相似文献   

14.
“零度写作”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作品评论类文章中频繁亮相的术语,研究界用“零度写作”评价新写实主义、先锋派等后现代写作。一方面借用“零度写作”对主体的解构,以“零度情感”评价新写实小说,另一方面将“零度写作”理解为摆脱意识形态、摆脱历史记忆的纯粹文学样式,从而将不再承载某种主流意识形态,标榜无意义或消解中心的后现代写作称为“零度写作”。但不同的学者站在捍卫或批判后现代写作的立场,令“零度写作”在中国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其审美价值究竟偏向于文学性还是剧场性,其功能究竟是重启蒙还是重娱乐,这历来是争议不休、难有定论的问题。即使在今天,中国一些戏剧学专家依然因为各自侧重点的不同,从而看到了当代中国戏剧的两种迥然不同的走向。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戏剧进行分析,发现这两种走向其实并不矛盾,相反是整合。当今,在中国戏剧创作中文学与舞台、启蒙与娱乐间对立、偏废的现象正逐渐消淡,二者的融合与统一日益成为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图像美学的商品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美学是后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表意方式.它是对于消费寓言与商品逻辑的形象表征.作为后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意识之一,图像美学所表达的实际上是一种商品化叙事与消费价值观.图像美学的商品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以象征符号的方式再现商品结构的内涵特征;充当消费逻辑的美学镜像;建构一种以图像为中介的物化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研究的是曹禺早期作品《日出》中反映的基督教精神 ,以八段引文分析作品思想。陈白露的悲剧是所有人类的悲剧 ,八段引文是阐释“日出”意义的积极因素。《日出》的思想内涵包含在八段引文中 ,它概括了《日出》的主题 ,交代了作品的题材、剧作者写《日出》的动机、所要表达的思想及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等。  相似文献   

18.
费耶阿本德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不可通约的观点是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费耶阿本德不可通约理论的主要内容的分析,折射出不可通约的理论对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因为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的理论反对的同样是理性中心主义,这与后现代的观点是一致的.他的不可通约的观点也进一步表明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有开始融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